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汕头召开市委农村工作会议暨全面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动员大会,研究部署汕头有关工作,推动“三农”工作和城乡区域协调发展迈出新步伐。“我相信,全市上下铆足干劲、共同努力,就一定能推动汕头‘三农’和‘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工作走在全省前列,为促进全省区域协调发展作出积极贡献。”汕头市委书记温湛滨在大会上表示。 拥抱新时代,奋进新征程。笔者梳理大会报告时发现,汕头将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落实“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奋力开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新局面,确保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取得实绩实效。汕头乡村振兴任重道远,大有可为。 汕头全面落实“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奋力开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新局面。图为澄海区盐鸿镇上厝村。 守好基本盘▶▷ 掌握“三农”发展主动权 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是新发展阶段的核心任务之一。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守好“三农”基本盘至关重要、不容有失,必须坚持不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汕头是一个带有大片农村的经济特区,全市1086个村(社区)中超八成是农村和涉农社区,农村常住人口约占全市人口的77%,气候温和湿润、阳光充足、雨水充沛,农业生产基础良好,历来有“种田如绣花”的优良传统,是全国第一个“吨谷市”、广东种业第二大市,诸多特色农产品享誉海内外。不过,也同时存在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相对滞后,传统农业产业规模不大、链条不长,品牌体系不完善,耕地碎片化严重,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不彻底等问题。 汕头将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充分发挥汕头农业文化底蕴深厚、产业特色明显等优势,以发展精细农业、建设精美农村、培育精勤农民为主攻方向,抓好以乡村振兴为重心的“三农”各项工作,促进农业高质高效、农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走出一条有汕头特色的农业农村现代化之路,在农业强省建设中争当表率。 具体来说,汕头决心立足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全局大局,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切实守好“三农”基本盘,以“三农”发展的稳定性有力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牢牢掌握发展主动权。 此外,更好统筹全市的县域优势、特色和资源,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和面貌提升,推动县域强起来、富起来、绿起来、美起来,打造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潜力板”和迎头赶上的“加速器”。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做强县域支撑、培育新增长点,把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同农业农村现代化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工补农、以城带乡,增强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逐步实现工农互促、城乡互补。 汕头聚焦核心种源、关键农机装备、耕地质量等领域,以科技化促进农业现代化。 培育产业链▶▷ 聚合力守住“两条底线” 近日发布的《中共广东省委关于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决定》提出,把握城乡融合发展的正确方向,把县域作为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切入点,从空间尺度上对“核”“带”“区”进行深化细化,从互促共进的角度对先发地区与后发地区的发展进行通盘考虑,对县镇村各自的功能定位科学把握,把县的优势、镇的特点、村的资源更好地统筹起来,壮大县域综合实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持续用力、久久为功,把县镇村发展的短板转化为广东高质量发展的“潜力板”。 把短板转化为“潜力板”,正是汕头的基本工作思路之一。 据悉,汕头将围绕“一年开局起步、三年初见成效、五年显著变化、十年根本改变”目标,坚持市域抓统筹、区(县)抓工业、镇(街道)抓提升、村(社区)抓治理,突出工业园区、特色产业、人居环境、文明风尚四个重点,强化规划建设、要素配置、基础设施、生态环保、公共服务五个“一体化”,全面落实“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奋力开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新局面。紧扣重点任务,强化对标对表,把县域作为“工业立市、产业强市”主战场,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壮大,提升县城承载能力,强化镇街服务功能,深化城乡融合。坚持系统观念,深入统筹谋划,实施“创先、进位、削薄”行动,深化改革创新,释放政策效应,强化规划、土地、财政、金融、人才等要素保障。健全指挥体系,构建指挥有力、上下贯通、协同推进的工作格局,广泛发动企业、潮商、侨胞乡贤和群众等各方力量,完善常态化考核评价体系,营造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 守住保障粮食安全和防止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仍是汕头当下的重点工作之一。这两条底线,如同车之双轮,对做好“三农”工作来说缺一不可。与此同时,汕头还注重农业“固链”“延链”“强链”,培育全产业链,推动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 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的持续发力,让汕头牢牢将“三农”发展主动权攥在手中。 双轮驱动力▶▷ 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 春日暖阳下,在澄海区隆都镇金佳顺生态种养专业合作社的家庭农场,多功能气象站、土壤墒情监测站和物联网杀虫灯等设施设备运转正常。通过全天候监测和数据对接展示,立体展示农作物生产环境,这些新型设备为农业生产、农事活动提供数据支撑,以数据变化趋势精准预测农作物产量,进行耕作预警预测管理。 这是隆都镇聚力发展“数智农业”的生动实践。依托物联网等技术手段,隆都镇搭建“数智农业+智助文旅+智慧综治”三大功能平台,实现“一图知农情、一码游隆都、一屏管综治”,让广大农户从靠天吃饭转化为数字兴农的新发展格局。 农业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的基础,农业现代化的关键是农业科技现代化。汕头将强化双轮驱动,着力推动科技强农、深化农村综合改革,保障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就业增收。 科技强农方面,聚焦核心种源、关键农机装备、耕地质量、农业节水等领域,依托市农科所、汕头大学等现代农业产业技术研究平台,推动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推动形成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做强汕头种业“芯片”。发展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大力发展智慧农业,加强5G、物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在育种、种植、畜牧、渔业、农产品加工业等行业中的集成应用。 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方面,稳慎推进宅基地制度改革,探索闲置宅基地和农房盘活利用、宅基地有偿退出等机制,谋划推进农民公寓建设,解决农村住房问题。稳步推进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加快推进农村承包地流转,推动农业适度规模化现代化经营水平。大力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扶持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力争今年实现85%行政村村级集体经济年收入达到15万元以上。 办好农村的事情,实现新时代乡村振兴,关键在党,关键在党建引领。汕头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坚持四级书记一起抓,健全完善领导农村工作、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组织体系、制度体系、工作体系。坚持真抓实干,坚持“三个区分开来”,着力激发各级党员干部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坚持善作善为,强化责任担当,提高履职效能,以“钉钉子”精神把各项工作抓实抓细抓到位。 升级改造后的后沟村红色码头吸引不少游客参观。 编辑:梁浩佳 校对:林俊晓 审核:陈群 来源:汕头发布、南方日报 |
2014-06-23
2015-05-30
2015-03-20
2018-08-24
2015-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