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0754 - 88943210
  • 0

谈中华蜜蜂的种群保护:陈其昌

超^o^超  楼主| 发表于 2019-2-17 01:19: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65447 0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河畔 |

x
谈中华蜜蜂的种群保护:陈其昌


上海蜜蜂繁育研究基地…优质三农领域创作者
看过许多文章谈论对中蜂各种各样的保护方法和措施,普遍认为要保护中蜂不灭绝,必须建立中蜂保护区限制意蜂进入,还强调中蜂的活框饲养等措施。笔者认为,光建立中蜂保护区是不能够有效的保护中蜂,阻止中蜂群数的锐减,还应该创造和保护中蜂生存繁衍的自然生态环境。像目前这种生态环境被破坏的速度,在不远的将来即使没有西蜂存在的地方,本地中蜂也面临着种族消亡的危险。这个问题应该引起有关专家学者的注意,特别要引起当局政府的高度重视。要多做宣传,要让绝大多数人都知道 蜜蜂在整个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和地位,蜜蜂的灭绝是人类的悲哀。

一、分析中蜂种群群势退化、种群数量减少的主要原因
1.自然资源过渡、盲目、不合理地开发和利用

例如到处大片的植物多样性的山林被垦光,植上单一的甚至是无蜜粉源的经济林,致使植物的多样性和生态遭到严重破坏。野生蜂群能够生存的地域日趋减少,到了枯蜜期大量被饿死。像吉安地区的主要蜜源植物乌桕再过几年就很有可能采不到商品蜜了。

2.农药化肥的滥用,使得耕作土壤地力下降、栽培作物及周边植物的种性退化,使其减少流蜜吐粉。

上世纪 80 年代以前,这里的中蜂和意蜂只要有一般的群势在油菜花期可以摇几次蜜。可现在,如果不是超强群是没有商品蜜可取的。特别是上世纪 70 年代以前养西蜂,全年基本上不用喂饲料糖。

3.新法饲养的中蜂没有养好,群势下降,种群数量减少,加上滥用抗生素,使其种性退化。使得顽固而具毁灭性的中囊病越来越猖獗。

4.人们个人意识增强,公共意识下降。原来上山挖野蜂的人大多取完蜜会把洞穴做好,有的还会留上 1~2个脾。我发现现在上山挖野蜂的人大多取完蜜就走,不会把洞穴做好,更不会去凿洞穴让野蜂飞来栖息。近年来,山上烧煤炭的炭窑基本没有了,老的炭窑也基本倒塌或者植被覆盖,不能栖息野生蜂群了,空心的古树、大树也极少,野生蜂群难以找到栖息的合适场所。

5.过分强调狭隘的以人为本,肆意侵害动植物,剥夺它们的生命权利。文明的社会应该是人和花鸟蜂蝶和睦相处。在报纸上,我看到过“高压水枪轰不走/杀虫剂上阵终见效”。看后很是难过,一群这么好的中蜂就这样毁了。这么多的工作人员没有一个知道要请个养蜂人把它们收走。

二、应采取的措施和办法
1.首先要强烈呼吁保护中蜂的重要性,人大和政协代表要努力柬言。使官方、政府充分认识保护中蜂的重要性,以得到政府的政策和资金的支持。像这种系统工程依靠个人或少数人是办不成的。

2.在垦山造林时禁止全垦,留出 5%左右的面积给自然植被,以保护植物的多样性。在商品蜜采集区垦伐时,可有针对性地留下蜜粉源植物(如乌桕、柃、荆等)。更好的办法就是,各地因地制宜的在各种道路两边、公园、小区、庭院等各种场所绿化美化,可以大量的种植各种蜜粉源植物。有些蜜粉源植物是优良的绿化美化苗木,比如山乌桕的树型就非常优美,柃作为绿篱就很美观且易于管理,还有黄山栾树、乌饭,特别是赤楠,用它来取代雀舌黄杨是一种明智的选择,它比黄杨耐旱抗虫,抽梢、抽穗,开花、结果时的观赏效果优于雀舌黄杨。一年四季蜜粉源丰富,野生的蜂群自然就会多起来,群势也会更强大。蜂群多布分广又为各种开花植物授粉而提高繁殖率。

3. 努力提高农民的耕作技术水平和环保意识。尽量少用化肥,多种绿肥,多施有机肥。许多的冬闲田可以种上油菜、紫云英等作物。尽量少用农药,而用生物法、换种法、断桥法等方法来防治作物的病虫害。这是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方法。

4.中蜂的饲养应该因地制宜,因人而异,新老方法共存。鼓励群众养中蜂,特别是山上穴养,田头凿洞诱蜂,免得分蜂和飞逃的蜂群无栖息之穴。这样可以增加野生蜂群的数量,提升其种群的质量。土法饲养和野生蜂群不断地分蜂,它们均匀合理的地理分布,使得绝大多数开花植物得益于它们的授粉。这种对生态系统的贡献是人工饲养蜂群所不能替代的。

5.大力宣传蜜蜂和人类的密切关系,普及蜜蜂与自然界和生态系统的重要的不可替代的关系。让保护蜜蜂成为人们的自觉意识,杜绝用农药及其他方法杀灭蜂群的事件,立法保护蜜蜂。



喜欢上了吃蜂蜜…更喜欢酿造它的小蜜蜂…亲们…有看到野生的蜂窝可联系我去收哦…胶已人来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全部回复(0)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河畔 |

关于我们|帮助中心|法律声明|诚聘英才|联系我们|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APP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3, Hepan.com Cloud.    Powered by hepan.com Discuz!X3.4    粤B2-20080418 粤ICP备11103827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54-88943210 举报邮箱:help@hepan.com 粤公网安备 44050702000900号

GMT+8, 2024-12-22 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