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要爱,就说出来。 我们推出“广东,凭什么说爱你”特别策划。 用全新视角发掘爱上21座“粤”城的理由。 ![]() 第十九站,潮州! 一座具有1600多年历史的古城 有吃喝,有玩乐 来,一人推荐一个潮州美食吧 (留言区见) 刚到周末, 潮州市湘桥区的牌坊街, 已经人潮汹涌起来。 ![]() 这两年,潮州的旅行频频上热搜。 络绎不绝的游客从牌坊下穿行而过, 走进这座古城的腹地。 ![]() 央视的《春味》也刚刚来过。 本地人仍然热忱又淡定, 明晃晃的太阳下,街边喝着工夫茶, 三只茶杯摆成一个“品”字, 看这座千年古城如今的人来人往。 ![]() 这,就是潮州。 南濒南海,背倚凤凰山脉, 韩江水穿城而过,海域533平方公里。 这里是历代郡、州、路、府、道的治所, 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美食之都, 也是广东东部沿海四通八达的港口城市。 ![]() 当你穿过广济楼; 当你走进韩文公祠; 当你买一份咸水粿; 以及,喝上一口工夫茶时, 这座城市厚积薄发的古韵和新意, 正在身体内,缓缓流淌。 ![]() 01 以美食之名 带上10个G的胃 提起潮州,必然要提起潮州菜。 对于吃苦耐劳的潮州人来说,“吃”字当头。 结果,潮州菜烹饪技艺,被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 “潮州菜”这三个字, 代表了全球公认的最好的中华料理之一。 ![]() 鱼饭、生腌蟹、牛肉火锅、粿条…… 一大波生猛的美食代表作,数都数不完。 潮州菜,唐朝就有记载。 讲究的是食材、做工, 以及物尽其用,将风味发挥到极致的能力。 当年韩愈临潮时就曾说过—— “章举马甲柱,斗以怪自呈。其余数十种,莫不可叹惊。” 千年的时光悠然而过, 若你准备去潮州古城觅食, 一定要带上10个G的胃。 ![]() 比如,一定要吃鹅。 潮州卤鹅,全国驰名。 在潮州人的心中, 卤鹅是走多远都无法忘怀的老家味道。 ![]() 不仅饶平的狮头鹅,是经典和传奇。 街边的卤鹅店里,都有让人赞不绝口的卤水滋味。 “酒起鹅肉剁”“无鹅不成席”, 说的,也都是这里。 不仅鹅走不出潮州, 牛也走不出这里。 牛肉丸,是必吃。 无论是古城抑或新城, 到处都是手捶牛肉丸的老字号。 ![]() 每颗都经过30分钟捶打而成的牛肉丸, 承载了潮州人民自始至终对味道的决心, 和不辜负原料本身馈赠的本意。 ![]() 一口咬下去,弹牙、爆汁。 整个口腔都很满足而快乐。 牛肉火锅,更不用提。 潮州的牛肉火锅星罗棋布, 各大品牌在街头三步一间、五步一店, 灿若繁星,各有各的本领。 吃火锅时, 潮州人眼里的牛不再是牛。 而是—— 雪花、脖仁、吊龙、五花趾…… ![]() 每一口嫩滑,是外地人的惊若天人, 也是本地游子的念念不忘。 让人刻骨铭心的味道还有很多,很多。 在潮州,攻略几乎都是多余的, 街边巷弄里的小店,都是一场味蕾狂欢。 恰恰也正是这些一直坚守初心的宝藏味道, 让潮州从古至今,鲜活又治愈。 ![]() 潮州肠粉, 肠粉和花生酱的调和,是绝配、是点睛。 再配上特制的辣椒酱, 成为潮州小吃里的白月光。 ![]() 来潮州,生腌定不能错过。 肥美的生腌血蚶,蘸着蒜醋汁, 鲜而不腥,甜而清爽。 腌膏蟹则是肉质细腻, 夹带着海产特有的甘甜、咸鲜和腥香。 ![]() 自然还不能忘了粿条。 沙茶酱和辣椒酱是精髓和灵魂。 还有咸水粿、粿汁、粿肉、糕粿、红桃粿…… 潮州人以“粿”之名,撑起一张美食菜单。 ![]() ![]() ![]() 以及在街边坐下来, 就能喝上一杯的工夫茶。 为什么大家总说潮州的美食终生难忘, 大概是因为,从中不仅仅能感受到味道, 也能感受到一场舌尖上的坚守与传承。 傍晚,穿过晚风。 在老街巷一间店铺门口,喝上一泡工夫茶。 凤凰单丛的风味和口感,清爽而甘醇。 ![]() 喝的是茶,品的也是人生。 茶台如平台,茶台如人生, 这三只茶杯,在茶水的滋养下轮转。 没有人有固定的杯子, 就像,没有什么是一定属于谁的。 喝茶如此,做生意如此, 人生也是如此。 02 以文化之名 穿越历史的荣光 美食是认知潮州的入口, 文化积淀则是潮州千年古城的内核与灵魂。 潮州有累计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9项22处。 古牌坊、古府第、古民居和古井等,都随处可见。 ![]() ![]() 广济楼,潮州的文化地标之一。 也是潮州古城的七座城楼之首。 ![]() 而一路之隔的广济桥, 则是世界上最早的启闭式桥梁。 采用浮梁结合结构,东西两段是石梁桥,中间则是一段浮桥。 ![]() 最精妙的,是中间由十八梭船串联而成的桥身。 有大船要经过时,这十八梭船便会分离,之后再合龙。 因为独特且壮观, 广济桥也是众多游客的必选之地。 ![]() 到了晚上,广济桥亮起灯光秀。 倚临湖边, 灯火倒影,如梦如幻。 ![]() 而即便是白天, 沿湖边慢行,广济桥也别有一番风情。 ![]() 穿过广济门,就是牌坊街。 这是一条总长1948米,始于北宋的古老街道。 23座牌坊,如英雄般临立。 每一座牌坊啊, 都披着穿越时间而来的历史烟尘和荣光。 ![]() 游客们从牌坊下经过,拍照、打卡。 就像隔着时空和古人们对话。 若是有空闲,把这些牌坊一一数完, 其实就是潮州历史的缩影。 最早的牌坊是出现于1517年的柱史牌坊。 而最著名的莫过于十相留声坊。 ![]() 唐宋两朝,包括韩愈、文天祥在内的十大宰相曾经来过潮州, 这个牌坊,就是为他们而立。 其中,最值得一提的莫过于韩愈。 在潮州待了8个月的韩愈, 让这片土地滋养出了厚重的儒家中原文化—— 尊师重道、耕读传家、安土重迁、敬畏祖宗。 ![]() 潮州人民也非常敬重韩愈。 他们将当地的员水改为韩江, 笔架山改称韩山, 书院也叫做韩山学院。 如今的韩文公祠,天天人来人往。 ![]() 各种手工技艺在潮州得以完整地传承下来。 古建筑和手艺汇聚之地, 仿佛潮安龙湖古寨隔世穿越。 ![]() 宗祠等古建筑云集, 木雕、石雕、贝雕、嵌瓷、彩绘等潮州民间工艺荟萃。 17个国家级非遗项目,在潮州延续。 我们同样也能看到, 甭管是街边喝工夫茶的居民, 抑或出门打拼的潮州人, 都有着讲究的文化礼仪和分寸。 脸上总有着气定神闲的淡定, 胸中亦装着勇往直前的乾坤。 ![]() 现在,潮州人流最多的地方, 是粤东第一古刹开元寺和牌坊街。 人们走进开元寺探访, 而后在牌坊街游历,在西马路享用美食。 主街道和巷弄之中到处都是惊喜。 ![]() 有老字号小吃,有文化历史民居, 亦有不少非遗传承的工艺和体验工坊。 潮州木雕、手拉壶工艺、潮绣和瓷器…… ![]() ![]() ![]() 还有可以一边喝工夫茶一边看的潮剧。 悠哉妙哉。 这几年,随着年轻人和游客的越来越多, 这座低调的古城, 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 也正在迸发着新意。 03 以商业之名 如潮水向海而生 漫长的海岸线,加上温暖的季风和海流, 让潮州自古以来就具备着走出去的潜力。 爱拼、勤劳、勇敢的潮州人, 凭借自己的智慧和能力,让“潮商”遍布全国,乃至全球。 当年爱拼的潮州人远渡重洋去海外谋生, 如同潮水一般,涌向四面八方, 但极强的文化认同感, 让他们无论在哪里, 只要一句“胶己人”,就可以重新聚在一起。 ![]() 香港、澳门、马来西亚…… 处处都是团结的潮州人。 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潮州的文旅腾飞, 也有很多潮州人再从四面八方回流, 重拾千年来的文化古蕴, 建设家乡经济。 ![]() 以韩江为主轴的古城文旅正如火如荼。 依托潮州古城这一国家历史名城的深厚底蕴, 韩江碧道把广济桥等多个国家级、省级文物景点结合了起来。 推动古城保育活化的同时, 传承历史文脉,融入人文特质, 打造典雅美丽的“山水宋城”。 ![]() 仅今年春节假期, 潮州古城的文旅行业就出现了“井喷”现象, 接待游客数量达到285万人次, 再刷历史新高。 与此同时, 连结饶平县城与海山镇的三百门大堤, 改造完成。 以潮州港为中心的蓝色海洋经济带, 蓄势待发。 ![]() “中国瓷都”“中国食品名城”“中国婚纱礼服名城”自不必说, 加大物联网、大数据、5G通信等新技术赋能, 让传统产业焕发新活力, 更是现在的方向。 与此同时, 培育发展新材料、智能卫浴、生物医药、芯片封测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抢占光伏发电、海上风电等低碳产业风口, 谋划布局未来产业, 努力构建产业体系新支柱。 大家及各行业正共同携手, 一齐让这座城市悠然向前。 韩愈曾写下—— “潮之州,大海在其南。” ![]() 向海而生的潮州人, 有着大海的平静,亦有着大海的野心。 他们生活在千年的古韵之上, 没有放开坚守,没有停止奋斗, 看得见未来的光, 也踏稳了脚下的路。 来源:广东发布、南方网、GDToday 编辑:网信潮州 ![]() ![]() ![]() 识别二维码 关注我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