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特区精神 保持奋进姿态
庆祝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必须大力弘扬特区精神,进一步强化思想引领和理论武装,推动全市形成新一轮思想解放热潮,以闻鸡起舞、日夜兼程的奋进姿态谱写潮州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王剑锋
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这一进程中,经济特区扮演了先行者的角色,谱写了勇立潮头、开拓创新的壮丽篇章。庆祝特区建立40周年,必须大力弘扬特区精神,进一步强化思想引领和理论武装,推动全市形成新一轮思想解放热潮,以闻鸡起舞、日夜兼程的奋进姿态谱写潮州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一要强化思想引领。马克思主义认为,理论源于实践并对实践有反作用,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坚定不移用党的创新理论引领经济特区改革发展实践,是经济特区改革发展的根本保证。学习借鉴经济特区经验,必须高举思想旗帜,扎实抓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宣传贯彻工作,持续推动党的创新理论直达人心、扎根基层。要结合抓好《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的学习宣传贯彻工作,进一步在全市掀起理论学习宣传贯彻的行动高潮,教育引导全市上下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保持战略定力,坚定不移用好改革开放“关键一招”,为新时代潮州高质量发展奠定更加扎实的思想政治基础。
二要推动思想解放。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发展的落后归根结底是思想的落后。经济特区取得的辉煌发展成就,很大的原因就在于敢于打破固有思维定势,敢闯敢试、敢为人先。潮州要实现弯道超车,就要善于从经济特区建设实践中汲取智慧,向思想根子问题开刀。去年以来,全市上下把破除妄自菲薄、自甘落后、抱残守缺、孤芳自赏等各种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作为思想建设的重要内容,有效推动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在全社会形成广泛共识。但我们也要清醒认识到,解放思想是一项长期性的根本任务。面对千帆竞发、不进则退的发展洪流,我们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和工作作风参与竞争合作、实现后发赶超,是我们必须认真思考的一个时代课题。我们一定要坚持把解放思想作为思想建设的重要内容,大力弘扬改革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用优秀文化凝聚奋进力量,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除心魔、斩羁绊,坚决冲破一切妨碍发展的思想观念和思维定式,学习借鉴经济特区的先进经验,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对接融入全国、全省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一核一带一区”等发展格局,为潮州打造沿海经济带上的特色精品城市筑牢精神支柱、注入澎湃动力。
三要谱写奋进篇章。新的历史时期,解放思想能否再深入,能否带来潮州的振兴发展,需要我们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始终保持奋进的姿态。要结合推进庆祝特区建立40周年和国庆节宣传活动,进一步抓好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主题宣传,全方位展示全国、全省、全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决战脱贫攻坚的丰硕成果,让群众感受美好生活、增强信念信心;深入学习宣传贯彻总书记对广东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浓墨重彩宣传我市落实省委“1+1+9”工作部署以及市委“1+5+2”工作部署、实施“六大工程”的生动实践,进一步把干部群众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及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工作安排上来,推动构建“一江两城一海湾”发展格局成为全市人民共同愿景和追求,以新担当新作为奋力开创潮州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作者系中共潮州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
弘扬特区精神 推动潮州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更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弘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坚持新发展理念,突出抓好实体经济,努力走出一条具有潮州特色的高质量发展路子。
黄晓晖
40年来,我市深刻领会党中央创办经济特区的战略意图,紧跟国家改革开放步伐,不断弘扬特区精神,学习特区建设的宝贵经验,不断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在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上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是产业实力不断增强,形成陶瓷、服装、食品、电子、不锈钢、塑料制品、印刷包装和水族机电等八大支柱产业,先后获得“中国瓷都”“中国工艺美术之都”“中国婚纱礼服名城”“中国食品名城”等一批国家级荣誉称号。二是发展环境持续优化,先后出台了一揽子扶持产业发展的政策文件,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3个工作日;实行重点项目市、县(区)两级政府领导挂钩联系制度,加强对重大项目的跟踪督办落实,切实解决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困难和难题。三是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大力推动企业开展技术改造、技术创新。目前,我市拥有智能化、自动化生产设备超4000台(套)、拥有省级高成长中小企业28家,高新技术企业110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9家、“上云上平台”企业累计1461家。四是产业平台逐步完善,凤泉湖高新区、闽粤经济合作区、高铁新城、韩江新城四大发展平台以及临港产业园、东山湖现代产业园等七大特色产业园区正在崛起;益海嘉里、智能卫浴(潮州)产业园等一批世界500强企业投资项目和华瀛、华丰等百亿级重大产业项目纷纷落地建设;现有工业地产项目10个,可吸引入驻中小企业超600家。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更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弘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坚持新发展理念,突出抓好实体经济,努力走出一条具有潮州特色的高质量发展路子。
一要坚持解放思想。认真学习经济特区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转变发展方式、创新社会治理、建设现代化创新型城市等多方面的宝贵经验,深刻领会市委李雅林书记在市委十四届九次全会上关于“心魔不除,大道难畅;羁绊未斩,疾步难行”的论述,进一步强化思想解放和理论武装,以思想“破冰”实现行动“突围”,进一步提振干事创业的精气神,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二要坚持优化营商环境。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简化办事流程,不断提高政务服务水平,着力打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针对困扰实体经济发展的土地、融资、人才、技术等方面的问题,进一步制订出台相关扶持措施;落实好领导挂钩联系企业制度,建立“企业吹哨、部门报到”服务机制,解决企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和困难,切实提升企业的获得感。
三要坚持产业转型升级。大力推进新一轮工业技术改造,加快提升全市工业企业自动化、智能化水平;推进产教深度融合,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大力发展工业互联网,支持企业“上云上平台”,打造一批行业标杆示范企业;加快新基建建设步伐,开展重点领域5G应用试点,提升信息化应用水平。
四要坚持打造产业平台。加快推进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以四大发展平台与七大特色产业园区为载体,不断吸引大项目进驻;加快发展工业地产,进一步推动我市产业园区、工业集中区开发建设工业地产项目,引导中小微企业规范化、园区化发展;加快探索“三旧改造”新路径,为企业打造绿色、开放、创新的产业发展新空间。
五要坚持以项目促发展。落实“大招商”机制,创新招商引资模式,实施“强链补链延链”工程,针对产业链薄弱环节,招引一批高质量、高水平的产业项目落地建设,形成引进储备一批、落地建设一批、投产达产一批的滚动发展格局,着力打造千亿陶瓷产业集群。
六要坚持区域品牌建设。实施质量品牌发展战略,提高企业产品质量、塑造品牌形象。筹备成立市产业品牌协会、市工业设计协会。多渠道搭建企业展示展销平台,组织企业参加2020年中国时装周、联合中陶协联合举办“瓷都杯”全国陶瓷设计大奖赛、开展潮州优选家品牌系列活动等,不断擦亮“中国瓷都”“中国食品名城”“中国婚纱礼服名城”“中国工艺美术之都”等金字招牌。
(作者系潮州市工信局局长)
发挥资源优势创新发展理念 推动潮州旅游高质量发展
要围绕市委“1+5+2”工作部署,立足潮州资源禀赋,以全域旅游为引领,夯实旅游基础、优化产品结构、加快文旅融合,大力推进旅游高质量发展。
伍茸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前,改革又到了一个新的历史关头,因循守旧没有出路,畏缩不前坐失良机。”作为改革开放排头兵、先行地、实验区的广东大家庭的一分子,潮州要大力弘扬特区精神,让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特区精神植入我们的工作生活,围绕市委“1+5+2”工作部署,立足潮州资源禀赋,以全域旅游为引领,夯实旅游基础、优化产品结构、加快文旅融合,大力推进旅游高质量发展。
发挥资源优势,全域旅游体系逐步形成。打造古城文化旅游核心区,完成北阁佛灯景区改造提升、太平桥和非遗展示项目等文化遗迹、文保单位修缮工作,提升古城历史风貌。打造“博物馆之城”、“百家修百厝”、“左翼文化运动潮州英杰”等文旅品牌。建设一批旅游风情小镇、乡村旅游示范镇、文旅特色村,推出一批历史文化、乡村生态、红色经典旅游线路。依托国际知名的陶瓷、婚纱礼服产业和美食、老字号品牌,大力发展工业旅游、研学游和美食游等新业态。打造了省级工业旅游精品线路、历史文化游径及文化研学游基地,创建特色美食示范店、举办美食节,整理形成55项市级潮州菜制作技艺,积极推进潮州菜申报国家级非遗项目。组织“潮州人家”优质民宿客栈评选、第二届潮州旅游手信评选、“韩愈杯”文创产品设计大赛等品牌创建活动。同时,加大旅游配套设施建设,推进A级景区、星级酒店建设,建设一批游客集散中心、停车场、旅游厕所,完成“潮州行”APP以及旅游数据中心平台建设。强化宣传推介,实施“引客入潮”,推动文旅市场有序复苏。
创新发展理念,推动文化旅游产业体系升级发展。一是完善体制机制。加快完善“1+3”旅游综合管理体制,制订旅游推进措施和实施标准,优化旅游统计办法。二是健全旅游公共服务体系。推进星级酒店、A级景区的建设。指导古城区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争取创建新一批3A级、4A级旅游景区;增加国家3星、4星级酒店数量;加快推进旅游停车场、旅游厕所、旅游数据中心、旅游集散中心和服务接待中心等配套设施的规划建设。三是加快项目建设。积极拓展大型旅游重点景区,创造条件发展5A级旅游景区,深化同知名文旅集团对接,引导投资开发古城文化旅游等综合项目。推进潮汕(湘桥)文化生态保护区保护,推进笔架山潮州窑遗址环境整治加固工程,以及龙湖古寨、道韵楼、从熙公祠等文物修缮活化。四是打造文旅品牌。打造“韩江文化行动”品牌。以文化创意作为基础,构建学习交流、投融资、宣传推介三大平台,通过多项措施壮大潮州文创文旅产业。打造“左翼文化运动”潮州红色文化品牌,做好英杰故居修缮布展,规划左翼文化之旅。五是实施乡村旅游提质升级,重点推动旅游扶贫重点村、旅游特色小镇提档升级,带动富民兴村旅游产业的发展。六是狠抓旅游市场监管。进一步完善旅游综合监管和联合执法机制,常态化开展旅游市场秩序综合治理,加大“扫黑除恶”力度,促进旅游行业健康发展。七是加强宣传营销。规划好市级红色旅游、乡村旅游、非遗游、研学游等精品线路。提高旅游宣传推介水平,积极开拓大型主流媒体营销、在主要客源市场投入旅游广告等宣传渠道,同知名OTA等线上平台合作,加大文化旅游宣传推广力度。八是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培养和引进旅游急需人才,解决旅游企业及乡村旅游、工业旅游等新业态管理运营人才缺乏问题。
(作者系潮州市文广旅体局局长)
全面实施交通强市发展战略 为潮州高质量发展当好先行
潮州交通人将继续发扬宝贵的特区精神,全面实施交通强市发展战略,奏响潮州交通再出发、再创辉煌的最强音,为潮州高质量发展当好先行、提供坚实支撑。
黄奕斌
春风费尽几工夫,披荆斩棘闯新路。数十载砥砺奋进,经济特区不仅在经济社会发展上取得巨大成功,更是孕育了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成为引领全国各地、各行业蓬勃发展的闪亮航标。回首奋进路,潮州交通人秉承特区精神,一步一脚印、一年一台阶,推进全市交通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迈入新征程,潮州交通人将坚决贯彻市委、市政府部署,牢记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和战略定位,继续发扬宝贵的特区精神,跋山涉水、勇毅笃行,全面实施交通强市发展战略,奏响潮州交通再出发、再创辉煌的最强音,为潮州高质量发展当好先行、提供坚实支撑。
“敢闯”,闯出交通战略新高地。“敢闯敢拼”是特区的生动注脚。回望既往,一代代潮州交通人,以后发赶超的强劲势头,“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成功闯出了交通建设的“潮州速度”。厦深铁路、广梅汕铁路增建二线及厦深联络线、梅汕客运专线、潮惠高速、潮漳高速等一条条“大动脉”先后贯通,潮州从“省尾国角”一跃升为区域性交通枢纽城市。“十三五”期间,全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投资250多亿元,全市铁路通车里程由83.8公里增至122.1公里,增加了45.7%;高速公路里程由52.84公里增加到129.68公里,增加了145.4%;普通国道公路里程由25.01公里增加到121.29公里;省道里程由227.71公里增加到506.64公里。这些数字背后,体现的是“敢闯敢拼”的特区精神,展现的是潮州交通人“变天堑为通途”的昂扬斗志、勇于劈波斩浪的拼劲闯劲。当前,潮州正抢抓机遇加快发展,而交通是我市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支撑,无论是深度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打造沿海经济带上的特色精品城市,还是构建“一江两城一海湾”发展格局、推动乡村振兴发展,交通都起到关键性、基础性、引领性作用。因此,我们必须继续发扬特区精神,真正从思想上“解放”“突围”,始终坚定舍我其谁的信念、勇当尖兵的决心,积极抢抓国家布局交通新基建、省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发展格局等政策“风口”,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大力度,持之以恒大抓交通、抓大交通。重点依托铁路、高速公路和潮州港等重要交通基础设施,围绕构建“城市中心区的内层交通圈,连接市域范围的中层交通圈,联通周边城市以及粤港澳大湾区、海西经济区、内陆地区外层交通圈”三个层次,全力推进高铁潮汕站南站房改扩建工程、疏港铁路、粤东城际铁路、大潮高速、潮汕环线、宁莞高速潮州东联络线、外环大桥等一批战略性、标志性、引领性的重大交通项目建设,优化全市交通总体规划布局,构建“江海陆空,互联互通”多层次、一体化的综合立体交通网。
“敢试”,试出交通改革发展先机。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考察时强调,“广东要弘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改革精神,立足自身优势,创造更多经验,把改革开放的旗帜举得更高更稳。”我市作为全省率先完成市级“大交通”管理体制改革的地级市、全省“四好农村路”五个先行建设地市之一,一系列的先行先试,为潮州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提供引擎动力,更满足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出行需求。当前,交通的形态和作用正发生巨大变化,这就必然要求我们顺应发展大势,从人民群众关注的焦点、事业发展面临的难点中寻找改革切入点,加快推进交通运输服务、科技、治理等方面变革。要进一步系统深化全市运输行业改革,通过实施城市公交优先发展战略,促进出租车新老业态在竞争中融合发展,推进古城区旅游客运人力三轮车特许经营,建设互联网租赁公共自行车系统,构建“多位一体、无缝衔接”的公共交通服务体系,满足群众优质出行需求。要以“智慧交通”、“数字交通”为主攻方向,推进交通与大数据、人工智能、清洁能源等技术的深度融合,加快普通公路非现场执法点建设,推动交通清洁能源化、绿色低碳化。要聚焦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创新管理方式和手段,持续对交通行业乱象实施精准打击,维护良好的交通运输市场秩序。
(作者系潮州市交通运输局局长)
以科技引领产业转型升级 以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
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要有大胆改革、开拓创新的勇气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重点突破、砥砺奋进,做好“特精融”三篇文章,全力打造沿海经济带上的特色精品城市。
李树南
进入新时代,站在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的时间节点上,我市进入“发展攻坚期、改革深化期、美好生活提升关键期”,正对接融入省“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深入实施市委“1+5+2”“六大工程”工作部署和构建“一江两城一海湾”发展格局,愿景美好、任务艰巨,我们要大力弘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解放思想、与时俱进,要有大胆改革、开拓创新的勇气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重点突破、砥砺奋进,做好“特精融”三篇文章,全力打造沿海经济带上的特色精品城市。
一是要解放思想,全面压实引领创新的政治责任。特区建设,是科技创新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典范,其孕育出来的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正是特区精神的一面旗帜。但是,“心魔不除,大道难畅;羁绊未斩,疾步难行”,弘扬特区精神,要勇于除心魔、斩羁绊,振奋精神、坚定自信,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各项工作部署,坚持问题导向、系统思维和重点突破,直面短板弱项,以“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全面压实引领创新、培育创新的政治责任,履职尽责、埋头苦干,用干事创业体现对党忠诚,打造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科技干部队伍。
二是要敢闯敢试,推动科技管理体制改革向纵深发展。我市科技管理也存在一定的发展制约因素,如扶持资金较少、科研项目小而散等,破解这些问题,必须依靠敢闯敢试、大胆改革。要坚持集中财力、重点突出的原则,对市级科技专项进行优化改革,实施“大专项+后补助”的新模式。一方面,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实施单项扶持资金百万的重大科技专项,突出需求导向和问题导向,利用有限的资金聚焦“卡脖子”问题和产业关键核心技术研发,进一步规范项目管理,完善决策与执行相对分开的运行机制。另一方面,对企业每年投入的研发费用给予一定额度补助,持续鼓励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激发创新活力,逐步实现从传统科技管理职能到创造环境、搞好服务的转变。
三是要聚力强基,加快重大创新平台的建设步伐。当前,我市正按照省委、省政府有关部署,立足我市陶瓷、食品产业优势,整合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全力以赴建设韩江实验室,夯实传统产业升级转型的科技支撑。要充分发挥韩江实验室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试验田”的作用,在已确定的22项先行先试管理制度的基础上,探索推进运作管理模式、资金投入机制和成果转化机制的改革创新,闯出实验室建设的“新路子”。要继续加快试验场地、仪器设备和生活设施等硬件建设,创造温馨的科研环境,依托韩江实验室这个重大创新平台富集科技创新资源的优势,摸清摸透产业科研诉求、引育高层次人才、承担重大科技攻关、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助力我市产业优化布局、加快转型升级。
四是要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激发创新活力。要大力弘扬特区精神,学习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驱动发展经验,营造良好发展环境,最大限度释放创新创业动能。要继续深入落实“科创12条”、“高企三年行动计划”等政策措施,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主要突破口,建立市场机制、需求导向、企业主体的自主研发路径,“点式突破”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多平台”建设新型研发机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创新载体,组织实施创新创业大赛,深化科技金融贷款,探索推动科技型企业大数据战略分析,通过数据分析,对企业实行分层管理,进一步优化科技管理服务,打造一流创新创业营商环境,激发各类主体的创新创业活力,全力提升创新集群质量和规模,以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
(作者系潮州市科技局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