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共4371字,阅读大约需要8分钟。 潮汕地区具有深厚的历史人文积淀,非遗资源丰沛,其中,潮汕的非遗工艺美术更以精妙构思、精湛工艺而享有盛名。而这些精妙绝伦的工艺精品背后是孜孜不倦的手艺人。我们借此机会走入四位非遗传承人的日常创作中,包括剪纸、嵌瓷、木雕和珠绣,用照片以及文字记录非遗民间艺术的诞生过程,感受他们对非遗的热忱和坚持。 每个手艺人手中的物件各式各样,剪纸是手执剪刀,嵌瓷是手拿缶刀、铁钳和灰匙,木雕是手握刻刀,珠绣是手捻绣针。但每个手艺人都在自己创造的一片天地中共同地守护着潮汕的非遗,收获着属于自己的那份成就感。 他们不只是手艺人,更是非遗的“守”艺人。 壹 剪纸 ![]() ![]() ![]() 潮阳剪纸是汕头市潮阳区的传统民间艺术之一,与潮阳英歌舞、潮阳笛套音乐并称“潮阳民间艺术三宝”。潮阳剪纸多表现吉祥喜庆、福禄寿诞、 五福呈祥、子嗣绵延、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等祥瑞题材,一般在游神赛会、元宵关灯、中秋拜月、婚俗喜庆、祭祖拜神等活动中用作装饰以渲染喜庆气氛,另外也表现一些日常生活内容,如花鸟虫鱼、动物走兽、民间传说、神话故事、戏曲人物、市井百姓等。 潮阳剪纸传承人——陈小燕 ![]() 陈小燕,70后,广东汕头潮阳人。五岁的她就会拿起剪刀跟着“厝边老叔老婶”剪一些简单的花草虫鱼,至今剪纸已经有三十余年,陈小燕的剪纸作品曾获得多项大奖,同时也在不断拓宽剪纸的应用范围和形式。 “小时候,当我第一次拿起剪刀,剪出第一个简单图案的时候,我就深深地迷恋上了剪纸,一张红纸,一把剪刀,带给我别人无法理解的乐趣。” ![]() 平凡的日常生活就是陈小燕的灵感和素材来源,正是出于对生活的热爱,给予了她不断创作的灵感源泉。 “生活的点点滴滴,无论是做饭,或者是穿着打扮,或者是接待客人学生。这些具有生活气息的瞬间,我都是会把它记录下来。另外还有一种是也比较关注国家一些政策啊,或者是对我们对生活未来的目标,还有节日气氛啊,这些我都会记录下来,作为灵感创作。” ![]() ![]() 一张红纸,一把剪子,一双巧手,在一片红色中起伏,随着手臂的挥舞,零星细碎的红纸点掉落,一幅美丽的画卷就在红纸上显现出来了。 ![]() ![]() 剪纸是工作,更是记录生活。拿起剪刀、托起红纸的陈小燕总是面带笑容,沉浸在创作的过程中。 “我每天都必须得做,每天都必须剪纸,就是陆陆续续的剪,就是没有停过。每天都剪一点点,平衡自己的生活,每天都剪一朵花,在没空的话都要剪一点,这样不把那些事情堆到一起。你看我心态确实很好,每天都很开心。我从剪纸里面得到了快乐,得到了认可。” 陈小燕在剪纸这一领域不断地创新,将生活中的场景向剪纸创作中输送、同时,也在不断拓宽剪纸作品的生活应用场景、将剪纸应用于日常生活中。剪纸先前在潮阳地区是祭神拜寺的贡品贴在鸡鸭鹅贡品上面,然而“一贴,拜好了,等下就烧掉了,就几天的工夫就没了,我就想把它保存下来”,陈小燕就尝试将祭神拜寺固定场合使用的剪纸改变到生活当中,经过裱框或者拍照的形式,让原本只为祭祀所用的剪纸得以保存和记录。 ![]() 在陈小燕的剪纸作品中,能看到时事的变迁,也能看到潮汕的民俗人物和场景。陈小燕一直在致力于用剪纸来讲中国文化和潮汕的民俗文化,为潮阳剪纸以及潮汕的非遗吸引了更多关注。 贰 嵌瓷 ![]() ![]() ![]() 嵌瓷是潮汕及闽南地区独有的建筑装饰工艺,是潮汕非遗重要的组成部分,“厝角头有戏出”中指的就是嵌瓷。嵌瓷是以绘画、雕塑为基础用专门烧制的彩釉瓷片粘嵌出人物、花卉和飞禽走兽等艺术造型,对庙宇和建筑物的屋顶、墙壁等部分进行装饰。嵌瓷作品的造型生动,五彩缤纷,富丽堂皇,且经得起风吹雨淋,久不褪色。 嵌瓷传承人——许少雄 ![]() 大寮嵌瓷传承人许少雄,今年52岁,广东汕头人,出生于嵌瓷世家,从事嵌瓷创作已有三十余年,为国内外数十个寺庙、祠堂、民居制作了大量的嵌瓷装饰。 “我从小接触嵌瓷,它其实融入到我的生活中去了。刚开始会觉得一辈子做一个东西可能会枯燥,但是对我们来说,能够从中吸取到很多有用的、好的东西,就比如创作一个作品,做出来的东西比想的东西更完美的时候,就会特别有成就感。” ![]() ![]() 许少雄嵌瓷制作时的创作灵感一般来自于传说故事和民俗,或者是按照要求的题材再加以创作,包括寺庙的工程或者个人定制。 “一般有了那个灵感,我们就要去想该怎么用什么形式去表达。所以我们就要像在我们脑中有一个想法就像我们电影,然后地看看你用什么题材,或者用什么融入来表达。” ![]() ![]() ![]() 一个嵌瓷作品的诞生主要经过塑胚胎、剪瓷、镶嵌瓷片以及最后的调整修饰这四个步骤。塑完灰胚后,就进入到剪瓷和贴瓷阶段,这两个步骤交互进行着,是最复杂精细的步骤。 ![]()
下一篇:传统文化融入现代创意潮流
最新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