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一湾两岸” 可望再添城市新地标! 4月21日,市交通运输局向社会发布《跨汕头湾新通道项目(暂定名)主桥方案征求意见稿》,提供“汕头之门”与“海韵之桥”2个方案,供市民群众投票选择。 ↑ 方案一“汕头之门”效果图。 ↓ 方案二“海韵之桥”效果图。 记者了解到 我市去年底曾就这一工程跨海段提供“全桥”和“全隧”两个方案征求公众意见,阶段来,市交通运输局综合技术团队、市民网友投票及意见建议等,最终选定了桥梁方案,在对主桥方案继续优化的基础上形成了两个设计方案,并面向社会公众广泛征求意见。 桥梁方案 更具经济性功能性景观性 在桥梁和隧道两种方案中,为什么最终选定了桥梁方案? 据市交通运输局介绍,全隧方案隧道全长6.13公里,路线相对较直,且可全天候运营;但全隧方案埋深大、造价高,建设地点地质条件复杂,施工难度大、施工工期长,还需要开挖东海岸公园,影响较大,后期运营维护费用高、难度大,且限制货车通行。相较而言,桥梁方案总体经济性更佳,视野开阔,行车舒适,施工难度及风险相对较小,后期运营维护费用相对较低。 此外,作为广东滨海旅游公路规划预留的跨海通道,跨汕头湾新通道工程立足“交通+旅游”融合的发展理念,从这个角度讲,桥梁方案更能体现文化走廊、线性公园的滨海旅游概念,有利于打造全新的城市地标,助力汕头做强做实省域副中心城市功能。 市交通运输局表示,“上阶段征求意见中,全桥方案公众支持率超92%。综合经济性、功能性、景观性,最终选择了桥梁方案。” 主桥跨径 超700米刷新粤东纪录 全桥方案中,考虑到海轮通航要求,主桥主跨约720米,主跨长度刷新目前我市乃至粤东地区的桥梁跨径纪录。 市交通运输局介绍,“因跨径大,桥梁受力合理性必须作为首要考虑因素。目前正在征求公众意见的两个主桥方案,正是在这个基础上委托国际知名院士专家团队进行优化的。”经过专家团队的反复研究推敲,目前确定的两个设计方案都是斜拉桥方案,其设计、施工技术都较为成熟。同时结合汕头海湾的具体条件,斜拉桥阻水比相对较小,可以满足水利行洪要求;从建筑景观方面,斜拉桥桥塔挺拔,塔型简洁,而且在施工工期、造价等方面均占优势。 此外,此次两个方案的主塔高度分别为225米和233米,如该项目建成,将超过目前的汕头最高建筑物汕头电视塔,成为“汕头第一塔”。 两方案桥塔设计 饱含滨海文化元素 主桥主塔造型的设计,往往体现整座大桥的风格,由此备受关注。值得一提的是,目前的两个方案的桥塔设计都充满了浓浓的滨海文化元素,致力打造成汕头的城市新地标。 方案一“汕头之门” 采用经典的门式桥塔。该方案采用极简的设计手段,采用最少的线条,最简约的断面形式,勾勒出极简的力学与结构之美。“门”在中华传统文化中有丰富的意蕴,在汕头海湾之上打造出沉稳、端庄、大气的新大门,可谓是如同谦谦君子身着正装矗立于城市客厅之上,迎接着八方来客。 方案二“海韵之桥” 海洋文化是汕头重要的文化元素,该方案的设计以海洋水滴为出发点,提取其圆润流畅的元素轮廓,结合双手合十的祝福手势,以手中有水、向海祝福之构思,寄托为汕头崭新将来送上最美好祝福的寓意,呈现“海天一色、水滴为桥”的美丽画卷。 对这两个主桥方案,很多市民网友都主动发声,积极参与投票。网友“基督山伯爵”说:“方案一寓意着汕头开启幸福之门、迎接八方贤达;方案二充分展现了韵律之美,水滴造型优美典雅。两个方案各有千秋,建成后肯定是汕头新地标。”也有网友表示,两个方案有不同内涵:方案一展示着汕头的经济发展之路,简洁大方,阳刚之气,没有过多的装饰,好比凯旋门是大师之笔。方案二体现水滴,提取水之源的素材,有着平易近人的象征。网友“ABC”则认为,“汕头之门”与中阳大道、东海岸大道的桥形成互补,有不同造型的桥互补,让城市审美不落后。在网友“呜呜啦”看来,方案二的曲线造型富有韵律感,像水滴也像曲颈向上的一对天鹅,活泼而不失力量、隽永而不失大气。 三个景观台 串联最美沿海大通道 记者从市交通运输局获悉,跨汕头湾新通道项目是广东滨海旅游公路汕头段的重要组成部分,拟按国道228项目立项,将助推我市进一步融入国道网络,促进全国、全省尽快形成贯通的沿海大通道,助力汕头市打造沿海经济带重要发展极。日前,省交通运输厅已出具项目建议书审查意见,目前该局正加快推进各项工作,争取尽快完成项目建议书审批。 当前,汕头内海湾规划布局共6条过海公路通道,自西向东每3到5公里一条。跨汕头湾新通道项目的建设,将补齐城市东部片区的跨海通道体系相对薄弱的短板,同时与沈海高速公路一起形成提供差异化服务、功能互补的沿海复合型公路走廊。此外,实现市内六合产业园区、华侨试验区、综合保税区及广澳港区等国家、省重要平台的快速直接连通,为汕头走好“工业立市、产业强市”之路,在新时代经济特区建设中迎头赶上注入强大动力。 据了解,跨汕头湾新通道项目正谋划配套建设三个景观台,分别位于北山湾片区、东海岸公园梦想腾飞区广场以及东海岸公园东北角海岸等三个人群汇聚密集的地点,具体设计将结合场地实际地形和岸线条件进行。其中前两个位置与规划建设桥梁遥相呼应,能远眺海湾美景、大桥壮阔;而东海岸公园东北角的景观台则与美丽的南澳岛相对望。未来三个景观台将在形式上结合潮汕文化和相对应景点元素,打造成津湾片区和北山湾入海口的网红观光打卡点,有效串联起沿线旅游文化资源,推动文旅融合新业态的发展。 编辑:蔡梓泓 校对:林俊晓 审核:陈群 来源:汕头橄榄台(记者: 蔡晓丹) |
2014-06-23
2015-05-30
2015-03-20
2018-08-24
2015-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