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罗俊钦——以茶兴业、以茶惠民 助力乡村振兴 ![]() 茶山绿遍,茶树香飘。在我的家乡潮南区红场镇审者村,茶园里随处都可见手挎竹篓、熟练采茶的茶农们。这承载着他们增收致富希望的一颗颗芽头,采摘下来再经加工后便成为一泡泡香茗,被销往全国各地。 ![]() 我是潮南区红场镇茶叶协会会长,也是审者村茶厂的负责人。接手茶厂这12年间,我们的生产和经营状况持续向好,大家的收入也越来越高,可以说,我是见证并参与了茶场的发展。而这个故事,要从2010年我返乡随父亲学习茶叶种植和制作工艺说起。 ![]() 当时,从“小工”起步的我每天的生活就是认真学习采摘、开筛、晾青、做青、揉茶、拣茶、焙茶等多道繁琐工序,还要反复揣摩每道工序中需要控制的适宜火候和标准时间,以实践积累来总结经验。这样的专研虽然辛苦,但也收获颇丰。慢慢地,我对茶叶种植加工行业的认知有了更深刻的认知,在茶叶种植、技术上也有了较大的进步,同时对茶叶加工厂的管理也日趋成熟。 近年来,潮南区政府大力支持茶叶产业发展,出台了一系列精准扶贫政策,我及时抓住契机,在经营好自家茶厂的基础上,带领兄弟深入农户中,指导农户发展茶叶。乡亲们看到我的茶厂不仅如数收购他们交售的鲜叶,而且制作出来成品茶销路也挺好,大家就都有了种茶的积极性,甚至是我们村里原先弃田外出务工的10个农户,现在也回家种起了茶叶,原本加工业务清淡的红场茶场再次红火了起来。 看着农民们日子有奔头,精神风貌得到改善,到处焕发出乡村积极、文明、勤奋向上的好气象,我内心感到十分欣慰。因为一直以来,带领着乡亲们过上更好的生活就是我心中的目标。 ![]() 数据说话最有力,近5年来,红场镇茶叶种植面积从5000亩扩大到7000亩,种植户从1350户递增到1710户,茶叶价格也从每市斤50-200元,变为现在的100-600元,翻了一倍以上,经济效益日趋明显。这其中,有32户贫困户直接参与产业生产,主要以种植茶青销售给合作社或茶叶加工坊,20多户贫困户受雇于茶园,从事日常养护和施肥工作,3户有条件的贫困户,则直接投入到茶叶制作过程中。我是精准扶贫政策的受惠者,在享受到政策‘红利’的同时,我也亲眼见证了在政策普惠下村民生活发生的巨大变化,切实感受到幸福感和获得感在不断提升。 ![]() 作为一名长期在农村生活生产的政协委员,我始终关注“三农”工作和乡村经济。我认为,发展乡村经济,主导产业要先行,应该充分分析认识各村的自然资源、历史文化优势,发展自己独特的产业,形成有竞争力的产业体系,这样乡村经济才能有活力,才能大发展。每个村的发展,都需要抓住特点,抓住优势,我所在的红场镇就是紧紧抓住了政府大力扶持茶叶产业的契机,村民们发扬吃苦耐劳的品质,通过不断摸索学习种茶制茶技术,才走出一条“以茶致富”的道路。 乡村振兴,要人才兴旺、产业兴旺。在未来的履职中,我将结合自己的生产实际,链接资源培养一批种茶“能手”,与红场镇协力做大、做强、做优茶叶产业,让以茶兴业、以茶惠民的蓝图变成美好现实。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