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本报记者 林雄锐 吴冰
如今,随着手机走进千家万户,手机微信也成了许多中青年人、甚至老年人的“随身必备”通信工具。人们能用手机在微信朋友圈随时随地地刷新个人的位置、喜好、亲友信息、旅游计划等等,与好友分享,非常方便。但是,这些行为间接泄露了个人的相关信息,如果被别有用心的人看到、利用,将造成家中或个人财物被盗窃,甚至危害自己和家人人身安全的后果。在朋友圈晒个人相关信息有何利弊?有什么东西不能晒?如何晒才不会泄露一些重要的信息?记者采访了多位网友、有关专家,听听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现象
不少网友喜欢在微信朋友圈晒个人信息
晒个人出生年月:“我能说我现在还没测800米吗?莫名的紧张。加油,走也要走完它!”网友“吴先生”是一位学生,在微信朋友圈里发布一则对体能测试的担忧,并给自己鼓劲的信息。同时附加了两张照片,其中一张照片中是个人的《借书证》、《学生证》,其中包括她所在的学校、系别及发证时间,个人的彩色照片、姓名、学号、出生年月、入学时间、籍贯等信息也晒了出来。
晒长跑路程:网友“无言”是一位长跑爱好者,他经常在网上晒他与其他爱好者到许多地方参加约跑的图片及信息,同时他也是约跑活动的组织者之一。“本周日约跑35千米线路!”该则信息之中还附上了长跑的具体路线和图片,从起跑点南桥市场附近,经过韩江大桥、安黄公路、岗山水库、金山大桥、北堤等地方再回到起跑点,全程35千米。由于这些长跑爱好者人员不多,且长跑距离非常远,跑步过程中,这些爱好者绝大多数是全程一个人单独在跑。
晒外出旅游:网友“牧野山民”是本地一位旅游爱好者,经常和妻子到全国各地旅游。在朋友圈,他总喜欢写上一段优美的文字,并把拍到的美景发到朋友圈与好友分享。“揩妻游××”,他发布的信息里,有美丽的风景、精致的建筑及夫妻两人的照片。值得一提的是,夫妻两人的儿子又在外读书,两人一外出,就没有人守在家中,而照片又恰好显示了夫妻两人外出的实情。
宣布个人电话号码更改:“手机号改了亲们,新号码是138×××××,微信号不改哈,亲们都存下。”网友“小菜一碟”由于近期换了新手机号码,便想通知好友们,但又觉得一个个通知有些麻烦,于是她在微信朋友圈里发布了一条更改电话号码的信息,并附上自己的照片。而后该条信息便受到了不少微信好友的点赞及回复。
网友较常晒出的除以上几种个人信息外,还有个人家庭住址、感情生活、度假计划、工作情况等信息,这些也是容易让别有用心的人直接了解或推论出不少个人信息的内容。
◆网友观点
对涉及个人和亲人的信息能不发尽量不发
网友“东天”:不少奶爸奶妈难掩初为人父人母的喜悦,想与好友分享他们的快乐,于是便在微信朋友圈发布了自家萌娃成长的各种照片,有时甚至在消息中附上孩子的名字,消息下还附上了位置等信息。然而如果暴露太多行程、小孩信息,也许会吸引不法分子的关注。一旦获取准确信息,骗子可能会趁着老人带小孩的时候进行拐骗。尤其现在骗术越来越高,在拐骗的过程中,其他市民又难以分辨的话,骗子极有可能得手。因此,晒孩子照片时需留个心眼,最好不要将孩子姓名、固定行程、就读幼儿园等信息发布在网上。其实最好是能不晒就尽量别晒,不要让“有心人”有可乘之机。
网友“静静就好”: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的提高,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不少网友喜欢去旅行,看看其他地方的风土人情。然而也有不少网友喜欢在网上分享行程,有的网友甚至连每一天在哪里吃饭、入住,某个时间段在哪里做着什么都清清楚楚地晒出来。而且许多人并没有意识到他们可能正在泄露自己当前的位置信息。长此以往,不法分子就能从中总结出网友的工作区域、家庭地址,掌握他们的工作、作息时间,进而可能趁机溜门撬锁,或进行其他不法行为。我觉得还是尽量不要发布行程信息,以免给“有心人”亮起了“光顾”你家的绿灯。
网友“snow”:我觉得其实不止晒行程、晒娃这些信息会在不经意间将个人信息泄露出去,还有参加在线测试、抢流量、砍价送礼品等等活动,这些可能会将你的名字、手机号码、出生年月、家庭住址等信息泄露出去,之后对方可能会往你的手机里发送大量的垃圾短信。这还算好的,如果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获取了,可能会对你及其家人的安全造成影响。所以,我认为在朋友圈里尽量不要发布任何有关个人的真实姓名及手机号码信息,也不要随意将自己的位置进行分享,要提高个人信息的保护意识。
◆律师提醒
涉及个人隐私的信息不能随便晒
广东创兴律师事务所律师刘斌告诉记者,在朋友圈信息中,涉及个人隐私的信息包括出生年月日、当前位置、标有个人真实姓名的照片或小孩的照片、家庭住址、真实电话号码等,不能随便晒,以免不法分子获取后进行诈骗活动。
许多年轻人喜欢在朋友圈、微博晒自己和家人的生日信息,而不少人常用它们作为网银、银行卡的密码。不法分子在获取生日信息后,会将其作为破解的字典库,一一套试;晒旅游行程则告诉那些别有用心的人:你此刻不在家;晒长跑路径,可能让罪犯能用地图提前“踩点”,对你的人身安全可能造成威胁。晒快递单,暴露了不少个人信息,不法分子可能会利用获得的购买信息,打电话给收件人,佯称各种问题进行骗财……
此外,刘斌也指出,一些网友将个人信息泄露出去后,可能会让一些别有用心的微信“好友”利用,伪装其身份信息在朋友圈随意编造、散布虚假信息。刘斌提醒,网友不能利用微信朋友圈从事违法的行为,包括不得在朋友圈随意编造、散布虚假信息,散布未经核实的虚假信息。亦不得在朋友圈发他人照片并附以侮辱、毁谤性的文字破坏他人名誉。也不能通过朋友圈销售违法禁售物品(例如枪支弹药、毒品等)。否则,轻则受到治安管理处罚,重则应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
◆贴心小提醒
做好以下设置,严防个人信息泄露——
1、微信中“发现-附近的人”功能可定位你的位置,一次点击“设置-通用-功能-附近的人”,选择“停用-清空并停用”,必要时可重新开启。
2、微信“我-隐私”选项中关闭“允许陌生人查看十张照片”。
3、微信“我-隐私”选项中关闭“通过QQ好友搜索到我”和“可通过手机号搜索到我”,好友只能通过微信号找到自己。
4、微信公众号应用授权要求“只要允许访问,就可以读到你公开的信息”,别随便允许。
5、微信“我-隐私”中,开启“加我为好友时需要验证”,使新增好友都会经过你的筛选,减少不明人士混入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