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市博物馆“文博小讲堂”进校园。 学生运用课堂所学,深入了解文物背后的故事。 博物馆成为学生的第二课堂。 中央红色交通线旧址(汕头站)市红色文化研学热门路线之一。 在潮汕历史文化博览中心,研学营成员与多媒体屏幕互动。 “潮博研学营”吸引超200名学生参加。受访者供图 “你们知道这件文物背后的故事吗?”“通过平时生物课上学到的知识,能介绍这些文物上描绘的动植物吗?”……一节气氛活跃的文博小讲堂正在汕头市下蓬中学开讲,来自汕头市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当起授课老师,向200多名高二学生讲解文物背后的故事。这是汕头市博物馆在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的特别策划活动,也是汕头各博物馆探索馆校合作新模式的缩影。近年来,随着博物馆“研学热”日渐升温,汕头各博物馆以“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目标,创新互动形式,让研学项目走出博物馆,进入更广阔空间,跨学科的趋势也愈加明显。今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是“博物馆、可持续性与美好生活”。如何让博物馆和美好生活结合,汕头市博物馆给出的答案是——让学生当起策展人。据悉,该馆以文博小讲堂形式,发挥自身馆藏、展览等资源优势,结合学生课本知识和文物保护知识,使博物馆成为学生的第二课堂。“这次活动分为‘进校园’与‘进博物馆、进社区’两个阶段,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能策划微展览。”汕头市博物馆公共教育部副主任李韵表示,文博小讲堂以“理论基础—实地考察—筛选展品—内容设计”为线索串联整个课堂,让学生们深入实践,从生物学科的角度观察了解文物。同时,在策划生物科普展的学习过程中,通过了解自然、认识生物多样性,形成尊重自然、绿色发展、敬畏生命的自然观、人生观和社会观。无独有偶,在汕头开埠文化陈列馆,“研学团”也成了近期主要的预约团体之一。从2020年10月起,该馆举办“从被动开放走向主动全面开放——汕头城市开放史展览”,并不断完善馆内设施,增设了互动屏幕,让展陈形式和内容更加多样。“现在开埠文化陈列馆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也吸引更多青少年了解汕头的历史文化。”该馆讲解员黄少彦说,近段时间进馆参观的“研学团”增加不少,他们也进一步丰富讲解内容,补充更多历史知识和事迹,希望让青少年更好了解汕头的开埠文化。在潮汕历史文化博览中心,“潮博研学营”近年来备受青睐。该研学营融入了潮汕历史、非遗、侨文化、节气、民俗、美食等元素,立足潮汕文化传承和发展的创新融合,采取家长托管、儿童组成课堂队伍形式,由老师带队参观游览以及课堂授课及手工实践。“研学营已举办了10期,参与的青少年超过200人。”潮汕历史文化博览中心负责人林忠勋表示,希望通过研学营激发儿童、青少年对设计与艺术领域的探索意识,让文化传承在青少年活跃的思维中得以创新发展。 编辑:张银荣 校对:林俊晓 审核:陈群 来源:南方+ |
2014-06-23
2015-05-30
2015-03-20
2018-08-24
2015-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