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林雄锐 吴冰)去年,本报对凤塘镇冯厝村七旬老翁冯汉奇,每天为该镇与浮洋镇交界的青麻山义务修路的事迹进行报道(详见2014年6月9日《潮州日报》1版)。自2012年3月开始,历时近3年,老人筑起400多级台阶,终于把路自山脚修至山顶。
16日上午8时许,记者来到青麻山脚下老人修的山路处,只见一级一级的台阶蜿蜒而上,直至被茂密的树林遮挡。这时,冯汉奇老人肩挑着东西,步伐轻捷地向台阶方向走来。而山上正有一对中年夫妇下山,看到阿伯,其中那位女士亲切道:“阿伯,你的路快修好啦!”她告诉记者,自己是凤塘镇人,经常来青麻山爬山、锻炼,但以前这边的路是土路,也非常陡峭,只能绕远路从浮洋镇那边上山,很麻烦。自两年多前从阿伯开始修路,她都看着,非常感动。她说,路修了一段时间后从这边上山的人便多起来了。
随后,记者紧随阿伯向半山腰走去,阿伯说,就差山腰一处路面未修好了,修好后就能“全线贯通”了。来到半山腰,只见一处约1米长、80公分宽的土石路面裸露着,附近还有不少修路工具。放下肩上东西,脱掉外套、随手挂在路边树枝上,阿伯熟练拿出存放的清水,浇湿泥土路面。他说,几天前就想把路修好的,但是总下雨,只能把“工期”延后。浇完水后,他开始敲平路面,然后拌水泥、淋水泥、再压平路面……慢慢的,土石路面就变成粗糙的水泥路面了。接着,阿伯还用纯水泥浆覆盖粗水泥路面,再划上防滑的线条,最后一处路面就修好了。常来山上锻炼的陈阿姨说,阿伯人太热心了,我们要帮他干活他都拒绝了,只能偶尔凑点钱给他买修路的材料,真感谢他。
现在,山路修好了,从山脚到山顶,台阶从1级到400多级,阿伯也从75岁到77岁,他更老了。但他告诉记者,只要身体允许,他还将继续修路,继续维护以后损坏了的路面,方便人们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