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造后宋厝巷外观新颖的公厕。
改造前宋厝巷公厕外观。
位于湘桥街道太昌社区军厅巷的第三公厕。
□ 文/本报记者 吴冰 李欢欢
□ 图/本报记者 黄春生
公厕对于一个城市在旅游、购物、形象发展方面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将旅游厕所建设管理作为基础工程、文明工程、民生工程来抓,精心部署,有效推进。近日,我市获评全国十个之一、广东省唯一一个“厕所革命优秀城市”。目前市城区52座公厕正在加紧建设改造中。那么改造前后的公厕,各自有什么槽点与亮点呢?网友又有什么想法呢?记者对此进行调查走访。
“厕所革命”让公厕“换新颜”
之前,“公厕难找”、“公厕脏乱”成为部分市民吐槽的焦点,而少数市民私自损坏公厕设备、乱丢垃圾等不自觉行为,更是让其他市民在使用公共厕所的时候频现“尴尬”。如今,经过改造升级的公厕在保证实用性的同时,还结合了不少潮州地方特色和文化元素。
改造前
缺少导向标识
市区不少公厕多数是设置在繁华街区的内巷,而公厕的标识仅仅是贴于公厕门口,在相连接的繁华街区或者主要道路上缺乏导向牌,让不少市民或旅客在有“三急”时成了“无头苍蝇”,无疑大大影响了这一公共资源的利用。
有的人则无可奈何下偷偷找个角落解决。于是医院门口附近较为隐秘的变电箱、宣传广告牌底下、路边茂密的绿化带等就成为了“方便去处”。市民刘先生对记者说,公厕数量不足,标识不明显,给市民带来不便的同时,也给城市形象带来不良影响。日前,记者在市人民医院附近走访发现,一些角落遗留着明显的小便后的迹象,气味更是难闻。
设施常受损 周边环境脏乱
市区部分公厕的水龙头、便盆不时遭到人为损坏,公厕内的节能灯被盗更是成了“常有的事”。而由于大多数公厕较旧,没有安装自动冲水系统,一些市民公共卫生意识淡薄,便后不冲水,导致公厕卫生环境恶劣,加上夜晚照明不足,附近居民、铺户乱丢垃圾杂物,更是导致公厕让人“望而却步”。
例如,上个月在西湖公园莲花池附近的一个男厕内里,两个小便池的冲水按钮已经损坏,而两个洗手池中的一个水龙头阀门已经消失不见,排风扇也没有正常运转,厕所中气味刺鼻,对市民的正常如厕造成影响。
一些公厕由于建设年代久远,加之疏于管理,墙壁有的斑驳,有的则爬满青苔。此外,虽然部分公厕外设置有垃圾桶,但总有人会将各种生活垃圾乱扔在公厕垃圾桶外,污染环境,对如厕群众造成不便。之前,记者采访时发现,在南春路柳厝埕巷一处公厕前,一些生活垃圾就堆放在公厕门前的地面上,几个垃圾袋四散开来,散发着阵阵刺鼻的臭味。
厕所无门 如厕“尴尬”
之前,市城区不少公厕都是老式的通槽式厕位,每个厕位由一米余高的砖墙隔开,厕位没有门,只在一侧用20多厘米宽的砖墙稍作遮挡。每逢有人进去上厕所都会被“一览无遗”,很是尴尬。而且有时候大小便总是没人冲,气味难闻不说,蚊子苍蝇多得不得了。
市民郑姨说:“之前的老式公厕都是蹲位,我们这些上了年纪的人,腿脚不方便,上蹲厕实在是很困难,而且有时地上滑,对我们老年人来说很不安全。”
改造后
通过微信平台可找公厕位置
连日来,记者在走访中发现,每座厕所周边设置了导向标识,方便市民及游客寻找到公厕位置。同时湘桥区旅游局还将古城公厕具体位置植入微信平台,市民和游客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号“潮州通”,点击发现——公共设施选项,便可在导航的指引下方便快捷地寻找到所有古城公厕的具体位置。
配置更加人性化
日前,记者在金山街道宋厝巷中段看到,该座公厕已完成改造并正式对外开放,公厕外立面安装古色古香的喷漆门框,在保留原有陶瓷通花窗的基础上,重新铺设墙砖及地板砖,并增设了2面镜面玻璃及2个独立陶瓷洗手台,既古色古香又不失现代感。厕所采用单体隔间式结构,内部安装自动冲水设备、自动感应水龙头等。
在太平街道下西平路池仔内公厕,灰色瓷砖、古色简朴隔窗、无障碍通道……要不是外墙上公厕的标志,乍眼一看,还以为是新增的房屋。“没想到厕所改造后如此高大上,感觉完全不一样。”市民蔡小姐说。
据了解,这些由湘桥区改造提升的古城区公厕,改造建设坚持因地制宜、各具特色的原则,在保证实用性的同时,尽量做到与古城环境相适应,突出古城特色。公厕内部配套设计,提倡简约、实用、卫生、通风及人性化,充分考虑老年人、妇女、儿童和残障人士等特殊游客的要求,内部除了常规的男女厕位外,部分厕所还设置了专门的管理间和无障碍厕位,配套绿化、设置安全标示等。
增设第三卫生间
第三卫生间也被称为“家庭卫生间”,主要从保护隐私的角度出发,专门为了方便异性人士陪同不能自理的亲属如厕以及残障人士而设立。帮助异性亲属如厕、亲子家庭出游、保护残障人士隐私等情况,都需要特殊的卫生间。
记者在湘桥街道太昌社区军厅巷内看到,该座公厕已完成改造并正式对外开放,与一般公厕不同,在传统男、女卫生间的基础上,还增设了第三卫生间。在第三卫生间里,设立了可折叠的儿童座椅和婴儿护理台,方便家长帮婴儿更换尿布;还设置了无障碍坐便器,洗手台及马桶边安装了防护栏杆,方便行动不便的人群如厕。
记者了解到,湘桥区在军厅巷、载阳巷、下西平路、南门七枞松巷、开元路开元广场(在建)等5座旅游公厕中,专门设置第三卫生间,为特殊群体如厕提供方便。截至目前,古城区43座需改造升级的厕所已全面启动施工,有37座厕所如期完工,剩余6座厕所正在积极推进中。
网友谈感受:
大大提升如厕的幸福感
@“玲儿”(新潮州人):之前在古城区游玩时想要“方便”,实在是一件很不方便的事,一个是“方便”的地方脏,另一个是缺少导向牌。市区不少公厕都设置在内巷里,主要道路上又没有导向牌,找个厕所要费老半天的时间,最后还不一定找得到,出来玩的心情受到很大影响。如今老城区公厕在改造建设中,在每座厕所周边设置了导向标识,市民和游客还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号“潮州通”寻找到所有古城区公厕的具体位置,这一点让我很是欣喜。现在我去古城区休闲散步时,就不用担心找不到厕所了,真是得给有关部门点个大大的赞。
@“岁月如歌”(本地老师):我市厕所的升级改造,对于改善城乡环境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特别是对城乡环境卫生的提升有很大促进作用。以前公厕是臭烘烘的,上厕所简直就是受罪,改造前的公厕大体是老式槽沟式便池,配套设施简陋,没有配置自动冲洗,都是人工冲洗,有的游客“方便”后没有冲洗就急匆匆离开;里面也没有设置洗手台,墙壁老旧,不小心就会弄脏衣服,环境卫生堪忧,臭味熏天,每次用厕总要捂着鼻子。如今,升级改造后的公厕面貌焕然一新,厕所内外墙壁都贴上瓷砖、地面也铺上地板砖,很美观,还有安装新的门窗;把老式槽沟式便池改为蹲便器,设置洗手台,墙上安装玻璃镜、排气扇等,装修得跟五星级宾馆一样,很方便,很干净,很享受。
@“小幸福”(外地游客):我是第二次来潮州旅游,这次来感觉跟上次不一样,特别是潮州的厕所升级改造后带来的变化,给人耳目一新。如牌坊街与下水街交叉路口附近的公厕,前几年来这里只有一个男厕所,没有女厕所,我们十几个人,男士可以在这“方便”,而我们女士则需要走到更远的公厕如厕,很不方便。今天经过这里,看见原先的老厕所已改造升级,装修精致,里面更宽敞,设置有男女独立用厕,配套设施齐全,环境优美整洁,感觉很舒心。 这里的女厕从无到有,从低配置到高配置,从仅要求卫生清洁到具备相关配套设施,这些配套设施满足了多元化的如厕需求,大大提升我们如厕的幸福感。
@ “会飞的鱼”(在外潮人):以前的厕所总存在一些不足,尤其表现在厕所人性化服务设施、文化创意设计等方面。如今潮州升级改造后的厕所,给人感觉大不一样,因为有考虑以上那些要素。潮州是历史文化名城,文化底蕴深厚,厕所建设融入潮州传统文化,把独具魅力的潮文化巧妙地展示给游客,这种做法很好。因为每个旅游目的地或景区都具有独特的自然和人文特色,能依据潮州传统文化或景观风格设计和建造旅游厕所,不仅实现与周边景观的和谐一致,也有利于成为吸引游客的独特建筑景观。“ 厕所革命” 提升了旅游厕所建设品质和消费者的文化旅游体验感知度,潮州的旅游发展会更快。
网友提建议:
加强日常管理与宣传维护
@“玲儿”:解决公众的“方便”问题,是一件民心工程,不能低估。公厕新建改造后虽好,但是后续的管理和宣传工作可不能少。公厕里的公共设施总是屡屡遭受破坏,就在上个月西湖公园新升级改造的公厕设施就遭到“毒手”,这不仅影响市民及游客正常如厕,更影响城市文明形象。而导致这一情况常常发生的原因,我认为主要之一是部分群众的文明素质还是较为薄弱。因此,我建议有关部门除加强日常管理与维护外,还需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比如在厕所周边粘贴宣传标语、通过媒体宣传等,提高群众的文明意识,让他们能自觉树立社会公德心,共同爱护公厕里的公共设施,让公厕真正的“方便”群众。
@“岁月如歌”:希望能建设更多美观又实用、更高服务标准的公厕,来满足市民及游客的需求。建议厕所升级改造时在服务细节上下功夫,再增加了一些人性化的设施。比如为未成年人设置较低的洗手盆,水龙头,第三洗手间配有按钮式报警系统,方便行动不便人士发生紧急情况时使用。在有限的空间内达到功能完善,体现出“厕所革命”的人文关怀。
@“小幸福”:考虑到男性和女性使用卫生间的不同特点,建议厕所在升级改造中,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适当增加了女厕坑位,缓解女士如厕难问题。因为生理条件决定了女性如厕时间比男性长,频率也高于男性,孕妇和生理期女性所需时间更长,这意味着女性对厕所数量的需求多于男性。特别是节日里,景区的男厕所门口往往冷冷清清,而女厕所却很“火爆”,门口经常排起了长队,真是“冰火两重天”,景区公厕男女厕位比例不合理现象,让市民广为诟病。因此,提高女性厕位比例、增加女性厕位数量、解决女性如厕难问题,成为城市“公厕革命”的重要内容之一。
@ “会飞的鱼”:公共厕所设施进行升级改造,硬件标准切实得到了提升,接下来后期管理也要跟得上。有关部门要加强城区公厕管理,对公厕进行高标准保洁及维护,着力为市民和游客提供一个洁净、舒心的如厕环境。要定时对公厕进行全面清洗,特别是高峰使用时段结束后,应及时进行保洁清理;定期组织专业人员对公厕内设施进行检查和维护,重点检查公厕内水冲管道、水龙头等设施,发现有损坏的设施,及时维修或更换,保证公厕正常向市民和游客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