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信 App下载

蓝色河畔

2023年汕头市初中语文教师文本解读研训活动在汕头市华侨试验区金湾学校举行

2025-3-29 17:01| 发布者:蓝色河畔| 查看:418| 评论:0

摘要:为进一步推动新课标研究和教学改革,提升全市初中语文教师学科教学能力,促进全市初中语文教师专业化发展,10月30日下午,2023年汕头市初中语文教师文本解读研训活动在汕头市华侨试验区金湾学校举行。来自汕头市各区 ...


为进一步推动新课标研究和教学改革,提升全市初中语文教师学科教学能力,促进全市初中语文教师专业化发展,10月30日下午,2023年汕头市初中语文教师文本解读研训活动在汕头市华侨试验区金湾学校举行。来自汕头市各区(县)、各直属学校初中学科教研组长和汕头市初中语文陈铮淮教师工作室全体成员,近200位老师参加本次会议。与此同时,各区教研员及其他年级语文教师也在线上观看了直播。



活动首先是中山市教育教学研究室的张华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专题讲座《从“文本解读”到“课文解写”——阅读教学的观念与技术》。张华老师是中山市教研室高中语文教研员,广东省名教师工作室主持人,主要著作有《文本解读技术》等,在文本解读领域有深刻的研究,有多项研究成果获得省、市级奖励。讲座中,张老师在对阅读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后,提出了他的独到见解。张老师以鲁迅的《故乡》为例,讲述了“文本”和“课文”的区别。又通过多方面的、幽默风趣的举例论证,强调了要牢固“语用性”阅读教学观,阅读教学重在“解写”,而非解读,而语文教师的专业性恰恰体现在对课文的解写上。







张华老师近两个小时的分享让在座老师收获满满,对老师们改进语文教学,切实提高语文素养有很大的启发。

讲座结束后,在今年省、市教师教学能力比赛中有突出表现的两位老师也分享她们的文本解读案例。



 汕头经济特区林百欣中学的陈晓雯老师从四个方面展开,分享了她在市赛的文本解读《一个人需要多少土地》。陈老师从四个方面展开,重点分享市赛现场文本案例。她指出任何内容形式的学习都应始于语文,终归于语文。陈老师认为影响文本解读的主要要素是教师的认知背景。基于此,她将文章解读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为从无到有,何处寻芳迹,写“人事景物”。第二层次是从有到无,草木皆无情,写“思想感情”。第三层次是回首来时,流水花开亦风情,写字面之外的“表达艺术”。这符合引领学生从“一望可知”走向“一望无知”,再到“不得其入”的境地。



汕头市金平区私立广厦学校的徐媛老师结合个人参加市赛、省赛文本解读的体验和思考,从解读思路的确定,到解读观念的突破,再到文本特质的品析,层次鲜明地分享文本解读的策略。徐老师以《敞开着的窗户》这一文本为例,分别从铺设人物产生错位冲突的条件,人物在冲突的扭结中彰显个性,选择独特的全知全能视角三个角度解读英国作家萨契在这一文本中塑造人物个性的方法。最后,徐老师以汲安庆教授的话与大家共勉,愿大家都能在不断提升文本解读能力的过程中练就语文教学实战的真功夫。



       教师是文本解读的主体,是文本解读组织实施、落地生根的保证。汕头市初中语文陈铮淮教师工作室成员、来自汕头市华侨试验区金湾学校的蔡庆娜老师做了关于《新课标背景下文本解读路径的实践探索》的专题发言,蔡老师以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新闻·探究项目化学习《报纸是怎样炼成的》为例,谈谈她是如何立足《课程标准》,结合本单元的功能、特点,从文本解读到教学解读转化的实施探索。蔡老师着眼于大单元的视角,提炼相对适合的单元主题,构建素养为本的单元设计。她认为学习新闻的最好方式,就是让学生真实地经历新闻产生的过程,因此采用项目式学习的方式来开展新闻单元的学习并向参会教师展示了她的实践成果。





信息来源:汕头市华侨试验区金湾学校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