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信 App下载

蓝色河畔

蓝色河畔 首页 汕头新闻 汕头人社 查看内容

中国劳动保障报刊发:广东汕头构建“五维一体”就业体系推动高质量充分就业

2025-4-12 13:59| 发布者:蓝色河畔| 查看:620| 评论:0

摘要:点击上方"蓝字",关注了解更多《中国劳动保障报》第二版近年来,广东省汕头市坚持就业优先导向,从强政策、保重点、提能力、优服务、兜底线五个维度构建“五维一体”就业体系,全力推动高质量充分就业。2020-2024年 ...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了解更多



《中国劳动保障报》第二版

近年来,广东省汕头市坚持就业优先导向,从强政策、保重点、提能力、优服务、兜底线五个维度构建“五维一体”就业体系,全力推动高质量充分就业。2020-2024年,全市累计实现城镇新增就业22.78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13.89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1.04万人,累计为企业减负超33.86亿元。

强政策
带动就业提质扩容
政策引领,筑牢就业“稳定基石”。汕头市制定“促就业九条”“稳就业十六条”和“民生十大工程”就业领域五年行动计划。近5年,全市支出就业创业政策性补贴和服务补助4.21亿元,9.9万人次享受各项就业扶持政策,发放创业担保贷款703笔,累计2.99亿元。通过一系列社保减、免、降政策,累计为企业减负超33.86亿元。采取“免申即享”,对不裁员、少裁员等符合条件的用人单位实施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惠及企业超7万家次。

双创驱动,开辟就业“多元赛道”。当地举办“众创杯”“创青春”“马兰花”“跨境电商”等就业创业比赛。目前全市共有创业培训定点机构17家、创业培训讲师199名,近5年共培训学员近9000名。全市认定、建设创业孵化基地39家,累计入驻创业实体3061户,带动就业1.1万人。

保重点
护航重点群体就业
为帮助高校毕业生早就业、就好业,汕头市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专项行动,通过市场就业拓展行动、基层人才支撑行动等,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全市现有青年见习基地184家,近5年开发见习岗位2.25万个次。

汕头市聚焦其他重点群体稳岗就业,持续开展南粤春暖“稳岗留工”等专项活动,每月对失业人员、困难人员进行动态跟踪管理服务27.7万人次。推行“妈妈岗”就业新模式,目前全市已有62家企业设置“妈妈岗”829个。有效衔接脱贫人口就业帮扶,累计扶持建设农村电商基层站点151个,建成农村电商基层示范站95家。截至2024年底,全市脱贫劳动力就业3.3万人。

优服务
织密就业服务网络
供需搭桥,精准对接促人岗适配。汕头市通过分析市场求人倍率,按季度发布紧缺职业工种目录,提高人岗适配度。近5年,当地举办线上线下招聘会817场,服务用人单位3.49万家次,提供岗位76.99万个次,服务求职人员147.61万人次。

服务下沉,优化举措稳企业用工。实施“就业服务专员助重点企业”制度,设立74名就业服务专员,服务全市1444家重点用工企业。加强与黑龙江鹤岗、云南昆明、四川德阳、江西九江、广西贺州等省外地区的劳务协作。开展“三送”服务,市、区县人社局局长分组到企业走访,为企业送政策、送资金、送服务。
数据赋能,深挖意向让政策找人。开发“汕头市城乡居民、残疾人、退役军人就业意向登记”网络平台及求职登记平台,收集就业意向登记2.2万人,定向推荐至重点企业和急需用工企业。主动联系市场监管、教育、退役军人等部门开展数据比对,筛选高校毕业生、脱贫人口、就业困难人员等潜在政策服务对象数据4.58万条,主动开展宣传对接。
建强载体,多元服务助就近就业。汕头市建成零工市场8个、就业驿站21个,收集岗位信息4068条,发布岗位信息5322条,举办就业服务活动46场次。

提能力
激发就业市场活力
开展技能培训,提升就业竞争力。面向企业职工、特种作业人员等群体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近5年累计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24.5万人次,其中“粤菜师傅”培训1.2万人次,“南粤家政”培训6.1万人次。

深化产教融合,拓宽就业新路径。指导技工院校融合产业布局推进建设50个重点专业。与比亚迪等300多家企业和协会建立“产教联盟”,订单式培养产业发展人才。目前,已形成以粤东技师学院、汕头技师学院为主体的电子信息、飞机维修、机电一体化、潮菜烹饪等特色专业集群,每年培养应届毕业生3200多人。
完善评价机制,释放人才新活力。汕头市畅通人才发展通道,加强技术技能型人才队伍建设。全市共有技能大师工作室46家,其中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5家。获得国家、省、市技术能手称号45人,新增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6.4万人次。目前,全市专业技术人才总量达38.8万人,其中高级职称7.78万人;技能人才总量达75.75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26.31万人。

兜底线
防范就业潜在风险
汕头市建立健全就业风险监测预警机制,加强企业用工监测,防范大规模裁员和失业风险。开展根治欠薪专项行动、清理整顿人力资源市场秩序专项行动、工程建设领域“安薪行动”等,严厉打击劳动违法行为。

当地完善劳动关系协商协调机制,加大劳动者权益保障政策宣传力度,“八五”普法期间累计开展各类普法宣传活动1700余场次。夯实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机制,施行特定人员单项工伤保险政策,推动解决新业态从业人员等特定人员从业风险保障问题。启动新就业形态就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试点工作,将快递、外卖小哥和网约车等新业态从业人员纳入保障范围。

中国劳动保障报刊发 作者:杨子
来源: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办公室、就业科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