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阳贵屿篇 潮阳区贵屿镇是一个人文底蕴深厚的古镇。改革开放以来,当地侨居海外的乡亲及在国内各地的乡贤,十分热心支持家乡的教育事业,踊跃捐款捐物回报家乡。据不完全统计,该镇的贵屿中学、华美初级中学、华美小学、玉窖小学、桃源小学、南安小学、凤新小学、凤港小学、山联小学、山前小学、石峡小学、佳安小学等12所学校,累计收到海外侨胞及国内乡贤捐资建校的资金达6631.304万元。 贵屿中学百年蝶变焕新颜 潮阳贵屿中学是一座由私塾学堂转化、发展起来,历经世纪变迁的学校。学校占地30多亩,建有教学楼、办公楼、实验楼、图书馆、田径运动场、篮球场、排球场,拥有电脑室、多媒体教室、电子备课中心等配套设施。校园整体布局井然,处处鸟语花香,洋溢着和谐文明的气氛。 华侨乡贤捐资兴学早有传统 在新中国成立之前,出身于贵屿华美村的旅泰华侨陈耀衢,就曾先后于1911年和1927年捐出巨资,支持贵屿中学的前身界河中学的兴办。1947年,同样是出身于贵屿华美村的实业家陈伯瑜,除了出资在贵屿兴办平民学校和女子学校外,还到贵屿中学的前身界河中学执教。由此可见,贵屿早就有华侨及乡贤关心家乡的教育发展和捐资兴学的光荣传统。因此,在祖国实施改革开放政策以后,广大华侨和乡贤面对祖国发展大好形势,更加热心于帮助和支持家乡学校的建设。1995年,乡贤陈伯瑜的女儿、旅美华侨陈素秋,就为了纪念她的父亲陈伯瑜,嘱咐她的子女回到贵屿中学捐资5万美元,建了一座称为“陈伯瑜纪念楼”的教学楼,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 乡贤接力延续侨校风采 传承先辈华侨乡贤捐资兴学的传统,从贵屿走出去的年轻一代在事业有成之后,也都纷纷回乡支持梓里的公益事业。贵屿乡贤、深圳信利康集团董事长陈少青,就于2016年回乡创立了一个旨在助教助学的信利康基金会。这个基金会从创办至今已七个年头,累计发放奖教奖学金200.9万元。去年,基金会到贵屿中学组织一场活动,发现学校学生宿舍不足和功能教室配套不齐全的情况,为了帮助学校解决这个发展的“瓶颈”,即由陈少青本人捐资1500万元,同时发动其他的热心乡贤庄和忠、李奕娜、陈佩娟、李文才等捐资550万元,共同为学校建设了一座楼高五层的毓秀楼。2022年5月,毓秀楼建成交付使用,占地面积18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6400多平方米,配套了学生宿舍、图书馆、食堂、礼堂等功能设施,并为内宿的学生提供了600个宿舍床位,大大改善了学校的办学条件和学生的住宿条件,有效地促进了贵屿中学办学质量的提升。 贵屿华侨、乡贤热心公益、捐资助学的爱心义举就这样代代相传,蔚成风气,使贵屿的教育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为凤港和南安两所小学 捐出工资的村书记 凤港小学的前身是凤老小学,1952年创办,开始设于卢氏大宗祠内,后经改造并更名为凤港小学,但校舍仍为简陋的平房结构。 2000年,凤港村村委会经多方集资,主要是依靠旅外侨胞和乡贤卢美凤等的慷慨解囊,共筹集了140多万元将平房式校舍改建成四层楼房的校舍。新的学校总占地面积5120平方米,配备了标准教室、教师办公室、多媒体教室、计算机室、音乐室、美术室、科学实验室、心理咨询室、图书室,同时建有200米环形丙烯酸跑道和篮球场等设施,使学校的环境初具现代化学校的水平。 2017年,为了促进教育事业的更好发展,凤港村的各界乡贤又捐资160多万元,成立了公益教育基金会。在这些捐款的乡贤中,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凤港村的现任书记和村委会主任卢德元。他年轻时到深圳创业,在事业有成之后回到村里当选上书记,一直秉持“再穷不能穷教育”的观念,千方百计改善村里小学的办学条件,努力提升学校的办学质量。在筹集资金兴办公益教育基金会的时候,卢德元更拿出他担任书记三年的工资十一万多元,再自掏腰包凑足12万元,全额捐给基金会。卢德元这种心系教育,为家乡的建设和发展尽心尽力尽职的行为,深受村民们的称赞和拥护。 无独有偶,同样创办于1952年的南安小学,开始也设在南安村的杨氏宗祠。1986年3月,南安村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由香港同胞杨焕波带头捐资,共筹得资金90万港元重建新校舍。1987年12月,新的校舍竣工建成,占地面积1850平方米,建筑面积3380平方米,三层高的教学楼房顶还装饰了琉璃瓦,十分典雅漂亮。在南安小学重建和办学的过程中,南安村的领导同样给予充分的支持。村现任书记杨潮池,每年都把自己的7.2万元工资全额捐出,还另外拿出自己的钱凑足10万元,用来为村里办三件好事:一是为村里70岁以上的老人发放慰问金,二是为学校颁发奖教奖学金,三是奖励村里考上大学的学生。杨潮池这样做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支持学校的发展,激励学校办好教育,培养出更多的人才。 凤港村的卢德元和南安村的杨潮池,作为村一级的基层干部,为村的集体利益和教育事业发展乐于奉献,这种精神受到村民的广泛赞扬。 旅泰侨亲陈兴勤 积极推动华美中小学校建设 贵屿华美小学原来设在村里的陈氏宗祠,华美初级中学则设在河头祠堂。这两所学校都是在旅外侨亲的捐助下,搬出祠堂,走进楼房的。 当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暖祖国大地,旅居海外的华侨乡亲开始陆续回乡探亲,其中就有旅居泰国的贵屿华美人陈兴勤。陈兴勤1929年出生于贵屿华美的新河头。抗日战争时期,他和母亲、弟弟前往泰国,与早年到泰国谋生的父亲陈丙申团聚。为谋求生计,他在泰国当过搬运工、卖炭工等,后来经过多年奋斗成为泰国最大的鸡肉、饲料供应商和鸡肉出口商,被誉为“泰国农牧业大王”。 客居泰国的陈兴勤一直心系家乡。1982年,当他得知家乡的教育事业基础薄弱,便与陈式金、陈英彬、陈献洲等众多华美乡侨胞联合,捐资40多万元兴建了华美华侨学校。这座学校于1983年竣工投入使用后,使华美乡的教育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1991年春,陈兴勤再次回乡省亲,了解到随着经济的发展,家乡的中小学校舍又跟不上时代的需要,于是多次召集旅泰、旅港的华美乡亲开会,一起商讨为家乡捐资办学的事宜。会上,陈兴勤带头表态:“支持家乡的教育事业,我能出多少力就出多少力。”会后,他即携同自己的兄弟一起共襄盛举,先后捐资1300万港元兴建学校。其他侨亲也纷纷响应,积极参与,并请来汕头设计院的工程技术人员进行规划设计。经过两年多的建设,新的学校在1993年底落成投入使用。新校占地4万平方米,学校主楼高五层,配备有教室、图书馆、教师办公室及宿舍、大礼堂和食堂等,美轮美奂,雄伟壮观,可同时容纳中小学一起办学,为华美乡的莘莘学子提供了优越的学习环境。但随着乡村经济的发展,同时也为了便于管理,华美中学于1997年搬迁至1983年先行建成的华美华侨学校,与华美小学分开办学。及后,华美村的华侨乡贤再次踊跃捐资,并在当地党政部门的支持下,于2008年8月建成新的华美初级中学。这所新的中学占地面积18650平方米,总投资1450万元,其中有788万元资金为陈创文等220位华侨乡贤捐出。 旅泰侨亲陈兴勤热心家乡的公益事业,在推动贵屿华美小学和华美初级中学的建设中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荣获汕头市荣誉市民称号。 贵屿华侨乡贤 崇文重教繁花似锦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潮阳区贵屿镇有着崇文重教的优良传统。改革开放以来,贵屿镇的广大华侨乡贤持续关心家乡的教育事业,为改善村镇学校的办学条件,促进学校教学质量的提升尽心尽力,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成果。 玉窖小学 玉窖村客居香港的同胞庄德茂,1925年出生于村里的一户农民家庭,年轻时到香港当木匠,后来创办了“德茂集团(加拿大)有限公司”、“德兴楼大饭店有限公司”等6家企业。1978年,庄德茂回乡探亲,看到村里的孩子们依然在老祠堂上课,心里很是着急,认为这种情况必须加以改变。于是,他与在港的宗亲们商量,提议为家乡捐建一所小学,大家能捐多少就捐多少,最后由他包底统揽完成。1985年,庄德茂捐出人民币84万元,在该村新建一座占地面积7685平方米,建筑面积2520平方米,可容纳800多名学生就读的两层楼校舍,解决了全村小学生的读书问题,结束了村里在祠堂办学校的历史。 桃源学校 桃源学校原名贵屿新厝小学。2008年,乡贤庄楚雄见原来的校舍危旧漏雨,即带动多名热心的乡贤慷慨解囊,筹集了1080万元资金,于2013年动工兴建新校舍,至2015年6月建成投入使用。新校园占地面积约25亩,建筑面积10500平方米,其中小学部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初中部建筑面积5500平方米。学校配套可容纳200人的多功能室,以及计算机教室、美术室、音乐室、科学实验室、图书阅览室、体育活动室等,运动场区还建有200米环形橡胶跑道、篮球场、羽毛球场等体育设施。整个学校设施配套齐全,校园文化气息浓郁,学生课余生活丰富多彩,学校得到健康、和谐、稳步的发展。 山前小学 1991年,山前村的干部组团赴泰国和香港等地拜访旅外的乡亲和港澳同胞,和大家一起商谈捐资兴学之事,得到各地乡亲的大力支持。香港同胞郭恒达,泰国侨胞郭华文、郭华阁等16位乡亲,一共认捐了人民币83万元给村里兴建山前小学。2004年,香港同胞郭恒达、郭迪麟等,又再捐资人民币148万元、港币163万元扩建学校校园。经过这一次扩建以后,山前小学的占地面积达到7892平方米,建筑面积3800平方米,基本满足了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2022年4月,又有乡贤郭大和、郭暹河、郭暹潮、郭暹池、郭暹溪各捐资1万元,改建了学校大门前的水泥道路,使学校的整体环境得到进一步的改善。 石峡小学 石峡小学原来处于小北山山脚下的老屋群中,由几间低矮阴暗的土木结构平房组成,办学环境很差。1997年8月,石峡村由乡贤集资在村的东畔新建了一所小学,其中乡贤郑江龙一人就捐款38000元。新的学校占地面积4200平方米,主体教学楼为二层钢筋水泥混合结构建筑,面积为960平方米,可满足6个班级的学生就读。后来随着时代的发展,郑昌明、郑珠明等乡贤于2015年又筹集资金44万元,在政府部门的扶持下加盖了教学楼的第三层,扩建了多功能室、图书室、美术书法室和电脑室等设施。2016年,石峡村成立了以乡贤郑淑明为会长的石峡村教育基金会,筹措了20多万元的教育基金,用于学校聘任代课教师,使学校的教学工作得到正常开展。 佳安小学 2000年,乡贤杨强汉慷慨捐资80万元,加上市、镇拨款15万元和村集体筹集的资金,动工兴建了佳安强汉学校。学校于2002年3月竣工,建筑面积2338平方米,拥有二层教学、办公综合楼一幢,配套了美术室、音乐室、体育器材室、图书室、计算机室、科学实验室,以及100米直跑道、篮球场、羽毛球场等体育设施,基本满足了现代教学的需要。 来源:汕头融媒集团 往期推荐 更多精彩 欢迎关注 传承华侨文化,增进情感认同!这些潮汕习俗深深影响了华侨的生活…… 汕小布:请帮小布转发这篇文章吧! 公众号/新浪微博/南方+/今日头条 @汕头政务发布 |
2014-06-23
2015-05-30
2015-03-20
2018-08-24
2015-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