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信 App下载

蓝色河畔

蓝色河畔 首页 潮州新闻 潮州教育 查看内容

潮州市中小学劳动教育优秀案例系列展示②│饶平县贡天职业技术学校:“专业+”劳动实践,助力乡村振兴

2025-3-15 15:56| 发布者:蓝色河畔| 查看:741| 评论:0

摘要:编者按【引言】为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充分发挥劳动教育在立德树人中的重要作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劳动观念、养成良好劳动习惯、培养必要劳动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近期市教育局组织开展潮州市中小学 ...


编者按



【引言】为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充分发挥劳动教育在立德树人中的重要作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劳动观念、养成良好劳动习惯、培养必要劳动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近期市教育局组织开展潮州市中小学劳动教育案例征集评选活动。现将部分优秀案例进行展示,供各级各学校互学共鉴、共同进步。今天推出的是饶平县贡天职业技术学校教师张良环撰写的《“专业+”劳动实践,助力乡村振兴》。

现在一起来看看吧!↓↓↓

“专业+”劳动实践,助力乡村振兴

饶平县贡天职业技术学校 张良环

【案例背景】

2020年教育部印发《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指导纲要》)明确指出职业院校要重点结合专业特点,运用专业技能为社会、为他人提供相关公益服务,提高职业劳动技能水平,培育社会公德,厚植爱国爱民的情怀。开展劳动教育要注重结合产业新业态、劳动新形态,选择现代农业、工业、服务业项目,提升创造性劳动能力。结合实际来看,饶平县是农业大县,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县域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落地之举,而乡村振兴关键在人才,支撑在教育,尤其是职业教育。为培养心怀乡土的技术技能人才,助力乡村振兴,助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饶平县贡天职业技术学校把“专业+”劳动实践融入地方服务,设计并开展“我用专业办实事,乡村振兴我助力”劳动教育课程,激发学生鸿鹄之志,牢固发展根基。

【拟解决的问题】

结合区域经济发展特点和产业分布特色,通过开展针对不同专业的差异性、服务性劳动实践,破解职业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重视专业技能学习而轻视劳动素养培养、重视专业技能评测而轻视专业素养评价、重视传统模式而轻视创新模式劳动等现状。

【案例过程】



一、建立“专业+”劳动实践服务乡村振兴的保障机制

职业院校学生服务乡村振兴的劳动实践活动,参与人数多,活动范围广,指导难度大。为保证学生“专业+”劳动实践服务乡村振兴有效开展,学校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争取乡镇政府及相关部门特别是共青团组织的支持和帮助。同时主动联系校企合作企事业单位,建立较为稳固的学生服务乡村振兴的劳动实践活动基地,将短期的学生志愿者服务向长期合作共商共建共享转化,构建相应的劳动实践保障机制。

二、设计“专业+”劳动实践服务乡村振兴活动的任务清单

以学校前期与乡镇政府、村委社区及校企合作单位的实际状况为依据进行分类,同时针对不同专业设计出可选任务清单。如下表所示:



三、宣传引导,征集形成“专业+”劳动实践服务乡村振兴活动的工作小组
任务清单设计后,学校教务处根据各劳动实践项目所涉及的专业,从不同的教研组中挑选出相应的负责人及指导教师。同时联合政教处、团委通过专题班会、知识讲座、知识竞赛及线上推文等多形式做好宣传工作,宣传内容包含乡村振兴战略的内容、目的、意义及三农政策等,加深学生对乡村振兴战略、三农政策等方面的了解。鼓励学生人人参与,每人至少选择一项参加。最后几个部门再从学生的报名情况中汇总形成多个服务劳动实践活动工作小组,每个小组一般控制在8—10人。

四、考察交流,做好“专业+”劳动实践服务乡村振兴活动的专业培训

各劳动实践项目负责人在开展劳动实践活动前,需提前到各对接乡村劳动服务地考察,与服务地相关人员沟通对接,制订项目实施方案。各劳动项目指导教师要提前对参加劳动实践的学生开展专业培训,统一学生思想认识,规范学生行为规范等,培训结束后需开展试教,合格后才可参与实践活动。总而言之,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前必须接受专业培训,包括制定具体的劳动实践要求、分工任务等,从而提升学生的服务能力与服务意识,保证实践活动的专业性、科学性。

五、有条不紊进行“专业+”劳动实践服务体验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按照既定实施方案参加相应项目的服务体验,解决存在问题,同时做好调研记录、服务活动过程资料的积累。活动过程实时写好活动日志及报道稿,通过公众号或微信群、抖音等宣传推送,最后完成调研报告或汇报总结等。

六、评价交流,做好“专业+”劳动实践服务乡村振兴活动的经验总结

教师要指导学生填写劳动实践鉴定表,督促学生完成自评与互评。在学生上交相应评价成果后,学校要及时开展评价,对前一阶段实践的成效展开分析与总结,并依据开展情况调整优化劳动项目实施方案,切实保证实践服务质量。学校要为表现突出的学生颁发荣誉证书,并组织学生分享经验,树立典型榜样,提升学生服务意识及服务积极性。

【实践案例及成效】

电子商务专业以小组为单位,在指导老师及紫云仓等校企合作企业的帮助指导下,前往联饶镇、高堂镇、钱东镇等为农户开展龙眼干、菜脯、潮州柑、杨梅等农产品的摄像、视频制作服务和电商直播促销活动,让学生在服务劳动实践中既检验专业水平、提升劳动技能,又为农民增加实际经济收入,为乡村振兴增添新动力。



机电专业(包括电子电器专业)以小组为单位,在指导老师与县、校各级团委的带领下下乡开展“家电维修”与“家庭安全用电科学普及”服务劳动实践,培育学生敬业专注、吃苦耐劳、精益求精等劳动品质,同时通过劳动成果获得专业认同感和社会责任感。



幼儿保育专业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到新圩镇长彬小学、新丰镇溁东小学、溁西小学、扬康小学及汫洲中心幼儿园、雅洲幼儿园等单位,开展主题为“暖心行动,留守儿童不孤单”的教育关爱服务实践,利用专业特长教授孩子们绘画、唱歌、做游戏,并发放礼品。以上做法既为乡村幼儿园、小学带来新的教学理念及教学方式,也让学生在专业劳动实践中树立科学的劳动观,在为地方服务中找到劳动乐趣,进而热爱专业,专注专业。


【案例反思】

“专业+”劳动实践是职业院校区别于普通中小学的劳动教育形式,既有利于强化学生专业素养,培养良好人格,增强职业能力,也有助于提升职业院校专业建设与国家发展需求的吻合度,提升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能力及成效,推动专业内涵建设,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目标。而这样的劳动教育形式又区别于简单的志愿服务,在项目设计上需要有方案甚至是劳动教育教案,不然很容易变为只有劳动没有教育,因此需要认真做好案例实施中的评价环节,完善配套制度,让短期的服务向长期的劳动教育转化,真正构筑劳动教育“专业+”体系结构。



编辑|施骏烁

美编|唐尚清

编审|刘世通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