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暖阳下,位于汕头东部的韩江东溪波光粼粼,江面上不时可见白鹭飞翔。沿着堤岸上的碧道而行,往来群众悠闲散步,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画面映于眼前。近日,在广东省“美丽河湖”优秀案例评选中,韩江东溪入选成为城镇型河流优秀案例代表。 荣誉加持的背后,是汕头统筹推进绿美汕头生态建设的实践探索。近年来,汕头准确把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深刻内涵,以高水平保护推动高质量发展,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协同共进。 连续4年被省评为污染防治攻坚“优秀”地市;因在生态环境领域真抓实干成效显著获国务院督查激励;练江从“污染典型”蝶变“治污典范”;韩江东溪莲阳河获评全国“幸福河湖”,入选全省“美丽河湖”优秀案例;澄海区获第七批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称号;南澳县获评全国“和美海岛”,青澳湾入选全国首批4个美丽海湾优秀案例……如今的汕头,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动力更足,经济高质量发展后劲也更大。 刚刚入选广东省美丽河湖优秀案例的韩江东溪,北起澄海区隆都,于北港口入海,长约26公里,东西贯穿澄海全区,是当地名副其实的“母亲河”,也是重要的水源地和生态屏障。 近年来,汕头围绕“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绿美广东生态建设,高位推进,坚持水岸同治、陆海统筹,着力“护饮水、保好水、治差水”,扎实推进流域治理与保护工作。 其中,划定韩江东溪莲阳河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推进“清四乱”“五清”专项行动。近三年来,清理河道长度超过1.1万公里,完成80个排污口整治并纳入管理。同时,构建水生态、水产业、水文化三位一体发展模式,推进培隆围红树林保护修复,建设韩江东溪碧道、莲阳公园、韩江河口水文化公园等文旅胜地,打造“澄海潮风侨韵乡村休闲游”等3条省级乡村旅游精品线路。 白鹤滩湿地公园。受访者供图 在该流域内,汕头还建成3座城镇污水处理厂和4座农村污水处理设施,总处理能力超过30万吨/日,铺设各级污水管网超2700公里,并设置流域水质自动监测站,实现水质智慧化监管。 一组数据反映着汕头水环境的保护成效。2016年以来,莲阳桥闸国控断面、韩江东溪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常年保持Ⅱ类优质标准并稳定达标,近岸海域国控点位水质从2021年起持续达到第Ⅱ类海水标准,2宗城市黑臭水体全面消除且实现长制久清,19宗农村黑臭水体已完成整治。 韩江东溪生态基流达标率和满足率均达100%,莲阳河碧道澄海区段入选广东省“最生态”碧道名单,水生动植物物种保持稳定,吸引白鹤等多种珍稀濒危鸟类栖息繁衍,成为“东亚—澳大利亚”国际候鸟迁徙路线上的重要节点,水生态持续向好。 碧水绕城过,幸福从中来。走出韩江东溪,更多河海也悄然蝶变,清水长流,润泽民生。 2022年,南澳县青澳湾被生态环境部评选为全国首批美丽海湾4个优秀案例之一,创造出陆海统筹协同治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汕头样板”。 在此基础上,汕头持续深化青澳湾美丽海湾提升工作,全面推进全岛域各类污水从源头收集到末端处理全链条提质增效,强化地表水、海水水质监测监管,深化海洋垃圾市场化清理保洁机制,强化入河入海排污口动态化管理,加强海水养殖生态环境监管,因地制宜复制推广治理经验,将美丽海湾建设向全岛域拓展。 2023年,位于澄海区的莲阳河入选水利部第二批幸福河湖建设名单,该河段分五段建设,彰显不同文化特色。截至今年6月,莲阳河基本完成水利部第二批幸福河湖建设任务。 “莲阳河生态本底优良,水质常年保持Ⅱ类及以上,是近80万群众的重要饮用水源。”澄海区水务局局长王俊雄说,经过幸福河湖建设,莲阳河流域的排涝能力、水环境质量、滨水空间品质和管理水平得到提升,建成了一批深受群众喜爱的生态休闲节点,周边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满意感显著提升。 近日,在广州市碳排放权交易所,汕头一家印刷公司456.3千瓦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将省级核证的1470吨二氧化碳减排量,通过公开竞价以50.52元/吨的成交价格卖出,交易金额共7.4万元。 这是汕头市首个通过碳排放交易平台完成二氧化碳减排量交易的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也是汕头推进实施碳排放权交易制度的一次尝试。 碳排放权交易是一种利用市场机制控制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政策工具,通过在市场上交易碳排放权来实现碳减排目标。具体来说,即由政府设定一个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上限,企业根据其碳排放情况获得相应的排放配额。排放较少的企业可以将多余的配额出售,而超额排放的企业则需要购买配额来填补缺口。 “通过碳交易实现生态产品价值转化,有助于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绿色发展,也能让生态资源丰富地区通过合理途径获取经济收益,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共赢。”汕头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刘燕飞说。 近年来,汕头积极探索减污降碳新路径,推进实施碳排放权交易制度,加快推动政府、企业、市场多方参与,共同推动生态产品价值转化。先后制定了光伏发电、林业、红树林、节能空调、空气源热水泵、废弃衣物碳汇等领域碳普惠的工作机制,积极组织相关项目开展省级碳普惠核证减排量备案申报工作。目前,已通过省级备案的二氧化碳减排量近2000吨,已上报待审核的二氧化碳减排量近1万吨。 在碳汇项目融合发展方面,汕头推动高新区探索构建数智双碳管理平台,实现区域内企业碳排放的全链条管理。鼓励指导潮阳区、澄海区、南澳县结合各自实际开展区域碳汇评估,摸清碳汇家底,开展藻类、畜禽养殖等特色产业碳普惠方法学研究,探索实现碳汇资源的资产化、产品化和市场化。 汕头还以低碳学校试点项目为载体,通过碳普惠运算展示平台,建立德育评分与低碳行为评分相结合的机制,带动师生树立绿色低碳意识。在龙湖、澄海、南澳选取试点景区开发碳普惠小程序,建立个人碳账户和碳普惠低碳商户联盟,将减污降碳科普、旅游、休闲、消费等低碳活动融会贯通,让低碳生活理念持续深入人心。 澄海区获第七批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称号。受访者供图 此外,组织两家工业企业申报并成功通过评选列入《2023年广东省降碳减污特色案例》,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九次缔约方大会广东边会上现场发布,在提升品牌竞争力、影响力的同时,为企业业务拓展、融资增产提供实实在在的绿色便利。 持续推进广东碳标签工作,选取新能源、食品制造、纺织服装、电气工程等行业企业代表性产品,开展产品碳足迹评价与碳标签标识,提高企业对碳排放的管理能力和产品的竞争力,积极应对国际贸易“碳壁垒”。 空气优良天数比例(AQI)达标率保持在95%以上,大气6项主要污染物浓度保持全面达标;地表水国、省考断面水质优良率保持85.7%,劣V类断面全面清零;饮用水源、水功能区水质考核达标;2021年以来内海湾水质达到Ⅳ类标准……一个个“绿意”盎然的数字,有力彰显了汕头“十四五”以来的生态环境质量。 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的背后,离不开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协同共进。 “十四五”以来,汕头以节能降耗、减污降碳、提质增效、扩绿增长为目标,着力加强顶层设计、技术支持和宣传引导,不断强化清洁生产在重点行业节能减排和产业升级改造中的支撑作用。 汕头建立健全生态环境与工信部门联动机制、专业技术团队指导机制、线上线下交流机制、政策和绿色技术共享机制,深入推行工业领域清洁生产和全链条规范清洁生产,加快形成绿色生产方式提供有力保障。 从集中宣贯到分行业培训、从专题座谈研讨到上门服务引导,汕头采取多元化、立体化的政策技术宣传模式,实现沟通宣传“零距离”、答疑解惑“面对面”,帮企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提升企业清洁生产认识,激发企业实施清洁生产,推进绿色转型的内生动力。 结合汕头产业实际及城市空气环境质量稳步提升工作的需要,汕头市生态环境局以印染园区绿色升级为支点,推广清洁生产和技术改造,带动纺织服装产业全链条绿色转型。推动200多家涉挥发性有机物排放企业开展清洁生产改造,年减排挥发性有机物2592.67吨,对产业绿色发展和保障城市空气环境质量作出积极贡献。 数据显示,“十四五”以来,汕头市生态环境局共完成252家清洁生产企业的审核验收,涵盖电镀、印染、造纸、化工、食品、电力、印刷、塑料、油墨制造等重点行业企业,共投入资金约1.63亿元,完成了大量老旧设备的更换与污染治理设施的升级改造,年减排化学需氧量、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粉尘等约7219吨,年减排28417.36吨二氧化碳当量,年减少固体废物(含危险废物)产生量5613.38吨,年节水42.32万立方米、节电2645.37万千瓦时、节原煤1720.55吨,对产业绿色转型作出积极贡献。 刘燕飞表示,未来将构建更完善的政策引导、支撑帮扶和科技研发体系,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推动清洁生产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编辑:许钊达 校对:翁夏 审核:陈群 来源:南方日报、南方+、汕头发布 |
2014-06-23
2015-05-30
2015-03-20
2018-08-24
2015-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