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后的汕头工业——五金行业 五金,俗指金、银、铜、铁、锡五种金属。自唐宋以来,潮汕的铜、铁冶铸技术已相当成熟,小五金加工及修理门类更是多样。长期以来,铁匠、铜匠遍及全国各地,经营方式或走街串巷、或开设门店,潮汕也形成了自有的传统产品,如棉湖剪刀、鸥汀剪刀,均因其制作工艺独特、产品质量上乘而颇有名气。据1950年统计,汕头市区从事五金制品业的人数为397人,是年完成产值301万元。 关于五金零件社并入利器等社的通知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汕头市五金行业得到扶持和发展,从业人员迅速增多。1954年,市区金属制品业的从业人员已达921人,年工业产值増至1602万元。1956年,私营五金作坊基本实现了合作化,并进一步扩大了产品门类,增加发夹、珠针、羊毛针、铁元宝锁等品种。此后,汕头市区成立铝制品生产合作社。20世纪60年代,汕头市区开展了机械产品的研究制作,并迅速形成了生产能力,主要产品有木工专用机械、冲床、牛头刨床等。 关于市五金制品厂购置冲床的批复 1975年原澄海县二轻五金综合厂制成第一台吸湿机,产品填补了省内空白;是年7月又制成了家用电冰箱,并批量投产。从此,全市各地竞相发展家用电器产品,相继制成了各式民用灯具、电炒锅、电风扇等一系列家用电器新品种。至1987年,全市五金电器行业共有生产企业172家,职工3.5万多人;其中,手工业合作组织企业82家,职工2万多人,归属二轻系统直接管理,其余均为镇办或街道集体企业。行业产品主要分为日用五金、工具五金、建筑五金、家用电器、二轻机械五大类。 关于日用五金厂更改为汕头市五金工具厂的批复 注:本文资料来源于汕头市档案馆馆藏档案、《汕头市志》。 下一期:建国后的汕头工业——服装行业 供稿:蔡 颖 编辑:朱 琳 初审:蔡慕娟 复审:蔡素华 终审:黄海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