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市红十字会的指导和区卫生保健局、红场镇委镇政府的支持下,我区首个红十字救护站建设于日前完成。 该救护站将在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普及应急救护知识、传播红十字文化、发展红十字志愿服务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 ![]() ![]() 该救护站选址于红场镇红场公园处的大陂卫生站,采取“共建共享”模式,依托卫生站场所、人员、设施配备等资源,根据实际需求,加大必要的投入,实现红十字救护站和村卫生站建设“互融互促”目标,提升服务能力。 该救护站建设坚持“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务求实效”的原则,经与卫生站负责人协商,区红十字会落实安装了窗户防盗网、门口太阳能灯、宣传栏、房门等,刷新墙体、配置了各型号急救箱。 ![]() ![]() ![]() ![]() ![]() 市红十字会高度重视、大力支持救护站建设,下拨了建设资金、急救箱等;市红十字会常务副会长陈飒专程实地察看选址并提出具体指导意见;下半年,市红十字会将为该站拨付配置一台AED。 接下来,区红十字会将整合各方资源,加大投入,不断完善建设,真正发挥救护站积极作用。 ![]() ![]() 延伸阅读: 位于潮南区西南部的红场镇原名石船乡,因辖区迭石村有一岩石外形似船而得名。1961年为纪念境内大南山革命旧址红场而更名“红场”,全镇均为山地丘陵区,设24个村(社区),总人口3.7万多人。 红场镇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大南山革命苏区党政军指挥机关所在地、东江地区革命根据地领导中心。二战时期中共东江特委及其军委机关曾两次驻留红场,1930年11月闽粤赣三省边区第一次党代会也在这里召开,彭湃、徐向前、李富春、古大存、方方、邓发等老一辈革命家先后在红场点燃革命烽火。红场拥有丰富的红色资源和绿色资源,被确定为“汕头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也是我市革命遗址最密集的行政区域,其中红场广场革命旧址、红宫、大南山石刻革命标语(25石37幅312字)等3处被列为广东省重点保护革命文物,红军医院旧址、革命烈士纪念碑、英雄石洞等3处被列为市(县)文物保护单位,此外还有中共东江特委旧址、潮普惠苏维埃政府旧址、闽粤赣边区第一次党代会旧址、红军被服厂、红军军械厂等一批革命遗址。 红场镇大溪坝村是2020年全市唯一被中组部确定的组织振兴建设试点村,也是广东省‘红色村’、第二批广东省文化和旅游特色村。红场公园的主体位于红场镇大溪坝村辖区,也包括大陂村和虎白坟村一部分。作为“红场精神”、“红色传人”的“燃爆点”,红场公园率先启动建设,其项目地为当年大南山苏区党政军指挥机关的所在地,致力挖掘1927年至1935年在此发生的重大事件的历史价值,遵循“苏区精神现代化、苏区生活景观化”的思路,对代表性文化元素进行符号化的凸显和放大,打造符合新时代旅游文化潮流的系列主题打卡标志设施,满足研学活动开展和大众参与体验等功能,进一步提升区域影响力。 红场公园在规划建设时注重“串点成线”,将大溪坝革命遗址群进行一体化升级,建设“一心(公园服务中心)”“一寨(大南山红色古寨展现苏区党建文化)”“一带(苏区文体印象带展现苏区文体生活)”“一场(红场纪念广场展现苏区革命运动)”“一碑(大南山革命烈士纪念碑展现苏区革命精神)”等五大重点品牌项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