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张晓宜 赵映光 通讯员 周晓敏
近期以来,团汕头市金平区委聚焦金平本地特色产业、文化创意、休闲旅游等领域的需求,促成10个街道和10所省内高校实践团队结对,通过整合辖区优势资源,汇聚学子青春智慧,助力金平区产业发展、重点项目推进等,引导高校大学生走进金平、了解金平、热爱金平,在“百千万工程”中贡献青春力量。 暑期到来,各高校实践团队陆续到金平“报到”。为了更好地给项目团队引路护航,使各个项目的实施更加“接地气”,团区委、各街道通过“百千万工程”突击队行动项目对接座谈会,与高校项目团队围绕本地实际情况、发展需求、项目部署安排等展开热烈讨论,为推动“百千万工程”行动走深走实做足“功课”。 目前10组高校实践团队已全部到位,具备金平特色的各项行动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
石炮台街道与珠海科技学院实践团队结对打造“创建文化阵地 打造活力炮台”项目,通过深入调研、文化宣传和创作的方式,学习了解潮汕传统非遗项目,推广传统文化和石炮台特色景点,打造石炮台特色文化品牌,推进辖区高质量发展。 东方街道与广东财经大学实践团队共同筹划“‘我在汕头想你’——打造‘龙眼南美食街’吃货地图”项目,通过专业理论结合实地调研,以“美食+”的形式打造具有品牌效应的龙眼南美食街,并通过媒体平台有针对性地为不同受众提供美食路线推荐和旅游攻略等宣传服务,提高游客的体验和旅途便利度。 大华街道与汕头大学工学院实践团队一同开展“‘大华从何而来’文化创意设计系列活动”项目,依托辖区红色资源,以“文化+”的形式发展大华街道的文化内驱力。通过“文化+资源”整合辖区文化优势资源,筑好筑牢文化产业发展基础;通过“文化+艺术”加大文化产业创新力度,打造特色文化旅游品牌;通过“文化+人才”吸聚引导文化艺术人才发挥特长,为辖区居民提供各类文化艺术服务。
广厦街道与广东工业大学实践团队结对组成“醒狮少年”团队,共同开展“醒狮少年——寻千年非遗醒狮,燃少年青春光芒”项目,以新形式的宣传手段包装推广浮西醒狮文化,运用醒狮精神与“非遗”特色文化创意相结合,推动文化与广厦经济同步发展。 光华街道与广东培正学院经济学院实践团队携手打造了“茶香四‘逸’,共享‘光华’——助力光华茶博园茶叶销售发展”项目,通过“线上+线下”多途径助力光华茶博园复合业态的优化升级,激活茶博园生机活力,扩大茶博园的知名度;传承潮汕功夫茶文化,为打造光华的“茶品牌”、发展红色旅游产业注入新颖的创新点。 岐山街道与汕头大学文学院实践团队结对共建,以“‘岐山潮侨红’—打造岐山潮侨文旅名片”项目,对岐山街道红色文化资源进行深度开发,开展潮汕红色文化活化工作,多模态传播红色文化,探索在新媒体背景下的数字赋能,助力文旅融合发展,打造岐山街道特色的文旅品牌。 鮀莲街道与汕头大学长江新闻与传播学院实践团队开展“捕‘风’捉‘影’,用镜头记录乡村振兴之美”项目,通过实地调研土地资源,熟悉乡村特色产业,创新宣传方式,记录鮀莲美丽乡村风光,广泛传播鮀莲好声音、好故事。 鮀江街道与汕头大学法学院实践团队结合当地特色文化,打造“古韵悠悠,心潮‘蓬’湃——打造蓬洲文化古城沉浸式文旅品牌活动”项目,以“沉浸式体验”为抓手,对蓬洲古城丰富的人文内涵进行深度挖掘,发现并推广经典文化故事,树立品牌形象,打造蓬洲文化古城沉浸式文旅品牌活动,提高蓬洲文化古城知名度和影响力。 月浦街道与汕头大学长江艺术与设计学院实践团队坚持创新,开展“探讨以‘微度假’旅游形式推动乡村振兴建设新模式——以沟南许地为例”项目,围绕“微度假”“旅游”和“乡村振兴建设”,在沟南许地进行创新训练,以新型旅游形式结合乡村旅游推动乡村振兴建设。 小公园街道与汕头大学文学院实践团队活用资源,打造“‘潮侨红’—打造小公园文旅融合金名片”项目,通过整合线上线下资源,对汕头小公园红色文化资源进行深度开发,开展潮汕红色文化活化工作,深挖红色文化与中华侨文化故事,促进青年对汕头开埠历史文化的了解,激活红色记忆,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 接下来,团金平区委将继续围绕“百千万工程”突击队行动,持续跟进项目进展,加强与高校团队的沟通交流,将高校智慧融入基层,实现同频共振、共促振兴,以实际行动助力乡村振兴,以青年力量助推产业高质量发展。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冯小静 校对 | 谢志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