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我国民间传统的重要祭祀节日之一。在往年,这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也是潮汕人祭拜祖先的日子,和其他城市不同,潮汕人清明祭祀有着自己独有的风俗活动,具备十分浓厚的地方色彩。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扫墓,⼜叫祭墓,即在墓前祭祀祖先,以⽰对祖先的追思和尊敬。秦以前已有祭墓之事,但不在清明。⾄唐代,清明扫墓开始盛⾏,唐⽞宗曾明确规定允许百姓寒⾷时扫墓。宋代则规定从寒⾷到清明祭扫坟墓3⽇。 潮汕各地清明节上坟扫墓的习俗⼗分盛⾏。扫墓,潮⼈俗称为“挂纸”。称“挂纸”,是因为清明扫墓时,“松楸丘陇间遍悬楮钱”(清乾隆《揭阳县志》)。为与冬⾄扫墓有别,清明扫墓就叫为“挂春纸”,⽽冬⾄扫墓则称为“挂冬纸”。 潮⼈清明扫墓都在节前三天⾄节后三天进⾏,提前或拖后都被视为对亡⼈的不敬。⼈到墓地时,先将墓前、墓⾝杂草拔除,填⼟整坟,打扫⼲净。然后刷新墓碑字,除先⼈名字⽤绿⾊油刷外,其余的字都⽤红⾊油涂写。祭祀将毕时,就要压纸镪,分别压于碑顶和坟⾝上。如果是去年清明节后才修的新坟,碑⽯顶端要压下⼗⼆张宴币,若为闰⽉则压下⼗三张,作为给亡⼈阴间花费之⽤。坟⾝上也要压上五⾄七层纸镪。今年压多宽,明年就多宽,不能扩⼤和缩⼩,据说这是死者还“地租”的范围。如果是去年新修的坟,今年扫墓就称作为“新社”,要压红⽩纸镪,以后每年压的便⽤⽩纸条。扫墓的供品,⼀定要有烫熟的蚶,吃了蚶,蚶壳压纸镪,意为留给祖宗当钱⽤。 潮汕是著名侨乡。不少潮籍侨胞,也常有清明回乡扫墓的习惯,以⽰不忘先⼈,不忘故⼟。一九四九年后,扫墓活动⼜增添了新内容,政府倡导纪念英烈活动。每逢清明时节,机关团体和学校纷纷组织队伍到烈⼠陵园扫墓,追念先烈的业绩,寄托哀思,激励壮志。 清明食薄饼在潮汕很盛行,几乎每家每户都不例外。卷薄饼是用精面粉拌人适量温水后,充分搅拌搓捏成团块状,置于炉火上面的煎盘(平底铁锅),烙成圆形薄饼皮,然后包裹馅料。 料有咸、甜两种,咸馅用烹熟的豆芽、韭菜拌人鸡肉或猪肉丝、香菇、虾干、蛋丝,油煎葱珠等调料。入口时又在饼皮上涂抹香甜适口酱料即成美食。甜馅料用白糖加工制成的酥脆薄片糖或再加入瓜册丝,芝麻等佐料包裹薄饼皮即成薄饼。
清明时节,春风轻拂,暖意袭人,潮汕自古以来便有踏青春游之俗 。 《澄海县志》载:三月三日郊游,称为踏青。踏青游玩原是古俗, 后来人们将这一活动挪在清明日,清明时节,阳光明媚,草木盎然,春燕 剪柳,人们经过一个严寒的冬天后,纷纷抖落寒意,走出家问踏青赏春。 清明节,潮汕人喜欢做朴籽粿、鼠壳粿、红壳桃粿、酵粿拜祭祖先,以示慎终追远,不忘先人辛劳。朴籽粿的来源与潮汕当地的树有关,这种树叫朴籽树(又叫朴丁树,属榆科),叶卵形或长椭圆形,果实大如绿豆,味甘甜,无毒,有消痰下气之效。清明时节,气候转暖,草木荫茂,朴籽树叶满丛嫩绿。 据传昔年元兵于清明前入侵潮汕地区,杀戮掠夺,民不聊生,百姓被迫无奈而避入山林之中,饥不择食,只好采摘朴籽叶、果籽充饥,后人为永记深仇大恨,故有“清明食叶”民谚。潮人世代相传清明节加工蒸制“朴籽粿”的风俗,沿袭至今。 你知道潮汕还有什么清明习俗吗? 今年的清明时节有些特殊 我们在缅怀逝者、寄托哀思的同时 也要记得保护自己,做好防疫防护工作 推荐以网络祭扫、鲜花代祭等方式 传递精神思念 共同守护我们这得来不易的疫情防护环境 转载声明:本文转载自「汕头文化云」,搜索「stwhyun」即可关注,[阅读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