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郭博文 “要学深悟透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并落实到具体行动上来,将其转化成为我们不断前行的最大动力。”近日,枫溪区委书记吴维凯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接下来,枫溪区将继续发挥敢闯敢试、敢为人先、敢“吃螃蟹”的改革创新精神,紧紧围绕枫溪区的“高质量转型发展”战略定位、打造“产城人深度融合发展的中心新城区”等发展目标,充分发挥陶瓷产业率先转型升级发展的“火车头”效应,统筹带动经济社会、开创高质量转型发展新局面,发挥陶瓷产业龙头优势,为擦亮潮州“中国瓷都”金字招牌贡献枫溪力量。 作为潮州这座“中国瓷都”的龙头,枫溪区必须扛起传承发扬潮州陶瓷文化、做大做强潮州陶瓷产业的使命担当,紧紧牵住文化融合创新的“牛鼻子”,拓展陶瓷产业发展的新空间,探索以文化融合创新引领陶瓷产业转型发展的新路。对此,吴维凯表示:“潮瓷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潮州不可复制、不可再生的宝贵财富,我们不仅要坚持保护第一,更要在保护中传承,在传承中发展,把文化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其中,大力研发“陶瓷+潮文化”产品,使陶瓷产业更多地融入潮州文化元素;探索研发“陶瓷+潮绣元素”、“陶瓷+潮剧元素”和“陶瓷+潮彩元素”等文化创意产品,不断丰富陶瓷产品的使用功能和审美功能,推动工艺陶瓷日用化、日用陶瓷工艺化,形成独具潮州文化特色的陶瓷产品新风格; 开发“陶瓷+文旅”项目,延伸陶瓷文化产业链条,精心组织设计陶瓷与文化相融合的旅游线路,从而达到展示传统工艺魅力、塑造区域品牌价值、发挥经济发展效益的“多赢”局面。 与此同时,为了不断做响“名人工程”,形成“大师效应”,枫溪区不断加大对老字号企业、艺术大师的扶持力度,充分发挥大师群体在传统技艺传承发扬和高端产品设计研发方面的引领和推动作用,进一步深化传承人队伍培育和文化资源挖掘整合。 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对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指示精神以及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要求,吴维凯指出,要不断聚焦打造“千亿陶瓷产业集群”目标,在自主创新、自力更生上持续用力,不仅要以文化融合为“质造”赋能,更要以研发创新为“智造”提速,切实提高枫溪产业发展竞争力和影响力。其中,枫溪区将进一步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加快建立产学研深度融合创新体系,构建“全链条”协同创新、“上下游”无缝衔接的创新创业和研发应用发展格局是关键。“在此过程中,枫溪区将注重发挥龙头企业研发平台、中山—潮州(枫溪)产业创新中心等阵地作用,引进培育一批科研创新团队和科技骨干人才,大力实施产业共性技术攻关,突破产业科技研发应用瓶颈;同时,积极鼓励引导企业采用智能装备、智能车间与先进工艺等方式进行智能化、自动化转型改造,实现生产设备、技术和工艺更新换代,不断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吴维凯说。 在大力促进枫溪区陶瓷产业高质量发展、推动潮州经济高质量增长的同时,吴维凯表示,将习近平总书记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更加有力扛起生态文明建设政治责任,以求真的态度、务实的举措和严格的要求,扎实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各项工作,努力实现可持续发展。“我们将把水环境综合整治作为重中之重,加快枫江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二期项目(枫溪段、枫溪二标段)建设步伐,在确保按时高质完成建设目标任务的同时,尽快启动枫江流域水环境整治三期项目(枫溪段)建设,全力补齐污水处理设施和配套管网建设短板。”吴维凯说。 如今,枫溪区通过统筹深化河长制、陶瓷废物处理、“散乱污”企业整治以及城市扬尘管治,全面夯实网格化、常态化和长效化的管理机制,提升城市综合治理能力和水平,营造干净整洁、规范有序的人居生活环境。同时,枫溪区大力推行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加快构建循环化、资源化、安全化的分类处理体系。 接下来,枫溪区将进一步深化改革创新和开放合作,全面抢抓“双区驱动”战略机遇,使枫溪融入时代发展浪潮,加快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合作新格局。“我们将以陶瓷产业基础好、产品质量优、品牌效应强为切入口和着力点,在积极寻求参与‘双区’城市建设间的产业链、创新链协作分工的同时,借助和利用好‘双区驱动效应’,加强陶瓷产业推广推介,进一步提高枫溪区陶瓷产业知名度和影响力,擦亮‘中国瓷都’金字招牌。”吴维凯对记者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