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1月5日开幕的汕头市十五届人大三次会议上,政府工作报告对创新工作提出要求:凝心聚力全面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 细数过去一年,汕头科技支撑能力得到明显提高:化学与精细化工省实验室园区启用,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挂牌运行;产学研“面对面”活动推动本地企业与31所高校、科研院所实现对接;新增国家级众创空间1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家、高企认定255家、科技型中小企业534家,突破性获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项…… 进入2023年,创新动能不足仍是亟须破解的短板和弱项。谋划建设汕头科学城,力争高新技术企业总量达800家,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新的一年,汕头“拼创新”有章法,不含糊。 建设高能级创新平台,培育高水平创新主体 创新非一日之功,而是长期的积累和沉淀,汕头要继续做好创新工作,为走好“工业立市、产业强市”之路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其中,创新平台是科技创新的基础支撑。汕头提出建设高能级创新平台,并将谋划建设汕头科学城写进政府工作报告中。 目前,汕头拥有汕头大学、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与化学与精细化工省实验室等创新平台,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发挥这些高校、科研机构科技创新和转换动能,优化市大型科学仪器共享服务平台,支持创建更多重点实验室、新型研发机构。 日前,化学与精细化工省实验室首家孵化企业获全国创新创业大赛纳米专业赛第一名,这一亮眼成绩写入了2023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足见含金量。 正是无数这样的创新企业主体,构成了汕头科技创新生态的蓬勃活力。企业强,汕头强,持续培育高水平创新主体是汕头新一年创新工作的重点。汕头提出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行动,深入开展科技型企业“3+N”服务,力争高新技术企业总量达800家。 截至目前,汕头高新技术企业总量超600家,汕头要在一年内新增近200家,既有魄力又有压力。 提升服务效能,让创新者有回报、有保障 2022年1月,科技部批复支持汕头市开展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汕头市迅速出台《汕头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全面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的实施意见》《汕头经济特区科技创新条例》《汕头市关于加快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的若干政策措施》等相关政策,为汕头市科技创新提供强大的政策保障,增强创新发展“软实力”。 政策条例出台,落实到位才是关键。长期以来,有一些企业不敢创新不愿创新,或是为市场和技术的不确定性担心,或是考虑创新成本会大于收益存在风险,或是忧虑知识产权保护会跟不上。汕头市政府工作报告提构建高效能创新生态,正为了更好地保障企业科创主体。 新的一年,汕头提出推动高效率协同创新——提升科技服务效能,主动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持续开展产学研“面对面”交流。强化知识产权保护,让创新者贡献有回报、权益有保障。 此外,汕头将实施创新型城市建设“30条”,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大力实施质量强市战略,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加强质量品牌建设;完善人才引育体系,加快引进和培养一批科技创新团队,落实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加强对青年人才的激励培养。 编辑:梁浩佳 校对:林俊晓 审核:陈群 来源:南方+(记者:余丹) |
2014-06-23
2015-05-30
2015-03-20
2018-08-24
2015-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