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信 App下载

蓝色河畔

蓝色河畔 首页 潮南新闻 潮南政协 查看内容

《口述潮南》第7期:郑通亮——厚积薄发 敢闯敢试 用慈善寄托乡愁与情怀

2025-3-8 15:08| 发布者:蓝色河畔| 查看:306| 评论:0

摘要:“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这句话说得一点不假,我就是那千千万万个“穷小子”里的一个缩影。我出生在潮南区井都镇一户农民家庭。上世纪六十年代,农村的人大多经历过缺吃、少穿、没柴烧的拮据时光,我们家也不例外,温 ...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这句话说得一点不假,我就是那千千万万个“穷小子”里的一个缩影。



我出生在潮南区井都镇一户农民家庭。上世纪六十年代,农村的人大多经历过缺吃、少穿、没柴烧的拮据时光,我们家也不例外,温饱都成问题。那时候,我负责往家背柴火的“苦差事”。我记得夏天的时候,经常是背着一大筐柴火,趔趔趄趄、走走歇歇,汗珠一串串往下滴,前心后背的衣服都湿透。每当结束一天的劳累,我就会想:不能这样过一辈子,我要出去闯一闯世界。

算起来,我从18岁起就在家乡参加劳动了,承包养鱼、砍柴、做柴火、修水利、做拱桥、做市政、挖水沟、铺路牙……这些活儿我都干过。在这些经历中,我对建筑业兴趣最浓厚。



1972年,我高中毕业后就投身于家乡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一边研究、一边磨练技术,不久后便成为施工队的负责人。当时汕头兴修路桥、建设公园绿地,我就带着团队开始承建市政工程,做给排水。那时,施工队每月都能接到源源不断的订单,像大华路、饶平港及好几个码头等,都是出自我们的手头。

1980年,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和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我“转移”投身到改革开放的前沿——深圳、珠海经济特区搞建筑施工,一干就是十年。从施工队长奋斗成为公司经理,这个过程,我付出了艰辛的努力、付出了大量的心血,也积累了一定的实力。凭着诚实为本、信誉至上的经营理念和尊贤爱才,倚重人才的企业管理方法,我总算是闯出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天。

1991年以来,我先后在深圳、珠海、香港、广州、上海等地成立了房地产开发公司,并开发和销售多个楼盘。1997年,我与香港王新兴集团合作投资2亿元承建珠海大学一期工程,为珠海大学城区的建设发展奠定了基础。再后来,我把投资项目扩大到物业等领域,又先后成立了珠海晟通集团有限公司、珠海富铿集团有限公司和珠海通美物业管理公司。我投资经营项目中,珠海书城的规模、档次在当地同行业中是较为前沿的水平,我很欣慰能够尽己之力为珠海文化事业的发展做出一些贡献。





如今,我经营的公司已发展成为集建筑工程、房地产、商务、机电等多领域的综合性集团公司。在拼搏事业的同时,我时刻心系家乡,不忘回馈社会。我资助家乡特困学生、建造学校、养老院、医院、自来水设施及中西部救灾、体育运动、禁毒基金、文化学术研究等项目。特别是神山小学的建设,我倾注很多心血,能为兴学育人出点力是我人生的最大快乐。孩子是家乡的希望、祖国的未来,捐资助学对我来说责无旁贷。







离开家乡这么多年,看着当前汕头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我感到非常振奋。潮南是革命老区,老区要发展,产业是关键。纺织服装是潮南的支柱产业,也是汕头传统特色产业,在全国具有重要影响力。汕头提出构建“三新两特一大”产业发展格局,潮南要抓住这一机遇,迎头赶上。我对潮南的未来发展充满信心。



回首这些年走过的路,我感触颇多。我想,一个人的成功,靠的不仅是个人聪明才智的发挥,更重要的是靠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惠、社会各方面的支持以及家乡的养育。这么多年来,潮南政协一直很关心支持在外打拼的委员和乡贤,不断构建了交流合作、优势互补的平台,团结凝聚起广大潮籍企业家的智慧和力量。今后,我们会借助潮南政协这个发展平台,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积极统筹,大力参与潮南建设和发展,全面开启潮南大发展新篇章,为加快建设现代化和美富裕新潮南贡献一份力量。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