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0754 - 88943210
  • 0
汕头承接产业转移主平台:大空间破题 新“飞地”探路
蓝色河畔 2023-7-25 07:38
13877 0
摘要: 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等科研院所、高校,重点围绕精细化工、5G智能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等规划产业布局。 打好“特色牌”,以“优”促“特”、以“特”制胜在汕头主平台的规划中得到体现: 作为中心城区的产业园,高 ...


汕头高新区六合围片区是承接产业有序转移的“主战场”。受访者供图

汕头高新区六合围片区是承接产业有序转移的“主战场”。受访者供图

  “隔海望礐石,但见山嵯峨,绝海入其中,胜景亦云多。”三江汇海、因港而生的汕头,始终与市场和产业血脉相连。

  迎风而行,走过“工业立市”激情岁月的汕头,在新时期再次喊响“工业立市、产业强市”,主动抓工业、上产业、招项目。近日,汕头承接产业转移主平台(以下简称“主平台”)被确定为省重点支持的主平台,在深汕“核+副中心”牵手互动下,广东省承接产业有序转移“主战场”热火朝天。

  人多地少的汕头,还有空间承接产业吗?面对省内外的激烈竞争,汕头主平台有何优势?深圳和汕头两个特区的协作又将擦出什么“火花”?带着这些问题,记者深入汕头一线调研,看主平台打出了什么牌。

  打“决心牌”

  腾挪空间 深度协作

  秋风掠过澄海东部沿海地区,湛蓝天空下,30平方公里的广阔土地上,汕头高新区六合围片区正扬帆起航。东至南海、西至金鸿公路、南至滨河路、北至澄饶联围,一马平川,腹地充足。

  这里,是汕头主平台的核心区,作为汕头目前产业发展最大的空间单位,将是未来汕头工业发展和产业项目建设的“重镇”。

  喊出“工业立市、产业强市”,并非一句空话。

  之前,汕头全市工业用地不足100平方公里,产业园区用地只有36平方公里。对于人口超过500万的汕头,人多地少是工业发展的突出矛盾和巨大掣肘。

  在土地资源如此紧张的情况下,汕头真金白银拿出连片土地等项目,无疑是对“制造业当家”的最大决心。

  按照规划,汕头主平台整合汕头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汕头市产业转移工业园(濠江片、海门片、潮南片)等两个省级以上工业园区,分为核心区和联动片区,规划面积约69.76平方公里。其中,核心区包括汕头高新区西片区、东片区和六合围片区,面积为47.72平方公里。

  走进六合围片区,大型设备穿梭作业,土地平整正加快推进,永合科技园的标准厂房建设已现雏形,预计年底前部分厂房可以交付使用。

  “截至目前,六合围片区已完成一、二期共3038亩征地工作,累计投入资金8.05亿元,正全力推进三、四期征地工作,片区‘四横两纵’核心骨干路网和28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加快建设。”汕头市工信局党组书记、局长翁晓阳介绍。

  打好“决心牌”,不仅体现在腾挪空间上,还体现在深汕深度协作上。通过引入深圳管理、深圳品牌,汕头承接产业转移的营商环境有望赢得更多信心。

  “目前,深圳汕头两市正突出以引导产业有序转移推动对口协作。”汕头高新区产业与科技服务中心副主任闫义彬介绍,两市初步商定,在主平台范围内划定六合围片和濠江片部分片区与深圳规划共建产业园区,建立深圳—汕头产业合作园区管委会和开发运营公司,探索建立新“飞地”,展现深圳和汕头两大经济特区服务高质量发展大局的担当和作为。

  连片空间的打造,为汕头“招大引强”、聚势蓄能打开了广阔空间。深度协作的探索,为蹚出“飞地”经济新路径展开了无限想象。

  打“特色牌”

  集中连片 有序兼容

  今年以来,在“制造业当家”的嘹亮号角下,全省各地拼经济、拼工业万马奔腾。“爱拼才会赢”的汕头,在全省打造的15个承接产业转移主平台中,靠什么突围?拼什么才会赢?

  “突出特色、集中连片、有序兼容。”——汕头给出了这样的答案。

  “我们项目很快就要封顶了,预计今年10月试产。”看着在汕头高新区西片区“越长越高”的厂房,永裕光电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周树雄笑得合不拢嘴。这家深圳企业将在这里“安家”,逐渐将5G半导体光感元器件智能制造产线转移至此,形成“深圳研发+汕头制造”的新优势。

  在汕头高新区西片区,这个以装备制造、智慧园区为“主角”的园区,聚集了新青罐机、威能动力、创想时代、锦华泰、樱之洁等实力大企,并以智能化、数字化项目的引进带动传统产业升级,提挡换速。

  随着一批项目密集“浮出水面”,高新区西片区的产业聚集优势逐渐显现。按照规划,这片园区将依托汕头化学与精细化工广东省实验室、汕头大学、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等科研院所、高校,重点围绕精细化工、5G智能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等规划产业布局。

  打好“特色牌”,以“优”促“特”、以“特”制胜在汕头主平台的规划中得到体现:

  作为中心城区的产业园,高新区东片区积极发力总部经济,打造科技服务业发展平台;依托国际海缆登陆站和风电的巨大市场,濠江片区积极发力高端装备制造业;海门片区和潮南片区则做大做强纺织服装业,积极配套上下游产业,形成龙头优势……

  “汕头这些产业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立足于汕头既有工业发展历史逻辑与实践逻辑,科学确定了汕头制造业结构优化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基本方向,每个产业都努力做到有市场前景、有资源保障、有政策支撑,从而为汕头在新时代经济特区建设中迎头赶上找准了动力源和方向标,得到了社会各界和海内外潮人潮侨的广泛赞同。”广东省委党校原副校长、教授陈鸿宇表示。

  “目前,汕头主平台特别是六合围片区尚需完善基础设施,所以承接产业转移的项目偏少。”负责主平台开发的汕头市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吴宏豪说。但翁晓阳表示,汕头将坚持“长期主义”,保持定力,突出特色,按规划锚定项目,一代接着一代干。

  打“乡情牌”

  出海联侨 融湾聚力

  “汕头的用人环境在改善,不少年轻人愿意回家乡,他们带着广深的经验回来,专业素质都不错。”宝田智能科技公司运营经理曾玉芳表示。这家从事智能门锁和智能家电研发生产的企业,创始人和不少员工都是在深圳闯荡过的汕头人。

  乡音潮味系乡情。侨情、乡亲是汕头最大的资源和优势,随着产城人深度融合,汕头近年走出了“网红城市”的气质,吸引不少乡贤回乡投资和生活。

  正因如此,承接产业有序转移,可以打好“侨牌”和“乡情牌”,充分发挥潮汕乡贤优势,做好“引老乡、回故乡、建家乡”文章,以乡情人文纽带吸引乡贤回乡投资创业。

  在濠江片区,占地1000亩的中海信(汕头)创新产业城,颇有设计感的办公大楼、标准厂房、人才公寓、游泳池、美食街等一应俱全。

  这正是濠江乡亲在家乡投资的大手笔。“我们中海信集团总部在深圳专注于产业地产开发与运营,拥有20多年的产业园区开发运营经验。我们将做好深圳园区和汕头园区的联动效应,借助深汕合作的东风,与濠江区一起,对深圳企业进行招引,努力形成深汕合作的示范区。”汕头市中海信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旭卉表示。

  就在不久前,汕头市友好代表团赴泰国、印度尼西亚和新加坡访问,在骄阳盛夏把汕头热度带到东南亚。

  这次“出海”访问,经贸合作成果喜人,签约项目和经贸推介涵盖“三新两特一大”产业:在泰国,18个签约项目总金额达127亿元;在印度尼西亚,8个签约项目总金额53.5亿元;在新加坡,11个签约合作项目总金额28亿元。

  出海联侨,融湾聚力。在暨南大学华侨华人研究院教授张应龙看来,主平台建设还要用好深汕对口协作的机制,“目前在粤港澳大湾区有不少潮汕籍华侨华人和潮商,一方面要进一步加强与华侨华人和港澳同胞的联系,比如在汕头定期举办华侨华人文化节或者创办国际性论坛等,用常态化机制,增强他们与汕头的交流沟通;另一方面要加强与大湾区潮商的联系,可借深汕深度协作的机遇,承接深圳的溢出效应,如和腾讯、宝能等企业多开展合作,并借此带动更多潮商关注汕头,参与汕头新一轮发展”。

  “来了就是‘家己人’!”汕头正以大决心、大空间、大特色打开大门承接产业。

  深汕深度协作下,“特区+特区”建设的主平台,特别令人期待!

  ■一线案例

  迎“风”而来 主平台延链补链

  近日,汕头市友好代表团的东南亚之行分别在泰国和印度尼西亚开展风能产业主题推介,上海电气风电广东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全景作为代表团成员之一参与了推介活动。

  “这是‘汕头风电’第一次走出国门,作为其中一员,我们将把握这次机会,以汕头市为桥头堡,以国际风电创新港建设为战略支撑,积极推动风电等新能源领域深度合作,助力汕头风电产业走向国际化。”王全景说。

  汕头向海而生,拥有得天独厚的优质“风场”,海上风电产业潜力巨大。而这也吸引了上海电气风电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电气风电”)迎“风”而来。2017年8月,上海与广东就共同开发广东海上风电市场,扎根粤东发展高端、智能制造业达成一致。

  “汕头地理条件优越,具有近海风电场独特优势,电气风电对与汕头的合作充满信心。”王全景还记得,当时从洽谈到项目落地开工,仅用了83天,汕头以实际行动对外展现出极大的招商诚意。

  2017年10月,电气风电在汕头投资的首个风电产业项目——广东海上风电智能制造项目正式落户濠江区——这意味着,电气风电迈开了扎根汕头的第一步。王全景说,在随后的几年间,得益于全球风电行业发展的强劲势头以及广东、汕头政府对海上风电的支持,电气风电开启了“加速跑”模式。

  在广东海上风电智能制造项目车间里,记者看到,数米高的风电主机旁,工作人员正在操作行车进行吊装作业。王全景说,基地的风电机组单机容量从最初的6.25兆瓦提升到现在的16兆瓦,接连开创亚洲海上风机单机最大容量新纪录。

  据介绍,目前,11兆瓦风电机组已经成为汕头智能制造基地的主打量产产品,这也是目前全球商用全容量并网的最大单机容量风机。机组叶片长102米,扫风面积相当于4.2个足球场;转动一圈可发电21度,机组年发电量超过4000万度,可满足2万户家庭一年的用电需求,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3.4万吨,仅直接上网部分每年可实现直接经济效益约1600万元。

  对于未来,王全景依旧是满怀信心:“我们将充分发挥电气风电海上风电引领者的优势,携手上下游联盟成员,以产业发展带动地方经济,以技术进步助力项目开发,打造风电全产业链‘共生生态’,通过‘创造有未来的能源’推动能源新生态的繁荣和发展。”

  汕头市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投资发展部负责人郭伟告诉记者,未来汕头市产业园濠江片将依托濠江风电产业基础,聚焦延链补链,强化招商引资,加快形成产业集群,能够更好地为风电上下游产业链企业提供发展空间。

  ■记者观察

  “网红城市”加速产城融合“聚人气”

  每到假期,汕头,这个全国唯一拥有内海湾的城市,总是因为爆满的人气登上热搜。即使在工作日的晚上,走进汕头,这里的餐饮食肆也会大排长龙,街头巷尾车水马龙……处处浓浓的“烟火气”,彰显着汕头这座“网红城市”不俗的城市魅力。

  承接产业转移主平台,吸引的不仅是产业,归根结底,吸引的还是“人气”。记者认为,在未来的产业转移中,汕头可着重思考如何利用“网红城市”的气质,把对游客的“吸引力”,转化为产业转移的“地心引力”。

  在采访中,诸多企业表示,想要聚人气,产城融合很关键。在这方面,汕头主平台具有诸多优势,比如交通条件。其核心区汕头高新区西片区、东片区和六合围片区3个片区,距离汕头中心城区仅1—5公里;联动片区濠江片区、海门片区和潮南片区3个片区,距离中心城区5—10公里。各片区内居住、商业、文化、教育、医疗等基础生活配套条件较完善,强大的“半小时”生活圈,让汕头这座“网红城市”承接产业转移时更具“烟火气”。

  不过,记者走访发现,想要提升产业转移的人气,主平台仍有不少痛点需要克服。如连片未开发土地的高新区六合围片区,被视为未来汕头主平台中的“主战场”。目前来看,这个位于汕头东北角的“主战场”,拥有相对充足的产业发展空间,但同时交通、生活等基础设施配套也相对薄弱,在地理位置上更适合与潮州多加联动,需要在未来建设中更加注重设计规划,提升产城融合水平。

  “为此,我们希望借鉴深圳模式,打破产业规划‘圈层’,让主平台开发更加扁平化、体系化。”吴宏豪告诉记者,在过去,成立主平台之前,汕头几个片区的产业园各自发展,想要总体提升吸引力,没有一个强大的抓手,规划布局相对被动,能够腾挪改造的空间有限。如今,依托主平台建设,汕头市投控集团正在积极打造“1+4”主平台开发公司体系,即一个主平台开发母公司为核心,组建高新区、濠江区、潮阳区、潮南区4家主平台开发子公司,整合资源,打破区域界限,“一条龙”式统筹主平台开发建设运营,提质增效。

  “想要做大产业链,一定要吸引外地人,产城融合很关键。汕头在这方面很有优势,空间很足。”对于主平台的未来,张旭卉很有信心。

  可以预见,随着交通等产业配套条件愈发强劲,产业规划愈加有力,产城融合愈加深入,汕头这座“网红城市”,将在产业转移的东风中聚集更多人气,焕发新机。

  南方日报记者 袁佩如 李赫 余丹 发自汕头

  统筹:袁佩如 廖奕文

编辑:黎洁婵   责任编辑:李婷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全部评论
快速评论

关于我们|帮助中心|法律声明|诚聘英才|联系我们|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APP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3, Hepan.com Cloud.    Powered by hepan.com Discuz!X3.4    粤B2-20080418 粤ICP备11103827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54-88943210 举报邮箱:help@hepan.com 粤公网安备 44050702000900号

GMT+8, 2024-11-22 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