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广州电 (记者 余育闺 杨燕芳)昨天上午,省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在广州白云国际会议中心闭幕。会议期间,我市代表认真履行职责,围绕省市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积极建言献策,共提出建议11件,内容涉及环境保护、科技创新、产业发展等多个领域。
加强韩江水资源保护
韩江流域是我省第二大流域,是潮州市境内的主要河流,目前水质状况良好,但仍不可避免地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存在水资源保护隐患。
李晓河代表建议,严格控制韩江沿岸各市污染源,大力整治工业、农业、生活污水的排放,全面清理沿岸垃圾并加大监督力度,杜绝在韩江沿岸倾倒垃圾;加强执法监督力度,开展联合执法,建立流域上下游联动机制,进一步提高执法力度和效率;加强对河道管理力度,通过颁布韩江管理相关法律法规,推动韩江管理规范化、法律化;进一步完善管理机制,强化会商机制并形成长效机制,加强信息化建设,重点做好上下游信息资源共享,及时通报韩江流域管理相关信息,提高上下游执法效率和管理水平;加大对韩江管理、保护的资金投入力度,在提高韩江堤围防洪能力的同时对韩江河道进行疏浚,加强韩江河道及两岸的水生态保护力度,为涵养韩江水资源发挥更大的作用。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广东省内地区差距显著,是广东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大短板。如何进一步推动、加快较为落后的粤东西北地区发展,始终是全社会以及各级党委政府关心、关注的焦点。
陈树喜等代表认为,唯有创新科技发展新形式,通过科技创新驱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才能真正实现全省的均衡发展。
陈树喜建议,应立足欠发达地区区域发展条件和比较优势,从广东优化创新资源配置角度来确定采取差异化的技术经济政策;欠发达地区应重点向新型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化方向发展,在重点领域实现科技创新突破,加快科技再创新和成果再转化,围绕资源的转化利用,争取在关键领域及其技术上不断取得突破;要引导珠三角发达地区对粤东西北欠发达地区的科技转移、引领与带动作用,加强科技合作和支持力度; 建设一批研发转化地和市场化生产基地,促进不同地区实现科技创新功能互补和整合;采取差别化科技扶持计划,建立对欠发达落后地区科技专项扶持目录,有针对性地进行扶持;立足各地区创新资源条件和比较优势,着眼提高科技创新资源的区域配置效率,促进创新资源在不同区域之间有效流动。
加快文旅产业融合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健康服务、节能环保、休闲旅游、文化创意等幸福导向型产业,为文化旅游产业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但当前我省的文化旅游产业仍比较粗放,还有待进一步发展和提升。
为加快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王日丽代表建议,要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做好全省的整体规划,实施特色化和差异化发展; 整合邻近地区资源, 通过景点联线招商开发, 形成组合式发展格局, 建设有一定规模的精品、特色景区, 提高开发效益;要把文化资源进行深度开发,转化为文化旅游产品并形成品牌,促进旅游产业优化升级,实施“文化+旅游+产业”的统筹发展战略,推进旅游重大项目开发建设;要着力挖掘岭南文化的特色,以岭南文化为主题,着力打造地方特色文化以及少数民族文化等多元文化与旅游的融合,把传统文化引进旅游市场,把民间技艺转化为旅游元素,打造成体验性、参与性强的产品,演绎岭南风情,丰富旅游内容;着力提高我省各地导游人员的素质,加强旅游人才的培育,特别是高素质旅游人才的培养,加大资金投入,推动文旅产业大发展,从而发挥更大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