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广东省政府关于做好全口径、全方位、融入式支教帮扶工作的通知》要求,加强“宝安-澄海”两地初中历史教学交流,有效落实新课标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实施,探索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导向下常态课堂教学的有效方法。2024年3月12日澄海区七年级历史教学研讨活动在澄海实验学校顺利进行。本次活动由澄海区教师发展中心教学研究室主办,深圳市宝安区澄海支教队承办,澄海实验学校协办。澄海实验学校领导杜高煌等部分学校行政、澄海区初中历史教师工作室成员和初中历史教师共50多人参加活动。![]() 活动第一环节:历史研讨课《盛唐气象》 深圳市新安中学(集团)第一实验学校张博老师开设了以《盛唐气象》为题的公开课。课例从大单元整体教学理念出发,运用了大量博物馆文物,将课堂化身博物馆,老师和学生化身为讲解员,以带领学生“参观”博物馆的形式,为学生呈现了一堂情感饱满、博物馆里学历史的生动历史课堂。整节课围绕何为“盛唐”而展开,学生分别从经济发展馆、民族关系馆、社会风气馆和文学艺术馆中所展示的文物图片进行学习和、分析和推论。最后,教师展示宣传片“盛世中华-何以中国”中的片段,启发学生:你能为今天蒸蒸日上之中国做些什么?进一步增强学生对国家和民族的认同和自豪感,涵养了学生的家国情怀。 ![]() 活动第二环节:评课交流及教学经验分享。 首先,澄海实验学校历史教研组长、区初中历史教师工作室主持人林志伟老师认为这是一节充分落实新课程理念且具有深圳范式的成功公开课。整节课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设计注重学生自主探究,以带领学生“参观”博物馆的形式展开教学,逐一落实重难点,重视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方式新,理念新。同时,林老师也分享了澄海实验学校初中历史课程教学的有效做法和宝贵经验。 ![]() 随后,来自深圳市宝安中学(集团)初中部的王桦老师分享了宝安中学初中历史课程教学的常态化做法。在科组建设方面,发挥集体的力量,每周固定开展备课组活动,老师们相互说课议课,争取做到每一节课都备成精品课;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开展多种形式的师徒结对活动;推行循环教学模式,强化教学责任心和可持续发展。在教学落实方面,确定最恰当的教学方法,推行开放课堂、随机观课,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关注不同层次的学生,争取每一位同学都能学有所获;课后精心挑选、布置作业,认真批改作业;找学生谈心、指导学生学习方法,做学生学习的领路人,加强与学生及家长的沟通。 ![]() 最后,澄海区教师发展中心教学研究室副主任、中学历史教研员谢维江老师从“新课标的指引、教材资源应用、教学设计优化、史料情境创设和学生为本”等方面对张博老师的教学展示交流公开课给予充分肯定和较高评价。同时,结合近年教学教研活动和初中历史课程教学的发展需要和趋势,谢老师建议: 1.基于政策性“双减”和学业质量水平“双减”,要做好教学的加减法,优化推进“三年一体化”教学和“教-学-评一体化”的落实,着力提高学科教学质量; 2.基于新课标要求和区域性教情、学情,要勇于探索、敢于创新,在施行“大概念、大单元、大任务、大问题”教学实践中不断凝练“常态课堂教学”的有效做法和基本样式; 3.基于专业化发展和科组建设,要积极参与、开展学科“跨学科主题学习”教学展示、“作业设计”、“精品课录制”、“教学技能赛”等活动,阅读一些教学和专业类书籍。 ![]() 学无止境、教无止境、研无止境。本次教研活动,“宝安-澄海”两地初中历史老师相互学习、交流、借鉴,有力地推动了双方初中历史课程教育的互通有无和优势互补。 ![]() (教学研究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