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信 App下载

蓝色河畔

一部《暴风》带起的汕头文旅新热点

2023-5-2 01:42| 发布者:蓝色河畔| 查看:11834| 评论:0

摘要:  93年前,中央秘密交通线上的“红色交通站”在汕头建立;93年后,一部取材自汕头“红色交通站”故事,在汕头实地取景拍摄的电影《暴风》在汕头上映,电影拍摄地小公园成为了市民的热门打卡地,于是便触发了我对于 ...

  93年前,中央秘密交通线上的“红色交通站”在汕头建立;93年后,一部取材自汕头“红色交通站”故事,在汕头实地取景拍摄的电影《暴风》在汕头上映,电影拍摄地小公园成为了市民的热门打卡地,于是便触发了我对于“电影+文旅”的思考。

  汕头是一座拥有光荣革命传统的红色之城,东征军、南昌起义军曾从这里走过,红色摄影家沙飞从这里走向战场。汕头是中国影像工业的摇篮,这里养育了“中国感光工业之父”林希之,新中国第一张照相纸和电影胶片在此诞生。汕头也是中国电影史绕不过的城市,这里是“中国电影之父”郑正秋、“中国现实主义电影的奠基人”蔡楚生的家乡。

  一出《暴风》,会不会引发汕头的文旅风暴?

  我想,这完全有可能。

  纵观国内的文旅目的地,不乏在电影的加持下被点亮的成功案例,如庐山与《庐山恋》、云南与《阿诗玛》、凤凰与《芙蓉镇》等等。汕头具有开放和包容的精神气质,汕头人向来擅于接纳新事物,从百年前汕头的首次“触电”,可以看见汕头发展电影文旅的可能。

  1905年商平路八属会馆隔壁的财神宫放映无声电影,1909年崎碌葱陇村放映无声电影。1911年,汕头首家电影院“高升”在外马路开业。1926年,汕头首家电影制片公司“新星模范”成立。1927年,汕头拍摄出品首部电影《侠义姻缘》。

  1926年中国第一部滑稽电影《呆运》在汕头拍摄,1979年电影《红牡丹》在汕头小公园拍摄,1984年第一部中港合资电影《似水流年》在汕头达濠拍摄,1987年中国第一部70厘米立体声电影《无敌鸳鸯腿》在汕头澄海拍摄,1988年香港电影《八两金》在汕头达濠拍摄。

  1959年珠影纪录片《白手起家》在汕头公元厂拍摄,1972年珠影纪录片《志在宝岛创新业》在汕头澄海拍摄。1957至1970年,《苏六娘》《告亲夫》《荔镜记》《韩江花似锦》《刘明珠》等潮剧电影相继出品。

  2019年,随着中国进步电影先驱蔡楚生暨潮籍电影名人史迹馆在汕头安平路开馆,再现潮汕电影辉煌,展示汕头在电影方面具备了基因优势、实物优势和人才优势。随着中共中央至中共苏区秘密交通线汕头交通中站旧址在汕头海平路开放,红色旅游地图再添新地标,我们更深意识到,汕头是可以运用资源,实现“红色+游学”双向赋能的。

  电影与文旅的深度融合,我们需要做的是深入挖掘城市文化的思路,保育活化、盘活资源的手段。对此,我有几点建议:

  一是打造高品质的文旅产品。电影目的地火了之后,不能满足于其短暂热度,而要在“后电影”文旅产品开发上下功夫,向更深层次延展,形成“长尾效应”。

  二是深入挖掘文化内涵。深入挖掘城市文化,使主题场景不断出新,赋予城市和故事历久弥新的能力,为游客创造新的发现和体验。

  三是产业结合形成版图。开发优质消费项目和衍生品,以全域文旅为方向,形成产销一体化。

  四是营销手段与时俱进。利用自媒体、网络直播等手段,借助社交平台互动数据精准营销,搭建共创平台,让“草根”力量加入旅游营销。通过网红影响力带动粉丝互动,让食住行游购娱以及地方文化通过图片、视频进行分享,通过“场景化+规模化”产生品牌效应。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暴风》袭来,或许能点燃汕头文艺的创作激情,“电影+文旅”模式持续带火老街经济,为汕头文旅产业找到新的方向。       邓忠庭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