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展荣,1948年9月生,祖籍广东省普宁市洪阳镇。潮剧名丑,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潮剧代表性人物。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戏曲导演学会会员,政协汕头市第七、八届委员,第九、十届常委,汕头市优秀专家、拔尖人才。1959年,入揭阳榕江戏院考进汕头正顺潮剧团,1960年进汕头戏曲少年训练班学习,1964年毕业分配到汕头市青年实验潮剧团,1965年参加汕头市农村文化工作队后转为汕头市毛泽东思想宣传人。2003年6月任汕头市方展荣潮剧艺术团团长。2008年2月被中国文化宣传部受命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潮剧传承人。2008年3月被广东省文化厅受命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潮剧传承人。其传文被收录于《中国名人志》。
提到方展荣,关于他的故事、关于他出演的角色,三天三夜都说不完。今天,我们不提及
戏曲的审美是多元的
作为一个多元化的演员,话剧、潮语歌曲、潮剧、小品、舞蹈......这些方展荣都有涉及且有代表作。无论是《柴房会》中的李老三、《闹钗》中的胡琏还是《十五贯》中的娄阿鼠等潮剧角色,在方展荣的演绎下都非常成功,时至今日仍为经典被观众津津乐道。
方展荣饰李老三
谈及成功的经历,方展荣说戏曲的审美是多元的,对如何将角色演好,他早有启发。正如我们看到的,他演的戏之所以令人印象深刻是他有去创作,去变出花样,使得演出来的东西跟别人不一样。《无意神医》的演出深受欢迎,但是没人知道里面的囚车是经过二次的改革后才得以成功的。他说创作成功的启发来自戏曲本身是大写意,它的道具、台布各方面都是一种抽象的,运用程式是大写意的。囚车的创作灵感是他在香港机场的时候看到推货的推车受到的启发。他联想到囚车的前轮要大才可以拿起来,跑起来才会更加灵活,所以这辆囚车就出来。他说要和别的戏不同、要和别的“犯人”不同,就要去改造道具。除了这些做工做派,方展荣在选角色方面也是非常注重的,他只选择出演适合自己的角色,非潮汕人创作的作品他也不演。对于出演的每个作品他都会认真严肃的去对待,所以很多经典的角色都是非方展荣莫属。他说虽然应付出来是一种作品,创作出来也是一种作品,但是在若干年后就会区分开来什么是才认真创作的。正因为演任何一个戏都有去认真对待,所以其塑造的众多角色都是成功的。
方展荣饰胡琏
在演《青铜宝剑》这个潮剧小品的时候,虽然只有短短的十多分钟,但当时为了演好这个戏中的角色,方展荣每天都会去广场、小公园等地方观察那些卖假古董的北方青年,他们的言语、表情、穿着、甚至行李他都会仔细观察琢磨。不管演哪些角色,方展荣都能融入到角色中,将人物演活。无论是《苹果树下》的国民党小兵、《木棉花开》投机倒把天麻的小贩等这些小人物还是刁德一、国民党军统特务头子等反面人物,方展荣都能演得活灵活现。他提到他们这一辈演员在演戏的时候都会细致入微的去观察、去琢磨,他说要将这些形象给捕捉出来,演员在塑造角色的过程中要给观众一个亲切感。
演员要凭感觉演戏
谈及给新演员的建议时,方展荣说作为演员塑造人物一个是要传承,一个是要看书,还有一个是要凭自己的感觉。他强调感觉非常重要,就是选择爱人、朋友也是凭感觉。他谈到著名潮剧表演艺术家洪妙老师演戏就是凭感觉的,虽然他连字都不会写,但是他演的“杨令婆”却早已深入人心。作为一个表演艺术家,他凭着他的生活经历,凭着他的感觉走,所以他成功了。
他说新演员要积累,如果只凭包装没有积累是不行的。作为一个演员,要演得上档次,将人物演得有深度,是要靠平时的学习、积累、继承。如果没有的话那是骗人的。他提到在他们戏曲圈有人一辈子演戏都是程式,虽然凭着程式可以演一辈子的戏,但是观众自然对他的印象不深刻。而有些人是一辈子在做戏,他的戏含有韵味和人物。新演员要向后者学习。
潮汕人必须学潮汕话
提到潮剧的海外市场,方展荣表情很凝重。他说潮剧的海外市场是越来越小了,虽然可以开拓但是太慢了。他说现在连潮汕本土的年轻人都不想学潮汕话何况海外的潮汕后代呢?“作为一个潮汕人就必须要学会潮汕话,必学要知道潮剧和潮州音乐,如果连这些都不知道,就不能说是潮汕人了。”他这样说到,“当代年轻人要知道有潮剧要知道潮汕文化。潮剧是一个代表,潮乐是一种代表,潮汕文学也是一种代表。潮汕文化是值得探讨研究和发扬的。年轻一代要认识到了解潮汕文化不是一时的兴趣,要时常去看潮剧,就算看不懂也去感受下潮汕文化。他还建议潮汕的青年要有一个广阔的胸怀,去包容其他地方文化的长处融合到潮汕文化中,使得潮汕文化得以继承和发展。”
从59年入潮剧这一行至今,50多年的时间,方展荣老师从未离开舞台,唱潮剧、演潮汕小品、唱潮语歌曲以及近期在创作的佛歌,他一直用行动在弘扬潮汕文化。未来,我们期待方老师更多好的作品问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