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色河畔MIP化改造项目

从贫困村到网红村


世田村依托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建设红色文化长廊、红色文化戏台,打造爱国主义培训营和党员主题教育活动基地。


石陂村因地制宜修缮老屋墙体立面,改善提升村容村貌。


赤水村持续优化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


叫水坑村利用原始森林资源,推动茶产业与旅游业相融发展。


东明村就地取材利用老物件装扮乡村,展现浓厚客家民俗风情。


湖岭村盘活红色资源,坚持绿色发展,着力打造“红色文化+美丽乡村+农业产业+生态旅游”美丽乡村。


狮峰村完善民居客栈等设施,让游客引得来、留得住。

 

  □ 文/本报记者 袁晓金

  □ 图/本报记者 陈宏文

  宽敞干净的村道、设施完善的健身场所、整洁有序的生活环境,日常村民散步休憩,周末游客纷至沓来……这是发生在我市多个省定贫困村的真实场景。随着脱贫攻坚在基层的深入推进,短短几年的时间,这些昔日的贫困村实现了网红村的华丽蝶变。

  环境“脏乱差”是大部分贫困村存在的共性问题,我市坚持问题导向,深入开展贫困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通过实施厕所革命、农房管控和乡村风貌提升、道路硬底化、建设雨污分流管网等一系列工程,持续优化乡村环境。经过这一番精心“打扮”,农村的道路变宽了,生活垃圾少了,房前屋后的角落整洁了,人民群众更讲文明爱卫生了,原有的山、水、湖、寨、林、果、茶等资源环境优势进一步得到凸显,留住了乡土气息,留下了历史文化印迹。

  在持续优化人居环境的同时,我市聚焦产业扶贫,充分发挥市级1.5亿元现代农业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和中山市每年1900万元对口帮扶资金的杠杆作用,通过示范引领、以点带面,形成“一村一品、一镇一业”项目108个,并将茶叶、竹子、青梅、佛手果等特色产业与生态旅游体验线路有机融合,带动村集体和村民增产增收,有力促进全域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真正让一座座老旧村庄华丽转身,成为村民们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城市人向往的休闲胜地。

相关阅读

潮州4个村入选省第二批文旅特色村

潮州新增4家备案非国有博物馆

华瀛液化天然气接收站建设全面提速

我市新增4家备案非国有博物馆

“感恩奋进开新局”系列评论② 背水一战优化营商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