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法院报》1月29日5版 【学报告 谈体会】 审慎办理每一宗案件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了“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等重大要求。作为一名民商事法官,一名奋战在司法一线的共产党员,我深感责任重大、使命艰巨。 我将紧跟新时代发展步伐,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把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成果践行到审判工作中去,不断精进业务能力,持续提升审判质效,审慎办理每一宗案件,妥善化解每一起纠纷,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积极助力优化营商环境、维护金融稳定和保障民生,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和市场主体的法治需求,为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法官智慧、彰显法官担当。 初见邹秋玲,一头短发利落干练,说话平缓富有条理;相识久了,才知她因善于审理复杂、疑难案件,而被称为善啃“硬骨头”的女法官。 居之无倦,行之以忠。正是这样的热爱和坚持,让她每一次碰到疑难复杂案件时,都提前做好了打硬仗的充分准备,把公平、公正体现在每一起案件中,以敬业、专业实现着新时代人民法官的铮铮誓言。 168个日夜啃下“硬骨头” 债务高达650亿元、债权人多达5.7万名、涉及金融机构70多家……一起财产分布范围广、利益关联方多的上市公司破产案件,从法院裁定受理到重整计划通过需要多长时间? 168个日夜!这是邹秋玲所在办案团队给出的答案。 2021年6月4日,广东省揭阳市中级人民法院裁定受理康美药业破产重整案,邹秋玲担任案件主办人。该案是近年来广东法院审理的影响很广的上市公司破产重整案件,对她亦是一次全新的课题和艰巨的挑战。 “累并收获着!”邹秋玲笑着说。 为早日啃下这块“硬骨头”,邹秋玲及其团队开启了“5+2”“白+黑”的工作模式。邹秋玲更是每天早来晚归,一丝不苟地梳理案情,有条不紊地安排工作。 大家一遍又一遍地研读厚重的案卷,无一人叫累;耐心地查阅、钻研相关法律条文和案例,无一人叫苦。团队先后草拟报告、请示、诉讼文书等材料120多份,参加合议74场次…… 中小投资者和职工合法权益如何保障?企业正常生产经营如何维持? 一道道难题接踵而至,邹秋玲坚持立足全局、通盘考虑、依法推进的办案原则,在不到90天的时间里,先后主持召开2次债权人会议,线上参会的债权人超过2500家,平衡保障了5万多名债权人权益。 “第二次债权人会议前后,秋玲姐的手机就没停止响过。”法官助理陈培蓉说。 第二次债权人会议将表决重整计划草案,不少尚未审查确定债权额的债权人十分关注自己是否有临时表决权。对此,邹秋玲担起了答疑解惑的任务。 面对每一次询问,她一边做好电话记录,一边耐心答复,对于符合要求的债权人,她积极协调,对于主体身份无法证明等不符合给予临时表决权的,她也耐心释法。 2021年12月29日,揭阳中院裁定重整计划执行完毕,终结重整程序。70多家金融机构和5.7万多名债权人的合法权益得以确认,5万多名中小投资者赔偿款24.59亿元及时兑现,实现了“能胜诉、有赔偿、不破产”的目标。 康美药业破产重整案创下多项全国首次:首次采用“边整边清”模式解决大股东占款问题,推动重整程序加快进行;首次确认中证中小投资者服务中心作为特别诉讼代表人代表投资者申报债权和行使表决权的资格;首次在上市公司重整计划中设立他益权信托。 同时,重整还创新性地解决了股权激励和优先股回购等焦点问题,为完善上市公司破产重整制度提供了经验,为企业破产法的修订提供了案例实践。 该案被新华网、财经网等多家中央主流媒体大篇幅报道,入选2021年度“全国破产经典案例”,成为以市场化法治化方式成功化解大型企业严重债务危机的最新范例,被赞为资本市场法治建设上具有“里程碑”式意义的典型案例。 迎难而上敢担当 在同事们眼中,邹秋玲是当之无愧的办案能手和业务专家,“她法律功底深、审判能力强、勇于善于攻坚克难。” 而在邹秋玲心里,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司法服务,依法维护企业合法权益和人民群众的安居乐业,是一名民商事法官应尽的职责和担当。 2018年2月,一批81起涉金融机构改革案件交到了邹秋玲手中,每一起都是难啃的“硬骨头”。 “该系列案诉讼标的额约84.72亿元,近220名被告,每一个案件都不少于5名当事人。卷宗材料摆满了两间办公室。”提起该系列案,邹秋玲至今印象深刻。“案件的担保方式多样,抵押物、质押物类型多样,涉及土地、房产、林地权、采矿权、股权等,抵押权、质权设立不规范,担保人责任认定困难……” 案情错综复杂、涉案金额巨大、当事人多,社会关注度高,若处置不当,极易引发区域性金融风险,甚而会影响到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邹秋玲带领办案团队迎难而上,以最短的时间吃透案情,厘清办理思路。 担心被告会恶意转移资产,办案团队第一时间奔赴全国各地,逐个开展财产保全。 但这起案件的难度还是远远超出了办案团队的预想。 邹秋玲团队在执行财产保全工作的过程中,发生有人闹访、现场闹事事件,被告方试图以此干扰保全措施的执行。 “当时好几个小组同时奔赴多地,如果有一处出现因闹访、闹事事件而未能完成财产保全程序,其他小组必将出现相同的阻碍。”邹秋玲回忆。 为尽快控制住局面,防止事态升级,办案团队迅速上报有关领导,并立即启动应急处置预案。面对激动的人群,邹秋玲沉着冷静应对,在当地党委政府的支持协助下,她耐心与被告方及闹访、闹事代表沟通,安抚对方情绪,适时进行普法,详细讲清利害关系,告知违法行为后果。最终,闹事者主动撤离现场,被告方的态度也逐渐从抵触转为配合。 最终,在多方共同努力下,该系列案的财产保全工作全部按预期圆满完成。 为及时有效实现双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在保证办案质效前提下,邹秋玲每天安排四五个案件开庭,持续三个多星期不间断。 庭审中,她严格遵循庭审程序,准确归纳争议焦点,引导当事人依法陈述观点、质证、辩论,恰当处理庭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平稳把控庭审秩序。 庭审后,她认真梳理案情,辨析脉络症结,划重点、找案例,再针对案件共性问题和疑难点组织讨论研判。常常是不经意的一个抬头,她才发现天又黑了。 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该系列案以撤诉结案的标的额高达6.4亿元,其他以宣判结案的,当事人也均未提起上诉,成功化解了大量潜在的金融风险。 系列案的圆满审结,不仅为维护地方经济稳定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还让群众对司法有了更多信任感,对权利保障有了更多获得感,邹秋玲也因此荣立二等功。 大案小案皆关情 邹秋玲深知,不论大案小案,每一件都关乎群众利益,每一件都关乎公平正义。她对每一份案卷材料、证据都仔细阅读、认真审核。凡是争议较大或直接证据较少的案件,她必定会要求当事人亲自到庭,甚至为此调整开庭时间。 她始终认为,通过与当事人面对面对话,不仅能向当事人核实案件细节,听取各方当事人的意见,还能观察到当事人的神情语气等,这些也为查明案件事实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邹秋玲曾承办过这样一起民间借贷纠纷案。原审被告杨某上诉称,其对丈夫唐某背负的1000万元巨额债务毫不知情,一审却判其负连带清偿责任。 “我很后悔一审时没有出庭,千万巨额债务压过来,我和孩子的生活咋办呀?邹法官,您一定要帮帮我啊!”杨某恳求。 经调查,邹秋玲发现杨某与丈夫唐某早就因感情不和分居了,有几处资产在杨某名下。案件中的债务出借人、借款人、担保人都承认借贷和担保关系,并声称大部分借款以现金方式交付,已由担保人代为收取,出借人陈某还提供了借款合同、收据等材料。办案经验让邹秋玲发觉案件情况有异常,但一时又找不到头绪。 就在邹秋玲觉得事有蹊跷的同时,一个新问题又摆在了她面前:仅凭债务人自认借款,就能认定双方存在借贷关系吗? 庭审中,她把突破口瞄准在原审原告陈某的举证上,着重围绕借款的支付方式、时间、地点、参与人员、现金面额等细节层层发问。 只见陈某神情紧张、回答支支吾吾、陈述前后矛盾。此外,陈某提供的借记卡明细上相对应的时间点显示无借款款项出入,其主张的另外700万元借款通过现金支付,除了收条并无其他证据相互佐证。而唐某称未亲自收取借款,对借款、还款的细节更是一问三不知。 凭借多年审判经验,邹秋玲认为本案极有可能是唐某与出借人陈某恶意串通、虚设婚内债务,损害其妻杨某利益。 经审理查明,陈某提交的证据不足以证明其已向唐某支付1000万元,应承担举证不能的法律后果,故陈某主张与唐某存在合法有效的借贷关系,缺乏事实依据,不予支持。 据此,二审法院依法撤销一审判决,作出驳回陈某全部诉讼请求的终审判决。 “突然冒出来的这1000万元债务,把我都砸懵了,多亏了你,邹法官!”收到二审判决书的杨某紧紧握着邹秋玲的手,久久不愿松开。 从“审判台”到“讲台” 邹秋玲相信“零距离”普法是“止纠纷于未发,化矛盾于诉前”的有效方式之一,以实际行动践行着“抓前端、治未病”理念。 每一场普法活动,她都认真撰写宣讲材料、精准挑选典型案例、精心制作普法课件,量身定制普法内容…… 在参加“送法入企业”活动时,她精挑细选与企业、员工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典型案例,结合审判实践经验,采用“案例式”“菜单式”“问答式”授课方式,对企业法律风险管理进行系统阐释,为企业和员工提供面对面的法律咨询,深入浅出地把民法典等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讲全、讲透,帮助和引导企业依法合规经营,用好用足优惠政策,在经营活动中知法、懂法、守法、用法。 “感谢邹法官来普法,让我们的法律疑问有了权威答案,对国家的惠企、惠民政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让我们更有信心做好企业、做好品牌。”一位多次参加普法讲座的民营企业家这样说。 谈起普法的重要性,邹秋玲说最有感触的一次是2023年5月,她应邀去揭阳产业转移工业园管理委员会为调解员讲解民法典。 “听说今天有法官来,我能耽误法官一点时间吗?”那天授课刚结束,一名拄着双拐的中年男子出现在会议室门口。 邹秋玲连忙将男子扶进会议室坐下。原来,男子是园区内一快递公司的搬运工,前段时间在搬运快递包裹时不小心砸伤了腿。 如今他刚出院,正与公司协商赔偿事宜,感觉公司在推诿,而自己又不善言谈,想到后续的治疗费还没有着落,男子十分发愁。 邹秋玲仔细询问了合同内容、社保缴纳情况、有没有申请工伤认定等信息,向他详细讲解了主张权利的方式、可以申请赔偿的项目、法律规定的标准等。 “邹法官,您先回去!大哥的问题如何解决,今天您都讲到了,再加上刚刚您讲的这些,我一定能帮大哥讨回公道。”眼看天色已晚,坐在一旁的调解员小郑对邹秋玲说。果然,几天后,邹秋玲收到小郑的反馈,快递公司按合同约定支付了中年男子的全部医疗费,并且承诺伤好之后继续回公司上班。 授人与鱼,不如授人以渔。 邹秋玲常说,法官不应该只是对照法律条文作出裁判的法律机器,更应该是法律的诠释者。 在平时的审判工作中,邹秋玲对案件从来不是简单地一判了之,而会在判决后耐心解释裁判依据及相关的法律规定,及时地答疑解惑,让双方当事人更清晰彼此的权利义务。 她所写的裁判文书,案情清晰、说理精准、释法到位,一如她所认为那样的:裁判文书的意义不仅仅是裁判结果的载体,更承载了法官对法律的理解和对社会的责任,是法官履行以案释法职责的有效方式之一。 精益求精的工作精神、敬业的工作态度,让邹秋玲总是忙忙碌碌,一眨眼的工夫,她女儿就长大了。这时常让邹秋玲为自己经常缺席女儿的成长而暗暗自责,但女儿从未有过抱怨。 “有一次,老师说有个厉害的法官阿姨来学校普法,那天来的竟然是妈妈!”邹秋玲的女儿为有这样一位优秀的法官妈妈而自豪,“妈妈陪伴我的时间虽然少,但她像一座灯塔,时时激励我要做一名温暖他人的人、一名对社会有用的人。”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邹秋玲表示,将一如既往用手中的法槌敲出人民法官的铮铮铁骨,敲响司法为民的最强音,为加快营造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法治化营商环境作出应有贡献,让法治信仰根植群众心中,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 【手 记】始终守好心中的天平 周日的下午,记者依约来到邹秋玲法官的办公室时,看到她正跟往常一样坐在电脑前,旁侧叠放着十几摞案卷。午后的阳光透过她身后的玻璃窗,温柔地洒在她身上,她头顶上的几缕白发格外醒目。 “周一有两个法庭调查,一个调解,得先做好准备工作。”她边将几摞案卷材料放进案件柜,边回答着记者。 坚定、审慎、敬业、专业,这是几次采访后,邹秋玲给记者留下的深刻印象。 邹秋玲办理的大多是法律关系复杂、利益主体多元、专业性强的金融借款合同纠纷、股权转让纠纷、破产案件等。这类案件不仅对法官的专业知识和审判能力要求很高,更要求法官耐心、严谨,需要花费时间抽丝剥茧查明事实,能于复杂关系中依法平衡各方权益,找出“疑难杂症”的最优解。于是,散步时梳理一下办案思路,节假日在办公室翻阅案卷、查找专业书籍、总结办案心得等,不知不觉就成了邹秋玲的日常习惯。 从事民商事审判工作27年来,她主审、参审案件3200多件,无长期未结案,无重大信访、申诉案件,她先后荣获“全国法院先进个人”等多项荣誉,并立个人二等功、三等功各两次。 “一名合格的法官,要有过硬的业务素质,包括专业的法律知识、娴熟的审判技能、丰富的社会科学知识、高尚的职业道德修养。”邹秋玲说,“还要勇于担当,始终守好心中的天平,用心用情保障每一名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来源:人民法院报记者:吁青通讯员:李洁 林敏梅编辑:李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