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8日,由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主办的海上风电船舶前沿技术研讨会在广东汕头召开。中国工程院院士高宗余、世界风能协会副主席秦海岩出席活动并致辞。 现场座无虚席,来自中国、挪威、荷兰等国家政府部门代表以及国内外海上风电开发企业、海上风电工程技术科研机构、海上风电施工与运维龙头企业、船舶设计与建造企业的院士与资深专家齐聚一堂,带来海上风电船舶市场现状与未来发展、新一代海上风电安装船技术、海上风电施工技术、海上风电安全管理经验、升压站建设经验等热点专题报告和前沿信息。 ▎增强跨行业交流,预判海上风电技术发展 为何要探讨海上风电船舶前沿技术?世界风能协会副主席、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秦海岩接受南方+记者采访时介绍,作为海上风电开发的关键技术支撑和关键产业链环节,海工装备至关重要,专业安装运维船舶技术的发展,与海上风电的整体竞争力直接相关。海上风电的发展规模、速度和新的特点决定了未来需要什么样的专业船舶,这一环节的发展必须跟上并适应海上风电市场与技术的发展趋势。 他举例,海上风电机组已经从3年前的10兆瓦发展到如今的16兆瓦,预计2025年,20兆瓦的海上风电机组也会成功的研制出来,而以前造的船很多只能安装10兆瓦以下的风电机组,还没完成折旧就已经被淘汰。 “未来我们要避免这样的情况出现,就要提前预判海上风电技术发展的技术有多快,如何降低成本,保证施工的安全,打造什么样的船才能满足海上风电发展要求,避免浪费。”秦海岩介绍说,未来海上风电发展离不开船舶施工装备的发展,对于各方不一样的需求、差异化的观点、多渠道的信息,则更应增强跨行业的交流,加强产业链上下游协作,找到未来船舶发展问题的答案,提升海上风电发展效率,“这正是我们召开本次会议的目的所在。” ▎吸引更多先进施工船舶注册到汕头母港 汕头是全国五大海上风电基地之一——粤东基地的主阵地,具备风速高、年有效利用小时数长、海床条件好、开发成本低等海上风电发展的得天独厚优势,未来规划装机容量超6000万千瓦。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和省政府工作报告均明确提出支持汕头国际风电创新港建设。 当前,汕头市正抓准机遇,高起点、高水平、高标准发展海上风电产业。聚焦建设“1+3+3”海上风电全产业链生态体系,推动海上风电勒门Ⅰ项目稳定达产、勒门(二)项目开工建设、大唐勒门I扩建和三峡洋东等项目加快前期工作,引进并开工国内首个集“研发设计、工艺流程、生产制造、检测认证”为一体的海上风电产业园等一批重大项目。 汕头市市长曾风保在现场致辞时提到,汕头市全力支持海上风电船舶产业的发展,充分发挥汕头港的区位优势和良好条件,加快推动海上风电母港项目建设,规划3个2万吨级、未来可调整升级为5万吨级的专业性海上风电泊位,可满足海上风电施工、建设、运维、产品出运、重件出口等全方位需求;同步布局海上风电装备、海工装备、新型输配电装备、新型储能装备等一批专业装备制造产业园区,成立专门母港运营公司,按照平价运营原则提供服务,让利海上风电产业链企业,吸引国内外海上风电施工、运维企业落户汕头,力争形成市场资源互通、业务领域互补、功能齐全的海洋工程服务产业集群,助推汕头成为全国乃至世界的风电行业标杆。 “汕头正在打造海上风电母港,为产业园的产品出口以及海上风电的建设施工和今后的运维提供码头的支持,这也是未来海上风电发展的重要支撑部分,将会吸引更多先进的施工船舶注册到汕头母港,为汕头、广东乃至全球的海上风力发展打造出汕头模板。”秦海岩说。 ▎加强全球交流合作,促进海上风电发展 此次研讨会还邀请了不少来自挪威、荷兰、丹麦等国家的政府部门代表和业内人士与会分享。秦海岩说,只有加强全球交流合作,才能真正促进海上风电的进一步发展,降低成本,使海上风电成为应对气候变化,实现能源安全的重要的支撑。 挪威佐敦公司高级研发化学师王鹏鹏在接受采访时提到,挪威是欧洲国家较早开始风电研发的国家,在技术上面有一些领先的技术要点。汕头作为我国东南沿海城市,风力资源非常好,并且有国内首个风电临海试验基地,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挪威官方包括企业对这一次研讨会活动非常重视,“这为我国碳中和发展提供交流的机会和平台,希望能与汕头本地风电企业有更深入的合作。” 值得一提的是,来自上海电气风电集团股份有限公司SOV技术总监王圣品在活动中分享了他们目前正在倾力打造的SOV运维母船,预计将在不久后交付使用,这将是中国首次在海上风电项目中引入SOV运维母船。据其介绍,SOV运维母船能在很大程度上缓解目前中国主流海上交通船窗口期短、无法接续作业、往返次数多、效率低、停机成本高、恶劣海况适应性差等痛点,是目前解决深远海项目运维的最佳方案。未来他们将以SOV运维母船为基础,逐步开发一整套后市场运维解决方案,助力海上风电项目有效运转。 来源:南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