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4月3日,龙湖区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新教材·新教学”暨新教师专业成长研讨活动在汕头市蓬鸥中学举行。活动以七年级下册第六课《做中华传统美德的践行者》为范例,聚焦“新教材·新教学”,旨在推动学科素养发展,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全区七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师、区政治中心组及韩师“新教学”课题组成员参与了活动。 ![]() 同课异构展风采 活动中,两位教师通过“同课异构”展示了各自独特的教学风格。 ![]() 翠英中学 林瑶菡老师 ![]() 翠英中学林瑶菡老师以“寻潮汕美德基因,做知行合一少年”为总议题,通过巴士闯关游戏导入课堂,串联潮汕五大美德地标,结合本土故事和学生生活实际,设计了青春选择题、招聘官、撰写时评等任务,引导学生提炼传统美德,唤醒情感共鸣,实现“在行中学,在学中行”。 ![]() ![]() ![]() ![]() ![]() 蓬鸥中学 黄晓婷老师 ![]() 蓬鸥中学黄晓婷老师则以“寻榜样力量、从自身做起”为主线,围绕“如何让中华传统美德在新时代焕发生机”展开教学。课堂中,她通过AI连线谷文昌老先生,分享榜样人物事迹,并以日记、诗歌、情景剧等形式引导学生分析榜样人物身上的核心美德,结合正反案例强化学生对传统美德的理解与践行,最终通过宣誓将学习成果转化为行动。 ![]() ![]() ![]() ![]() 两位教师通过互动讨论,锻炼学生的思辨、合作与表达能力,让抽象的美德变得可触可感,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 集体研讨塑匠心 ![]() ![]() ![]() ![]() 课例观摩结束后,多位学校代表对课例进行了点评。评课老师们一致认为,两位年轻教师展现了出色的教师素养和独特的教学风格,课堂兼具思想性、实践性与趣味性。面对新课标、新教材、新教学,评课老师们提出三点建议:一是立足核心素养,明确育人导向;二是创新教学方法,激活课堂生命力;三是运用多媒体技术赋能课堂,拓展课堂宽度。 ![]() ![]() 蓬鸥中学 李纯老师 ![]() 蓬鸥中学道德与法治教研组组长李纯老师分享了学校“青蓝工程”青年教师培养路径——通过师徒结对、中层指导、组内蓄能和区域交流等方式,帮助青年教师在不同阶段实现蓄力、着力与发力。李老师鼓励青年教师勠力同心、奋楫笃行且行而不辍,相信未来可期。 ![]() 执德法新卷深耕课堂 携青春匠心共话成长 ![]() 龙湖区道德与法治教研员林少红老师作了题为《铸魂育人·启智润心——“四新”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创新与教师成长》的专题发言,围绕“新课标理念到课堂教学实施的转化难点”“新教材教学资源的开发”以及“新教师专业成长的校本支持路径”展开研讨,鼓励全区思政课教师“执德法新卷深耕课堂,携青春匠心共话成长”。 ![]() 林老师提出,在新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利用时政热点、真实案例和学生身边事例创设真实情境,设计有深度、有梯度、有价值辨析的问题并适时追问,通过任务驱动和多元学习支架,激发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在教学中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在参与交流、观点碰撞和成果分享中获得沉浸式体验,实现知识建构、能力提升和价值认同,落实启思导行,让思政课内容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 本次研讨活动以新课标、新教材为载体,为道德与法治课程提供了新的教学路径和评价方式,鼓励教师对教学内容和方法展开更深层次的思考。活动不仅提升了教学质量,促进了教师专业成长,也增强了学生的学习效果,为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注入了新的活力。 ![]() 来源:汕头市蓬鸥中学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