近年来,我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转型升级,机械手等智能化设备广泛运用到产品生产的各个过程,有力地促进了经济高质量发展。 本报记者 陈宏文 摄
2020年12月上旬召开的潮州市智能制造现场会上,部分企业智能化生产线惊艳亮相。
12月下旬,位于凤泉湖高新区的碧桂园智能卫浴(潮州)产业园二期智能盖板生产项目正式开工建设。
……
眼下,步入我市企业的生产车间,工业机器人、机械手等自动化生产设备比比皆是,加上5G、大数据、云计算、VR虚拟现实等先进技术的运用,满满都是科技的味道。近年来,我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自主创新自力更生,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转型升级,助力潮州经济高质量发展。
狠抓创新平台建设
推进新一轮技术改造
重大科技创新平台是集聚创新要素的重要载体和加速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支撑,我市将建设韩江实验室放在科技创新工作的重要位置,投入市级资金5500万元,完成首批仪器采购和实验场地主体装修,成功引进张联盟院士和赵谋明教授两个专家团队,汇聚各类科技人才31名,大力推进微纳陶瓷粉体、功能陶瓷薄膜、粤东特色食品加工等核心技术攻关,联合三环集团研发的5G通讯用MLCC、半导体封装用劈刀等自主核心技术产品达到国外同类产品水平,有望实现国产替代。
同时编制印发《2020年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导向计划》,共征集项目170个,年度计划投资近40亿。目前,我市现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省级新型研发机构两家、企业重点实验室1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2 家、企业技术中心36家、公共技术服务平台5个。
加快智能化改造步伐
推动工业与信息化融合
我市加大政策引导力度,出台《关于加快推进智能化应用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等文件,设立2000万元专项资金,与省智能制造研究所合建智能制造技术与装备潮州创新中心,举办智能制造现场会,加快企业智能化改造,2020年,全市智能化设备应用超10000台(套),同比增长超100%。
面对5G技术发展浪潮,我市找准5G和产业发展的融合点,成立工作专班,深入实施5G产业发展行动计划,大力推动5G建设。加快发展工业互联网,推动三环集团和皓明科技两个项目申报省工业互联网标杆示范项目。截至2020年12月中旬,全年新增5G基站966座,超额完成省下达887座的任务。
加大高新企业培育
发展壮大创新主体
围绕高企数量倍增目标,我市制订实施高企三年行动计划,认定补助提升到最高40万元,营造良好的培育氛围;实施领导挂钩县区联系制度,压实县区责任;邀请省高企认定申报服务专家团来潮开展“暖企服务”,组织开展近10场400多人次培训活动;2020年,培育认定高企56家,同比增长93.1%,创历年新高。同时,组织8批次104家企业评价入库国家级科技型中小企业。
2020年,我市共认定 “四梁八柱”民营企业68家,数量为历年最多;推动凯普生物、顺大食品两家企业入选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实现近几年零的突破;15家企业获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认定,数量超历年认定总和;确定163家企业作为“小升规”重点培育企业,目前已有首批33家企业成功申报入库。全市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10家,高企认定通过率连续三年居全省首位;104家企业入库国家级科技型中小企业,建成科技企业孵化器9家、众创空间5家。
改革管理体制机制
完善前后产业链
我市坚持集中财力、重点突出的原则,对市级科技项目进行改革,优化有限科技资源配置,创新实施“大项目+后补助”模式。委托省科技厅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中心聚焦“卡脖子”瓶颈和产业重大需求谋划实施单项扶持资金百万元的“大项目”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并制订印发《潮州市企业研发费用补助资金实施办法(暂行)》,对企业研发费用开展“后补助”,激发自主创新积极性,引导企业持续加大研发投入。
针对2020年的特殊形势,我市首次采用“线下+线上”和“1+N”会场的创新模式,举办全市招商推介大会,黑马城市学院·潮州分院、南京乔布谷直播基地等96个项目落户潮州,总投资620亿元,规模创近年来之最。此外还成功举办首届“市长杯”工业设计大赛、中国瓷都·“潮州杯”陶瓷设计大奖赛,有效促进制造与设计融合发展。
(本报记者 袁晓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