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澳深澳湾水清沙白,生态浮球形成“海上彩练”。南方日报记者 张伟炜 摄 三江出海口处,汕头依海而生、因港而兴,向海掘金是新一轮高质量发展的重点。近日,汕头市政府官网公布消息,汕头市申报的“广东汕头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工程项目”脱颖而出,以第三名的优异成绩成功入围2023年中央财政支持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工程项目,成为继汕头市南澳岛蓝色海湾整治行动项目后又一个中央资金支持的海洋生态修复项目。 据了解,该项目总投资6.08亿元,其中获得中央财政资金支持3亿元,另3.08亿元为地方财政配套资金。这意味着,在“生态立岛”发展思路中,汕头海滩生态改造、养殖入海排污治理、海岛受损点修复等工作获得有力支持。 作为粤东沿海经济带的重要增长极,汕头全市拥有海域面积约4424平方公里,大陆海岸线长217.7公里,南澳县为全省唯一的海岛县,不仅饱含丰饶富美的海洋财富,也蕴藏着向海图强的城市梦想。根据部署,南澳县将找准发展方向和路径,坚决落实“工业不上岛”,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深刻认识“保护也是发展”,保护好海域沙滩、亲水岸线、海陆交界区域的自然环境,留住优势资源、预留发展空间。 拟完成生态修复海域20.21公顷 素有“潮汕屏障、闽粤咽喉”之称的南澳岛地处粤东海面,位于高雄—厦门—香港三大港口的中心点,濒临西太平洋国际主航线,于2000年被批准为省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 随着南澳大桥的通车,南澳旅游业迎来“井喷式”的发展,到2021年,进岛游客已超过802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6.9亿元,十年间实现了近10倍增长,生蚝、紫菜等当地优质农产品需求量也不断增多。立足资源特点和生态优势,南澳在发展以旅游业为主导的生态型海洋经济区,形成了滨海旅游、生态养殖、风电工业和对台经贸的特色产业经济发展的同时,对当地生态保护提出了新的考验,特别是牡蛎养殖污染及青澳湾等地旅游开发带来的污染问题一度突出。 按照“生态立岛、旅游旺岛、海洋强岛”工作思路,近年来,汕头落实生态保护优先,先后开展了南澳岛蓝色海湾整治行动项目、美丽海湾(青澳湾)生态建设项目。回望2019年,汕头南澳岛蓝色海湾项目竹栖肚湾段整治修复工程完成了沙滩保护恢复、景观带及岸线生态恢复保护、观海廊道和景观节点建设等施工内容,顺利通过交工验收,成为汕头南澳项目首个通过验收的湾段。随后,南澳岛蓝色海湾项目成功入选广东省届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十大范例。经过几年的建设和努力,南澳岛海洋生态环境得以大幅改善,曾经“水清岸绿、滩净湾美”的景色重现。 以压力倒逼提升发展质效,聚焦重点问题,本次入围的“广东汕头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工程项目”具体包括南澳岛前江湾海岸带生态与减灾修复,开展沙滩、牡蛎礁修复及海堤生态改造;深澳湾综合整治,全面提升深澳湾综合服务水平,开展沙滩修复、海堤生态改造、养殖入海排污治理、渔船及其临时停泊区整治、大溪主流域综合整治;青澳湾美丽海湾示范建设,开展沙滩修复、沙生植被带恢复、生态护岸建设等;南澳岛体受损点修复等项目,开展坡面工程、植被修复等。 据悉,项目拟完成生态修复总面积44.5公顷,其中海域面积20.21公顷,保护修复海岸线长度5.12千米,海岸带整治修复面积1.28公顷,修复海岛1个。项目在地形地貌、水文气象、生物生态等适宜性评价的基础上,开展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建设,构建蓝色生态屏障,恢复海岸带生态系统服务,发挥海洋生态系统防灾减灾功能。 培育海洋经济发展新动能 向海而生提能级,经略海洋立潮头。“坚持保护也是发展”这一思路,不仅站在经济、文化、生态融合的高度,统筹布局海洋资源,更站在兼顾历史和现实的视角,赋予向海图强以更高的时代意义。汕头抓住广东省蓝色海洋发展机遇,不断强化科技兴海、创新驱动的新思维,培育壮大海洋经济发展的新动能,在经略海洋方面形成了自己的优势。 南澳县南部海域的勒门列岛附近拥有丰富的海上风电资源,属海上一类风电场。广东省第十三次党代会作出“建设汕头国际风电创新港”的重要部署,《广东省海洋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建设粤东千万千瓦级海上风电基地,汕头发展海上风电产业迎来史上空前机遇期。南澳积极发展无污染可再生新能源、节能项目,引入华能、中电、广东电力等单位共同投资建设风力发电厂。 省重点建设及粤东地区第一个顺利开工投建的海上风大唐南澳勒门I海上风电项目就坐落于此。“项目建成后,与相同发电量的常规燃煤火电机组相比,每年可节约标煤约24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45万吨。”大唐汕头新能源有限公司总工程师王体表示,项目预计年发电量7.51亿度,产值5.65亿元,为促进汕头能源结构升级,加快构建“三新两特一大”产业发展新格局具有重要意义。 调整产业格局,南澳还着力打造蓝色牧场与海洋特别保护区,加大科技创新力度,积极发展新型生态养殖模式,建成全国最大的县级太平洋牡蛎养殖基地和全省最大的藻类养殖基地。通过鼓励群众发展藻类养殖和深水网箱养殖等一系列措施,减少养殖业对海洋环境的污染,使近年来南澳海域很少发生过赤潮,海水水质一度基本达到国家一、二类标准。素有“海上大熊猫”之称的中华白海豚经常光顾附近海域、海上生态浮球形成的“彩练”成了水域环境向好的真实写照。 在最新公布的《汕头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将以打造南澳5A级旅游景区为宗旨,加快南澳环岛路慢行系统和南澳祥圆公路建设。推进南澳县环岛旅游停车系统及客运站场项目,优化旅游景区配套停车设施,打造具有南澳特色的旅游产业。建设滨海生态旅游项目,作为“国家4A级旅游区”和“广东最美丽的乡村”,南澳县以创建“中国旅游强县”为目标,积极发展海岛观光游、渔村风情游、沙滩戏水游、历史文化游、森林观赏游、海底探秘游、海上垂钓游等项目,同时加快文物发掘保护和传统文化的发掘整理。 产业发展有基础、文化发展有根基,依托新优势,汕头进一步统筹整合所有资源要素,吹响进一步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的新号角。接下来,汕头将加快推进项目实施,完善项目实施有关制度,严格项目资金使用、质量监管,以点带面推动全市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工作,着力提高生态防灾减灾能力,逐步改善近岸生态环境和景观环境、提升岸线资源价值,稳步推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社会经济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奋力打造美丽广东的生动样本。 编辑:林则煌 校对:林俊晓 审核:陈群 来源:南方日报(记者:吴利婷) |
2014-06-23
2015-05-30
2015-03-20
2018-08-24
2015-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