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舞台戏剧之说 潮汕地区的特有戏种是潮剧,潮剧的历史可以追溯至明代,被称为潮腔或潮调,至今已有近600年的历史,它的历史要比英歌舞略早,明代就有潮剧本《班曲荔镜戏文》(即《陈三五娘》剧本)等作品,可见已相当成熟。尽管未能直接找到明代潮剧相关水浒题材剧本,但水浒故事在元代杂剧和明代小说中已广为流传,不少水浒题材的杂剧会在城镇勾栏或农村庙会中演出。这些水浒杂剧不仅丰富了《水浒传》的故事情节,也奠定了主要人物的英雄形象,元代的水浒杂剧包括李文蔚的《同乐院燕青博鱼》、高文秀的《黑旋风双献功》、康进之的《梁山泊李逵负荆》、李致远的《都孔目风雨还牢末》等,这些都是直接采自民间传说的水浒故事或金元话本所提供的素材,并对后来《水浒传》的形成产生影响。在明代以前,水浒英雄故事已经在戏剧中被广泛传播和演绎。潮剧作为一种地方戏曲,很可能也吸收和改编了水浒故事作为其剧目内容。
来源《战舞英歌》陈益群 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