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7日,汕头市下蓬中学承办了龙湖区中学语文学科新教师教学研讨活动。龙湖区八年级语文教师、语文学科中心组初中成员、初中语文工作室成员和近三年新进初中语文教师参加了本次活动。下蓬中学陈颖老师和外砂华侨学校陈淑怡老师分别执教了《关雎》和《石壕吏》两节教学研讨课。 陈颖老师以“微电影拍摄”为教学任务线索,通过任务驱动的方式,将诗歌赏析与文化传承巧妙结合起来,体现了“教学评一体化”的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独具匠心,课堂将传统诗歌教学与现代技术手段相融合,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培养了其创新与实践能力,给学生带来一场沉浸式的学习体验,感受《诗经》文化的独特魅力。 ![]() ![]() ![]() 陈淑怡老师则以“从帖子探寻真相”这一新颖情境导入,巧妙地将现代网络元素与传统经典融合,引入AI主播介绍时代背景,贴合了数字化教育的趋势,将现代技术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拓宽了学生的信息获取渠道,增强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课堂上教师循循善诱,学生在诵读与讨论中感受诗人内心矛盾与无奈,体验“以诗证史”的力量。 ![]() ![]() ![]() 下蓬中学语文教研组长潘孜孜老师、外砂华侨学校语文教研组长林丹曼老师对课例进行了点评。他们认为,两位青年教师的课程设计均体现新课程新教材要求,尤其是善于利用现代科技赋能课堂,值得我们思考和学习推广。 ![]() ![]() ![]() 龙湖区教师发展中心语文教研员林丹宜老师肯定了两位新教师的课堂教学进步较快,能利用情境设计、AI辅助教学,巧妙地地将学生带入诗歌的世界,引导学生在思辨过程中深入理解诗歌内容,这为初中诗歌教学带来新的思路,她期待新教师在教学中持续探索研讨,努力打造更优质的语文诗歌课堂。 ![]() ![]() ![]() 在本次备课过程中,两位新教师认真准备,做好教材和学情分析,反复试讲修改,区语文教研员、两校语文教研组不断为新教师磨课,提出意见和建议。 ![]() ![]() ![]() 陈颖老师授课感悟:怎么把《关雎》讲出新意,引导学生真正理解诗歌内涵,这一度让我发愁。幸运的是,我和我们语文科组确定了以拍摄微电影为主线的教学设计,我一步步梳理思路,反复斟酌,调整细节,最后呈现了较为满意的课堂效果。在本次备课探索和打磨中我深刻体会到团队的力量、教师职业魅力与意义。 陈淑仪老师授课感悟:教育学论著里的铅字,终须经过千百次课堂对话的淬炼,方能长成教育之道的参天大树。此刻合上磨得卷边的课本,更觉“教学”二字重若千钧,愿带着这份集体智慧浇灌的收获,继续在语文湿地里,做永远拔节生长的青苇。 “百炼成钢,杵磨为针。”新教师为学校教育可持续发展提供蓬勃生机与储备力量,未来学校将进一步为新教师搭建教研交流平台,探索新教师培养途径,推动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 ![]() 来源:汕头市下蓬中学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