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0754 - 88943210
  • 0
首页 潮州新闻 文化潮州 查看内容
潮州文化探源 | 吴榕青:潮州青龙庙探源
蓝色河畔 2023-3-1 21:37
4256 0
摘要: 关注“文化潮州”抢先了解潮州文化广电旅游体育资讯 关注  现今潮州的青龙庙,又称安济庙、安济圣王庙,潮州人俗称“大老爷宫”,祀蜀汉永昌太守王伉,在韩江南堤麓外,是潮州城一座最著名的古庙宇。在每年正月下 ...

关注“文化潮州”

抢先了解潮州文化广电旅游体育资讯

  关注 










  现今潮州的青龙庙,又称安济庙、安济圣王庙,潮州人俗称“大老爷宫”,祀蜀汉永昌太守王伉,在韩江南堤麓外,是潮州城一座最著名的古庙宇。在每年正月下旬“大老爷”巡游时,引动城乡士庶男女,万人空巷的盛事。

  然而,古庙的始建年代及祭祀神明至今仍存在很多谜团。青龙庙所祭祀的神明既重要又复杂,反映出来的民间与官方,土著与移民信仰的历史“层累”与“堆叠”,也是一个而饶有兴趣的学术命题,但目今研究、调查成果甚少且未深入。

  民国初年,岭东学者温廷敬在《迷信(三则)》中言:“而潮州青蛇则号曰青龙,封为安济王,而有神为蜀·王伉之说。潮之祀青蛇,古矣。而蜀·王伉则自明以来之所附会也。” (《补读书楼文集》卷五)饶宗颐教授昔年在《安济王考》一文中,又指出潮州安济庙“跨南堤,当韩江之滨,临水为庙。疑昔时此庙本祀水神,故名安济,如梅州安济王行祠者。其后别祀王伉,复仍安济之旧名耳。” (《安济王考》)此两位前贤的讨论诚为卓见,惜均未展开讨论。

  有关潮州安济庙的早期文献记载极为稀缺,现仅能以清代文献略作考证,以期对潮州安济庙的历史发展轨迹有所明了。

  今青龙庙仍存两通旧石刻匾额。一为“青龙古庙”,落款为“乾隆甲寅年阳月立”。乾隆甲寅年为乾隆五十九年(1794),可推测这是乾隆《潮州府志》修成之后的一次重修的时间。而另一“安济王庙”匾却没有落款,年代不详。

  记载潮州安济庙的最早文献是康熙《潮州府志》,仅记片言只语,“安济庙:在南门堤,乡人祈祷时,青蛇屡见梁节上,饮酒食肉,独不伤人。”该记述文字几乎全为雍正《海阳县志》所沿袭。据此,知其至迟在清初已存在,不过遗憾的是,未言明其由来及始建年代,这个问题至今仍然难于辨明。乾隆二十七年(1762)纂修的《潮州府志》记载较详:

  安济庙:即青龙庙,安济其封号也。详载《寺观》。神肹蠁灵应,潮人祷于庙者,伺其降陟奉承畏惕罔感越思。郡城南郭三河合其汇大海,承其委庙屹立堤次镇洪流,为全城护报功肆,祀固其宜也。(《祀典》)

  青龙庙:庙跨城南大堤,当韩江之冲,神素灵应,常有灵物蜿蜒凭龛次香案间,其色青,是曰青龙。倏忽隐现,土人谓见之则吉,士夫商贾过潮者咸祀之,然不可必见也。潮人睹青龙之来,辄谓神降,奉之益虔,至不敢暧昧质诸祠下。建庙时代不可考。相传神为蜀汉永昌太守王伉,诸葛征蛮,伉守城捍贼,殁为明神。前明滇人有宦于潮者,奉神像至此,号安济灵王,立庙镇水患,遂获安澜。殆《传》所称有功于民则祀者欤?……(《寺观》)

  据上可了解到的信息如下:

  1、安济庙,即是青龙庙,“安济”是官方的封号。当时古庙是位于城南外的堤防之上,韩江西岸。

  2、建庙的年代不可考。

  3、潮州本土人士特别信仰,影响所及,来潮的士人、商人都常去祭祀。

  4、其祭祀的神明有二,一是“青龙”,即“常有灵物蜿蜒凭龛次香案间”的小青蛇;二是三国时期“守城捍贼,殁为明神”的蜀国永昌郡太守王伉。传说是明代来潮州当官者奉入祭祀的。两种神明分得清楚,并未混淆。

  5、无论是青龙,还是王伉,神明的主要功能是镇压韩江洪水,捍卫全城。此外,神灵同时保护本土及外来人士平安吉祥。

  乾隆《府志》言“建庙时代不可考”,而曾楚楠考证“在未获新的更确凿的佐证之前,拟应把青龙庙定为‘明万历二十七年潮州府同知施所学建’。”(《青龙庙建造年代刍探》)似应是误解,建庙年代与王伉入祀是两回事,在时间上不能捆绑在一起。既然乾隆《府志》不能确定庙宇的时间年代,而又说是明代滇籍莅潮官员所见,可略见是庙先王伉入祀而建,而曾楚楠考订的明代万历二十七年(1599)却很可能是官方将王伉奉入庙内祭祀的时间。

史前以来潮州(闽越地)蛇神信仰的衍变

早期祀蛇的历史

  潮州祀蛇神,由来甚早。讲秦汉以前的古地理,从唐代杜佑的《通典》开始,至唐宋时期的地理总志都无一例外地把潮州划归“古闽越地”或“七闽地”。古闽越地的范围,以宋代为断代,除今福建省地外,只有其东北面的温州和西南面和西南面的潮州被列入,而今广东省范围内潮州以外的地区都被划为“百越之地”或“南越地”。实际上是唐宋时代的人对该地区区域历史文化地理归属的推测。今天,考古材料表明,约在年距今2870-3390年前,闽南、粤东一带(以晋江、九龙江和韩江流域为中心)存在一直保持着相同或近似的考古文化类型,如具有鲜明特色的浮滨文化。

  福建的祀蛇习俗发生更早,实在六朝之前,甚至可追述史前。古代福建的汉人与蛋(蜑)民长期在相当大的范围内存在蛇崇拜习俗,与福建接壤的粤东潮州亦然。关于古代福建、台湾与潮州地区对蛇的崇拜,分别已有许多细致深入的研究。福建蛇崇拜的解释,一般都认为它原为闽越人的信仰,长时间被汉人沿袭下来,并融入了福建民间信仰之中。关于古代潮州汉人盛行祀蛇习俗,黄挺认为这种风俗原是潮州土著人民的习俗,在北来汉人与本地土著融合的过程中,这种风俗被保留下来了。

  与福建毗邻的潮州在宋代至明代,民间也一直存在祭祀蛇神的习俗。以下数点亦为潮州早期祀蛇历史的佐证:

  蛇郎君故事流传的典型区域:中国著名民俗学家刘魁立先生的研究发现,“蛇郎故事在我国各省区、各民族中间,广泛流传。这一类型故事在全国从南到北各个地区都有记录。”但是该故事仍以东南地区最盛行。潮汕的故事虽然今天难得听到,可在几十年乃至一百年前是潮汕地区一个广为流传的民间。

  现代蛇信仰的遗存:在潮汕地区一带,称一种褐色无毒蛇为“黄头娘”,传说为司命公或伯公的女儿,禁止伤害它。潮汕乡间多有此说,笔者幼时即听老人如此语。

  东南少数民族图腾的印证:古代的疍民人有祀蛇习俗,明代“蛋(蜑)人神宫画蛇以祭,自云龙种。” (《赤雅》) “潮州蛋人有五姓:麦、濮、吴、苏、何。古以南蛮(闽)为蛇种,观其蛋家神宫,蛇像可见。世世以舟为居,无土者,不事耕织,惟捕鱼装载以供食,不通土人婚姻。岭东河海在在有之。” (顺治《潮州府志》) “蛋有三:蚝蛋、木蛋、鱼蛋,寓浔江者,乃鱼蛋。未详所始,或曰蛇种,故祀蛇于神宫也。” (吴淇辑:《粤风续九·杂歌》)潮州的畲族有关于始祖来源于“龙犬”或“东海苍龙”之说。

  笔者以为潮州古代汉人祀蛇习俗也可能是通过早期的福建移民,直接把这种文化印痕搬到潮州来,即是汉化闽越俗或闽越化的汉俗,早已在福建完成,不必在潮州才完成其融合的历程。

明代广西梧州青蛇的引入与三界庙的建置

  明代中期以后,蛇崇拜经过改造,其形象已成为一种性情温和的无毒的小青蛇,变得更容易为民众所接受。清代,潮州的蛇神“冠冕南面,尊曰游天大帝”;潮州城的青龙古庙,崇祀安济圣王,并辅以一种小青蛇的灵物;此外,还在城北有类似信仰的三界庙。这与明代广西西江流域的蛇信仰流播到粤东有关,与祭祀小青蛇的三界庙颇有关系。

  明末清初的民众认为,蛇神是从广西梧州传来的,谅非虚言。目前关于岭南三界庙的研究不少,可互为印证。

  光绪《海阳县志》载:“安济王庙又名青龙庙,在南门堤侧,庙创自前明。”文后原注:“相传神为蜀汉永昌太守王伉,诸葛征蛮,伉守城捍贼,殁为明神。前明滇人有宦于潮者,奉神像至此,遂获安澜。殆《传》所称有功则祀者欤?时有青蛇蜿蜒见于庙,不伤人,忽见忽没,故又名青龙庙云。”在另一处,解释道:“谨按:邑三界庙、安济庙俱有蛇神,而安济庙尤灵异。称曰青龙王,以其色青,头有王字也。然出没难测,咸同以前庙中屡见。自光绪来数岁,或仅一见。相传潮人带其香火出征,遇青蛇至,必奏捷班师,故潮人皆神之。”

作为水神的宋代闽粤赣边安济王信仰

  饶宗颐教授昔年又指出,濒临韩江边的安济庙“不独潮州有之,梅县亦有之”,今存《永乐大典》“潮州府”部分,刚好散佚了第五三四四卷,其中的“宫室(含庙、寺、宫、观等)”不得而见,所以这个史料缺环目前未能弥补。而现存最早的完整的《潮州府志》只有嘉靖版,其体例中不列寺庙。当然跟当时编纂者的意识形态有关,无疑跟嘉靖初年魏校在广东大毁淫祠(庙)有关。

  事实上,不惟粤东之潮、梅州之关系密切,潮、梅与其北边接壤的汀、赣州关系也异常密切。虽然东西横亘的南岭(五岭)山脉为今赣、粤二省天然分界线,武夷山脉又把闽、赣二省分隔开来。但是另一方面,赣江、闽江、韩江这三条中国东南的大河流,基本上发源于南岭与武夷山脉交接处,分别向北、东、南注入湖海,也天然成为沟通中国东南一隅的交通大动脉。因此,宋代的赣、汀、梅、潮四州之间不仅经济联系紧密,民间信仰与文化习俗之交流也极为频繁。该区域安济王信仰即为一典型之范例,除潮州情况不太明晰外,其他赣、汀、梅州三个州几乎在北宋都建有安济王庙,在北宋都得到“安济”的庙额,这绝非偶然,应是区域之间文化交流所致。赣、汀、梅、潮州四州分属闽、粤、赣,但因自然地理地缘构成,实际上是同一个经济、文化区域。譬如妈祖作为水神信仰,由韩江下游传播上游的汀江流域,那么潮州始建于明代之前的安济庙,非常有可能传播自韩江之上游梅州的梅溪宫(安济庙),而梅、潮二州之安济庙极可能是由赣江或闽江经由上游,越过近距离的分水岭而传播的。

  通过梳理、排比赣、汀、梅、潮州等地有关安济庙的史料,已经粗略蠡测出水神安济圣王在赣江流域下游到上游,闽江流域上游到韩江上游之间的传播轨迹。综上所述,祀蛇庙宇获得“安济”王之封号,集中在北宋末年。具体而言,在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至崇宁四年(1101—1105),闽粤赣诸位水神相继获得“安济”的封号。

“冠冕”移易:明末王伉入主青龙庙——儒家正统的介入

  大约到明清之际,潮州士人将其云南的王伉搬请进入青龙庙即安济庙,将原水神的“安济王”的冠冕套给他。庙宇的始建是不可考的,证明庙宇远早于明代,只是说在明代才将王伉的神像奉祀进来安济庙,且将原来的封号颁给他。乾隆《潮州府志》言“前明滇人(云南人)有宦于潮者,奉神像至此,号“安济灵王”,立庙镇水患,遂获安澜。”至迟在编修乾隆《潮州府志》的年代,才正式列入祀典。

  据上列资料,该庙始建年代不详;神明传说是明代云南籍来潮州官员请入祀的。安济圣王在潮州城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被尊奉为“大老爷”,为何“安济圣王”受到如此隆重祭祀,关于其来历的,传统有四种说法:

  第一,乾隆版“前明滇(云南)人宦潮者奉神像至此”说的扩展。

  据民国时记录下来的民间传说称:青龙爷是一位菩萨,在生时是蜀汉永昌府丞王伉,诸葛亮平西南时,王伉有功于国,有德于民。死后,受到川滇等处奉祀。到了宋期,皇帝就封他做安济圣王。明朝季年,有滇人官于潮州,奉安济圣王香火同来。以官府之提倡,于潮州府城南门外临韩江名叫“青龙埔”之地修建庙宇,供奉神像。庙榜书“青龙古庙”,俗遂称神为“青龙爷”,或称“大老爷”,因而有青龙出现。每淫雨水涨,则乡人群集守堤。若发现青龙游泳之处,即是处堤土,必将松溃,得知急行填筑。关系地方大事,神方行示兆,故潮人称之为全郡福神。

  第二,清官王伉私开仓救民拟献身,但最后却驾驭了蛇精,飘然到了潮州受崇拜。

  民国年间亦有传说王伉做永昌府丞时欲私自开仓赈饥,想要更快地去开仓,决定抄小路,越深山,但山中藏着噬人不择的蛇精。王伉接近蛇窟时,跪下祷祝,请求蛇精暂时让他通过,并约他事毕回来,亲自献身供其口腹。王伉开仓赈饥后,又回到小路实现诺言,到了小路,斗大的蛇头拔山倒海而来。王伉不慌不忙,一脚跨上蛇身,飘然向西而去。潮州乡民遇到韩江水涨,以顺流飘来的青色驯蛇为王伉替身,大拜而特拜。

  其实,第二个传说是对第一个传说的补充,增加了王伉在永昌的事迹。都属于神外来(云南)说。

  第三,潮州本地人谢少苍(沧)在永昌府任官,当地发生旱灾,他私自赈灾获罪被处于重刑,附近王伉庙神挽救了他。

  传说蜀汉永昌太守王伉,在一次保卫城池战斗中牺牲。明初潮州人谢少苍任永昌府官,有一次,当地发生旱灾,他未得朝廷应允便私自打开仓库,施济饥民。朝廷获悉,处曝日七天的刑罚。将罚时,头顶上空骤然有乌云遮日。疑惑中,梦见有一神明前来庇护。赦罪之后,他才知道梦中的神明竟与附近王伉庙中的王伉像一模一样。后来他将庙中的王伉及大、二夫人偶像带回潮州。适逢韩江发水,便将王伉他们的偶像供置在江沿的青龙古庙,洪水果然解除,古城安然无恙。王伉从此被推崇为“安济圣王”。

  第四说:明末潮州城南门外谢厝大族有宦游云南者,获罪发配永昌郡,但他虔诚感念安济老爷,最后脱罪被释,私刻安济王偶像带回潮州家乡,供奉于青龙埔土庙。

  据说明末潮州城南门外谢厝(笔者按:谢姓为明清以来该地之大宗族),有一名叫谢少沧的,宦游云南,因犯罪发配永昌郡。因他很相信安济老爷,心诚念坚,梦神庇护。后来脱罪释放,便自以为是安济老爷在暗中保佑。清初他回潮州时,便在云南私刻安济老爷偶像,带返潮州,供奉于青龙埔土庙之内,后来……各方善男信女,便集资为他(安济老爷)建起堂皇的庙宇。

  第三与第四个传说大同小异,与原来乾隆版最大的差异是,请神入祀不是云南人,而是到云南当官的潮州本地人。

  据曾楚楠考证,谢少沧是嘉靖壬子科(1552年)举人,原名为谢绍祖,字少沧,海阳谢良庆(正德五年庚午科举人)之孙,官至岷府长史。谢少沧并未“宦游云南”。按传说,谢少沧“建青龙庙”的时间在清初,但修成于顺治十八年辛丑(1661年)的《潮州府志》中,对青龙庙却无片言只语之记述,故建庙之“清初”,按理当在辛丑之后。说他于“清初”建青龙庙,事同子虚。总之,根据现有的资料分析,青龙庙系“清初由谢少沧所建”的传说,缺乏依据。在未获新的更确凿的佐证之前,关于青龙庙的始建年代及建造缘由,仍当以乾隆《潮州府志》所载的“前人滇人有宦于潮者,奉神像至此”的说法为准。可备一说。

  虽然王伉入祀青龙(安济)庙,但青龙神受到的重视与关注远远超过安济王。乾隆元年(1736)举人,乾隆五十八年(1793)任兴宁县典史浙江人俞蛟笔记载《迎青龙》:

  潮州土俗,以蛇之有青色者为青龙,奉之如神。每岁二月望到,结彩为舆,管弦钲鼓,舁之以行,名曰“迎青龙”。各船女郎之未经梳栊者,皆浓妆艳服,扮剧中故事,随神游行,望之灿然,如锦始濯,如花始发,艳心眩目,莫可名言。纨绔子弟,裙屐少年,争备金缯,择佳丽者,以次给之。受者名曰得标。得标多者,声名噪甚,即有大腹贾不惜千金,为制衣饰,与之梳栊。(《梦厂杂著》)

  清嘉道间,寓居于潮州城的粤东诗人黄钊作有《神弦》二首,其一《青龙神》诗曰:“潮人奉神曰若禹。”可见潮人之重视程度及奉祀级别之高。

  《清史稿》记载了咸丰年间(1851-1861年)全国各地受到中央认可的神明有:“临淸、东昌、河南正阳关并祀金龙四大王,……潮州祀安济王汉王伉”。

  因为有了中央颁布的合法“祀典”,故清代后期青龙(安济)民间信仰在潮州城更为兴盛。道光、咸丰两任海阳县令的陈坤有诗云:“灵爽当年处处闻,闾阎百万护慈云。喧传箫鼓神游早,共喜收成有十分。”诗后注曰:潮郡南门外有青龙庙,相传祀蜀汉时永昌太守王伉,甚著灵异。每年正月卜期出游,以时之迟早决岁之歉丰也。

  清代乾隆年间,安济庙与青龙庙合流为一处;而到清末时,安济王与青龙王已混合为一体了,甚至可以说,将南方原始蛇的信仰与宋代水神的封号安济王,加在王伉公身上了。“安济庙”为潮州城最重要的庙宇,民众称为“大老爷宫”,故而王伉公被称为“大老爷”。

  至于清末,其游神赛会达到极盛。有当时《岭东日报》实录如下:“郡南青龙古庙,所祀为安济圣王,每岁出游,最为热闹。……是夜,城内夜游烟火花灯烛天震地,加以鼓乐喧阗,左顾右盼,应接不暇。”

  青龙庙即安济庙的始建年代及具体演变等很多问题,到目前为止,仍然隐昧不明。如青龙庙与安济庙哪个先建置,后又何时合而为一空间而两匾额共存。这些问题都有赖于以后史料的挖掘。虽则如此,目前可以初步推断的是:青龙(安济)庙在明代之前已存在了,在不同时期由若干种不同的主祀神明,在这同一个空间进行叠合与互动。其最底层的本土信仰理所当然是蛇神,由原始的大蟒蛇至明中后期衍变为温和的小青蛇;其中间层信仰是宋代闽粤赣边共同得到官方敕封的水神“安济圣王”;最后至清乾隆年间,才将其冠冕加在蜀汉时期为国忠勇牺牲的王伉身上。至此,才算完成了其被官方列进“祀典”的资格。






☆ END ☆来源:潮州日报
mpvideo

video: https://mp.weixin.qq.com/mp/readtemplate?t=pages/video_player_tmpl&action=mpvideo&auto=0&vid=wxv_2187875700064518145
往期精彩



戳这:回眸2022 | 守正创新文化兴潮 盛事谱写发展华章



戳这:2023年“元旦”假期潮州文化旅游市场稳定有序



戳这:潮州市2023年春节文旅系列活动启动,上百项活动邀你来“打卡”



戳这:春节假期,潮州文广旅体人奋战一线,营造多彩文旅市场



戳这:火火火,潮州2023年春节文旅市场客流量创历史新高



潮州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公众号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抢先了解潮州文化广电旅游体育资讯



潮州市文化市场版权纠纷便民服务投诉渠道

投诉电话:12345

受理举报投诉邮箱为:

czxcbcbbq@163.com、zfyd2120131@163.com

潮州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扫黑除恶举报方式

举报电话:0768-2120383

传真电话:0768-2120380

电子邮箱:czswgltj@126.com

举报地址:潮州市新洋路民主大厦六楼潮州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

邮政编码:521000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全部评论
快速评论

关于我们|帮助中心|法律声明|诚聘英才|联系我们|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APP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3, Hepan.com Cloud.    Powered by hepan.com Discuz!X3.4    粤B2-20080418 粤ICP备11103827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54-88943210 举报邮箱:help@hepan.com 粤公网安备 44050702000900号

GMT+8, 2024-11-23 15: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