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市政协常委会开展专题协商议政活动场面。
图为市政协主席李尧坤带领考察团前往江西景德镇学习取经,助力我市打造千亿陶瓷产业集群。
编前语 看瓷厂改造、访专家学者、逛千年瓷都、观产业转型……9月,市政协主席李尧坤带领考察团前往江西景德镇学习取经,在交流中学习、在比较中思考,以此检视我市陶瓷产业发展的短板,借他山之玉推动潮州打造千亿陶瓷产业集群。与此同时,市政协常委会各专题调研组也马不停蹄,带着各自的课题驻基层、访一线、问民需、探实情,力求掌握第一手资料,以高质量的调研成果为政府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提供参考。
纵览今年市政协常委会在专题协商议政时提交的10份调研报告,“传统产业”“人口素质”“乡村故事”“环保执法”“农村土地”等热词频频出现,与市委“1+5+2”部署密切相关。这正是市政协常委会围绕我市五项重点工作,在凝聚共识、建言资政上持续“双向发力”,积极发挥“参谋”作用,以实际行动助推潮州高质量发展。
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促进实体经济发展
在抓好产业转型升级方面,市委“1+5+2”工作部署中提出要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依靠创新驱动传统产业生产和经营管理模式变革,借助“湾+带”联动优势加快打造工业陶瓷等产业集群,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把实体经济做实做强做优。
市政协经济科技委员会通过开展座谈会、组织调研组成员走访县区政府和企业,深入了解我市传统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其调研报告指出,全年我市产业结构占比48.9%的第二产业中,发展增速为4.1%,落后于第一、第三产业,拉低了全市经济发展速度。其中八大传统产业中,不锈钢制品业、包装印刷业、电子工业、服装工业等半数行业更是出现了负增长。
为此,加大力度、科学合理改造我市传统产业,努力提升优势传统产业水平,成为促进我市实体经济健康发展的一个迫切课题。报告提出,要通过科学编制传统优势产业发展规划,建立年度导向计划项目库制度,配套完善“1+N”产业扶持政策体系,组织实施一批技术改造、技术创新项目,快速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要研究制订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政策措施,大力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配套建设,推动地区产业布局调整优化,分类引导产业集聚发展。要探索“三旧改造”新路径,鼓励企业实施“工改工”改造,全面清理盘活闲置低效土地,打造产业发展新空间。此外,我市还应该从政府层面进行规划,培育新型产业工人,以服务产业发展需求。
近来,我市印发《潮州市打造千亿陶瓷产业集群行动方案》。《方案》提出,通过3-5年的努力,全市陶瓷产业规模进一步壮大,形成一批具有国际国内影响力的龙头骨干企业,力争到2025年底工业总产值达到千亿元级,规上陶瓷企业达到1000家以上。今年初,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国外市场低迷,我市陶瓷产业发展也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市政协枫溪组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到,当前企业遇到的主要问题是外贸订单或被取消、延迟。而随着企业停用窑炉,一线员工离职,产能利用率不断下降,部分企业甚至出现窑炉、生产线全停的情况。
在此影响下,打造潮州千亿陶瓷产业集群的脚步该如何保持稳健?调研组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把思路转移到了“减法”上。首先,帮助企业减去生产负担,通过政策倾斜,推动日用陶瓷企业大规模机械换工,解决企业招工难、用工荒等问题。其次,通过落实金融支持,推动银企合作以及减税降费、落实扶持资金等方面,帮助企业减少成本负担。最后,要通过组织相关展会、支持企业网上营销等方面帮助企业激活市场,减低销售负担。
加强企业环保配套 严打环境违法行为
在坚决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方面,市政协常委会调研组聚焦源头管控,从推进民营企业环保配套设施建设和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两方面开展调研,助力我市严守环境质量底线,打好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
市政协提案委相关调研报告显示:近年来,我市着力解决企业在生产环节中的污染物排放等环境保护问题。截至目前,我市已有9000多家中小企业经过升级改造,按相关要求配套排污防治设施,并通过了环保备案。但也有一些中小企业由于生产效益低、转型升级速度慢、环保运营需投入高等原因,导致环保水平不高,污染防治措施配套不完善,污染物未能有效收集,企业周边环境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其背后除了环保资金紧缺、技改支撑弱化、监管尚不到位等客观因素,还有企业环保意识较为淡薄等主观因素。
报告建议,我市要把鼓励、引导、规范民营企业环保配套设施建设作为基础工作的重头戏来抓。在加大宣传教育力度的同时,加大资金扶持,鼓励企业配套完善污染治理设施,并成立专家组和健全壮大环保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切实提升暖企兴业水平。此外,要重点把好环评审批关,确保建设项目符合治污要求,并在强化环境执法中分类指导,该整改的整改,该查处的坚决予以查处,对长期稳定达标排放的合法企业也应科学安排监管工作,减轻不必要的负担。
市政协社会法制委员会立足环保执法问题开展专题调研。相关报告指出,当前我市环保机构设置尚不健全,在县区一级政府设立“环保委”并将生态环境责任压实到基层乡镇政府等两项工作仍未落实。与此同时,环境监管执法力量较为薄弱、执法过程时常面临“执行难”、部分企业环保意识淡薄、部分职能部门在联合执法过程中“出工不出力”、部分环保权责尚未厘清和移交等客观问题,成为制约我市推进环保监管执法工作的“拦路虎”。
报告建议,我市应做好“加法”,进一步深化生态环境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压实基层责任、配齐执法力量、促进部门协作,真正形成协同配合、齐抓共管的环境监管新局面,合力打击环境违法犯罪行为,并严格把好污染源准入关口,严格抵制重污染企业向我市转移。对本市污染严重、整改效果差、对周边群众影响明显的企业,要坚决实行关停或搬迁。此外,我市还应加大引进现代技术力度,运用创新科技手段、完善环境监测体系,为环保执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及时出击精准查处污染行为,全面提升环境监察水平。
大力挖掘资源禀赋 加快实现乡村振兴
抓好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是市委“1+5+2”部署中五项重点工作的首位,也是我市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的重要举措。在今年市政协常委会专题议政会上,共有3份报告把调研主题聚焦于“乡村”。
市政协文教体卫史委在《讲好乡村故事,助推旅游发展》的调研报告中,肯定了我市各级党委政府利用乡村题材讲好乡村故事,推动乡村旅游发展所取得的成绩,同时也指出当前我市乡村旅游存在故事素材单一、分散、架构落后、宣传薄弱等短板。
报告建议,要做好“乡村旅游+”文章,立足各村资源禀赋,发挥好潮州乡村自然景观优美独特、人文资源底蕴深厚、潮风民俗别具特色、文物遗存丰富突出、乡村产业特色鲜明等优势,实现潮州乡村故事多元化,并促进多产业优势互补、联动发展,加强景区之间串珠成链、连片建设,加快建立以特色小镇建设推进供给侧改革内循环、以城镇化建设加快乡村振兴外循环的“双循环”机制,为推动城乡协调发展,促进乡村振兴注入新动力。
市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以“加强农村土地集中,推进农业产业现代化”为题,对我市土地流转工作的实际情况和存在问题进行深入调研。乡村要振兴,要在发展不止步的社会背景下,打破城乡发展不平衡的桎梏,就需要抛开思想负担、减少杂乱声音,集中力量在思想上、行动上共同“突围”。而在土地这一重要的农业生产要素上,我市农村土地碎片化现象突出、农民土地流转意识不强、流转工作推进力度不够等致使相关工作进度缓慢。
报告认为,我市应通过成立专门机构、加强政策宣传、完善服务体系、加大政策扶持、提高农民收入等方式方法,进一步强化引导和服务,将零散的土地集中起来,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推进农业产业现代化。
市政协潮安组提出的调研报告则围绕“打造凤凰山生态茶旅示范区”建言献策。近年来随着“文化+”“产业+”战略的不断深入,以潮州凤凰山为核心的凤凰山生态文化茶业旅游区初步形成。但调研组在深入调研后了解到,当前凤凰山茶产业发展缺乏规范引导,从而衍生茶农茶企各自为战、产品标准缺乏、市场杂乱、文化活化利用不足等问题。特别是部分茶农片面追求茶叶产量而滥用农用物资,对生态环境造成污染,加之生态治理执法监管欠缺力度,致使凤凰山生态建设问题成为一大隐忧。
对此,调研组建议从加强组织领导、坚持绿色发展、整合资源优势、实施品牌战略、推动三产融合等方面协同发力,全力打造“凤凰山生态文化茶旅示范区”,推动北部山区实现绿色高质量发展。
提升市民幸福指数 共享城市治理成果
市委“1+5+2”部署中把抓好城市治理水平提升列为一项重点工作,提出要“打造宜业宜居宜游的潮文化精品城市”。“群众满意”是城市治理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足点,也是此次市政协常委会开展专题调研的着力点。
市政协华侨港澳台同胞联络委员会在报告中提出,要“加强出生缺陷防控,提高潮州人口素质”。据调研数据显示,我市自2003年10月1日起取消强制婚检后,全市婚检率一度下降至10%以下,而新生儿出生缺陷10多年间数量翻了一倍。报告强调,当前有不少群众对优生优育和出生缺陷防控的问题认识不足、误解不少,错把“取消强制婚检”当成“取消婚检”,认为孕检项目大多没必要;加之我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不强、相关职能部门宣传不到位和政府投入不足、出生缺陷二、三级预防措施未能普及,相关防控工作任重道远。
报告建议,要强化组织领导,强化精准宣传教育,把阵地前移到各婚姻登记处,提高宣传力度和免费婚检孕检的普及率,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出生缺陷防控工作。要在落实省有关进一步加强基层医疗机构实验室检测能力建设要求的同时,加大财政投入,强化医疗卫生能力建设,提高便民服务,并给予必要的人、财、物保障,切实落实三级干预措施。
市政协饶平组聚焦住房问题,建议“继续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解决城镇中等偏低收入群体居住难题”。调研报告指出,目前我市仍存在部分住房困难群众,他们的经济水平介于经济及住房特别困难的“双困户”和城区中等收入阶层之间,家庭收入普遍偏低,至今仍居住在极为破旧简陋的狭小空间里。这部分人的住房困难问题,凸显了目前住房保障工作的短板。特别是当前我市享受公共租赁住房(含租赁补贴)的准入门槛及享受租赁补贴的标准发布至今已有10多年,难以适应当下形势需要。
报告建议,要减低准入门槛,提高补贴标准,扩大保障房范畴,并增加土地供应量,加快保障房建设力度,多渠道建设保障房,同时继续推进棚户区改造,让更多城镇中等偏低收入家庭从“住有所居”逐步迈向“住有优居”。报告还建议,要建立健全退出机制,确保公平合理。
市政协湘桥组在《加强垃圾分类管理,提升城市治理水平》的调研报告显示,目前我市虽然已经建成了多处生活垃圾处理设施,但厨余等“四分类”垃圾、低价值再生资源、有害垃圾、大件垃圾和装修垃圾的收集处置措施仍不完备。
报告建议我市加快推进立法,制定完善垃圾强制分类法律法规,从而建立长效的源头减量、分类回收、分类资源利用等奖励与约束制度。
□文/本报记者 陈翊 图/杨燕芳 市政协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