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关注我们
门户
信息
服务
社区
2025-2-7 15:37| 发布者:蓝色河畔| 查看:1406| 评论:0|原作者:崔骞尹 余乐儿|来自:南海潮风
看见英歌舞
| 传承人
传承人介绍
陈来发,男,汉族,1957年生,广东普宁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英歌(普宁英歌)代表性传承人。18岁开始学习英歌舞,次年担任英歌队头槌,1990年起任英歌队教练,为普宁英歌第六代传人。
作为一个国家级传承人,陈老师认为:“我有责任把英歌舞发扬光大,把英歌舞做好,这个是我的责任,因为不然就对不起这个责任,这个是传承人必须做的!”
传承的创新之处
从古至今,南山英歌队在收徒方面沿袭祖训,即传内不传外,传男不传女。而今年,陈老师打破了这一祖训,他认为英歌舞已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祖训限制了英歌舞的发展,要将英歌舞发扬光大,就要顺应时代变迁,打破英歌队招学员的限制,让更多的人有机会来学习英歌舞。
2017年,陈来发先生将英歌舞引进校园,向南山小学的两千七百多名学生传授英歌舞的基本动作,将英歌舞与课间操结合,让学生可以通过练习几套基本动作达到强身健体的功用。
南山小学的学生绘画的英歌脸谱
大师课堂
1.如何转动棒槌?
拿槌时手握棒槌中间,拇指和食指扣在棒槌上,用剩下三个手指使棒槌从外往里旋转起来。不是手腕转动,而是用手指带动棒槌、利用惯性旋转。
2.如何舞棒槌?
在英歌舞表演时,手抬起来后眼睛要看着棒槌,做到“手到眼到”,才能做到活灵活现。当一只手抬起来时,另一只手下摆,手随身动,手足并用。
3.普宁英歌的精神是什么?
陈来发认为,普宁英歌的精神关键在于两点:第一,团结;第二,拼搏、勇往直前。
陈来发说:“如果一支英歌队,大家能团结起来,什么事都能做。如果不团结,什么事都办不成。认准了就一直走,认准了就勇往直前!”
普宁英歌舞从传统乡土文化中的民俗走到今天,成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一员,在传承人们几十年的努力下逐渐走进大众文化艺术空间,被更多的大众所看到。
希望普宁英歌舞这种民间优秀的艺术文化能翻越南岭,让非遗越过时代的厚壁,走向更加广阔的天地!
排版 | 崔骞尹
图片 | 崔骞尹 尹柯力
文案丨崔骞尹 余乐儿
指导老师 | 周菁
评论
在线时间:9:00-18:00
0754-88943210
下载APP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