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这几本书的时候,感到如获至宝。它们的到来,将为东仙社区建设‘最美侨村’添上生动的一笔!”潮南区侨联主席张嘉慧从办公室书柜中拿出几本书,喜上眉梢。这几本书,正是与潮南著名侨领郑午楼有关的文集或传记,每本书的印刷版式、字体都充满年代感。 东仙社区位于汕头市潮南区陇田镇东北部,是著名侨乡,拥有近260年历史的东里古寨就坐落于该社区。近年来,东仙社区按照保护与发展并举的原则,通过对东里古寨进行保护,以及对社区环境的绿化美化,为乡村留住乡愁。同时,借助省级新农村连片示范建设的契机,社区党委发动在外华侨和乡贤助推家乡振兴发展,通过筹措资金2000多万元,先后完成道路改造、环境卫生整治以及桥梁、健身公园和老年人活动中心等32个主体工程项目,让村民享受新发展红利。 东仙社区。南方+ 张伟炜 拍摄 今年以来,汕头明确开展文化引侨、政策惠侨、经济聚侨、平台联侨“四项行动”。笔者近日在东仙社区走访时发现,当前依托侨乡优势,该社区正以建设“最美侨村”为抓手,着力挖掘提升侨乡文化内涵,融合人文侨史,汇聚侨胞力量打造“侨胞之家”等,以此留住侨胞的乡愁记忆,让美丽侨村焕发新时代风貌。 跨越山海 报效桑梓展现侨胞家国情 “广大沙陇(陇田旧称)籍海外侨胞情系桑梓、心系家乡,是东仙建设发展的重要参与者和不可或缺力量。”东仙社区理事会会长郑创德感慨道,从他懂事起,对发生在身边关于“侨”的记忆就很深刻。在他看来,侨资、侨力早已成为社区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郑创德今年80岁,担任理事长已近20年光景。他自家并无华侨亲友,对于华侨的记忆都是与街坊邻里相关。“1944年前,东仙还属沙陇乡,大家生活条件比较艰苦,许多人为了养家而背井离乡到泰国谋生,有的去做搬运工,有的去橡胶农场当农民,有的在街头巷尾摆摊做点小生意,赚了钱就寄物资回老家。”郑创德说,过去许多人就是沿着练江走水路到海门,再到汕头,又从汕头乘搭轮船过番去暹罗谋生。郑创德清晰记得,1968年因家乡粮食紧缺,许多在外华侨随即寄送物资如面粉、食用油给家乡亲人。“当时都是走水路运输物资,郑午楼博士一共有两艘船过来,其中一艘船开往家乡,他还随船一起过来,令人十分感动。”郑创德回忆说,那时候看到一袋袋面粉被搬下船,在场的许多人都鼓掌欢迎,有的侨眷早已泪流满面。这些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显得尤为可贵,那时的他心里满是羡慕。难忘的不只是“吃”,还有“行”。“报效桑梓一直是刻印在侨胞心中的符号。”郑创德说,那时候华侨就已意识到“路通则财通”的道理,大概在1978年,在外华侨就以郑午楼为代表,投资兴建乡道“东里路”。如今的省道S237新和惠公路东仙段旁竖着一块写有“东里村”的石牌,就是彼时东里路的起始标志,东里路也成为村里最早由华侨出资修建的路。后来,侨胞郑克江捐资近250万元,建设草埔向南路,完成路灯、绿化等配套设施。 反哺故土 侨资侨力助推家乡谋新篇 漫步在东仙社区,一个开阔的健身公园映入眼帘,绿草如茵、鲜花朵朵、人来人往;绕着一方水池走过四五米长的东里桥,来到了东里古寨围墙脚下,沿着寨墙而行,就来到了正寨门。郑午楼的故居就在寨内西侧寨墙下的一间房,至今保存完好,郑午楼小时候曾在这里生活过。 “早前,古寨前方全部都是一个个不规整的菜地,寨前池也没有栏杆,村民的生活垃圾随意堆放在路边,一遇雨天就被雨水冲进池里,环境那就一个脏哟。”郑创德说,农村人居环境长期存在脏、乱、差局面,农民群众环境卫生观念和生活质量也不高。 2005年,郑创德陪同社区老书记飞往泰国拜访华侨,“用现在的话,叫‘招商引资’,这不,后来热心华侨投资一共捐资200多万元作为启动资金建设东里健身公园,即把古寨前面的菜田变作公园,优化村容村貌的同时提升村民生活质量。” 说干就干,不久之后,一个个不规整的菜地摇身变成一个大公园,公园不仅种上了花草,还有水泥地面、凉亭、路灯等,在当时来说并不多见。 富裕起来的海外乡亲为家乡建设出钱出力,谱写了一曲曲动人赞歌。在这其中,家乡孩童的教育,往往是东仙海外乡亲们最为关注的。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以郑午楼为代表的旅泰侨胞号召在外侨胞及旅港同胞多多关注家乡教育,让家乡的孩子遨游知识的海洋。 1980年以来,郑午楼先后捐资助建沙陇东仙华侨学校、兴建东仙华侨学校“子彬楼”、“霭霞楼”;捐资兴建沙陇东仙小学;捐资兴建东仙改水工程、助建沙陇镇自来水工程;捐资铺筑东仙村道、修石篱;捐资助建沙陇中心医院;捐资兴建管理区办公楼;倡导发起泰国华侨报德善堂同仁捐资兴建大峰祖师亭及大峰纪念馆等。 “1980年以前,家乡的几个祠堂就有学校的功能,村民的小孩都在祠堂里读书,东仙华侨学校建好后,村里终于有个正式的学校,大家能够集中在一起读书了。这离不开本村侨资侨力的大力支持!”回忆至此,郑创德感慨万千。 凝聚侨心 “侨胞之家”拥抱游子 随着各类惠民项目建设相继落地,东仙社区面貌日新月异。作为海外乡亲魂牵梦萦的精神家园,侨村的建设、发展,时刻牵动广大侨胞的心。 随着各类惠民项目建设相继落地,东仙社区面貌日新月异。南方+ 张伟炜 拍摄 今年4月中旬,潮南区委统战部部长郑晓洁在调研东仙社区时表示,建设“最美侨村”是凝聚海外华侨华人的重要工程,要结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挖掘提升侨乡文化内涵,突出“侨”特色,擦亮“侨”品牌;要融合东仙的人文侨史,精心打造“侨胞之家”,建立健全“侨小二”服务机制,拓展引侨联侨惠侨聚侨新平台;要加强侨村宣传,尤其是加大对海外乡亲的传播力度,动员海外侨贤支持“最美侨村”“侨胞之家”创建工作,切实做好新时代“侨”的文章。对于东仙社区而言,“最美侨村”创建工作中,即将启建的“侨胞之家”平台将会是浓墨重彩的一笔。“要让华侨记得住乡愁,必须做好‘聚’字文章。”潮南区侨联主席张嘉慧说,为适应新时代新要求,紧密联系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传承保护和宣传侨乡文化,潮南区侨联结合潮南实际,创新思路建设了“侨胞之家”,这里是汇集侨力侨智、凝聚侨心民意的重要阵地,展示侨务工作者形象的示范窗口。从《东仙社区“侨胞之家”布置风格方案》来看,“侨胞之家”将设在社区老年人活动中心,设置“联侨厅”“聚侨室”两大功能厅,前者主要展示东仙社区的发展及侨胞贡献,后者涵盖办公及接待功能,展示社区侨务工作内容。目前,该设计方案已确定,不日将启动建设,力争于年底前建成开放。“联侨厅不仅有形象墙展示,还有东里古寨介绍、实物陈列柜、侨胞芳名录和著名侨胞照片及文字展示等。三个月前我委托泰国华人青年商会寻找关于郑午楼博士的几本书,届时也将存放在联侨厅。”张嘉慧捧着书,视若珍宝。这几本书分别是《郑午楼传》《郑午楼博士嘉言录》《郑午楼博士研究文丛》《郑午楼博士纪念册》,漂洋过海最终于6月2日送达她的手中。在张嘉慧看来,“侨”是家乡发展的财富、潜力和希望,要做大“侨”文章,凝聚侨心侨力,维护广大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合法权益至关重要。对此,汕头早已走出实质性步伐。据了解,2020年12月,潮南区侨联联合潮南区法院挂牌成立“涉侨纠纷诉调对接工作室”,为侨界群众化解矛盾纠纷,为侨资企业发展保驾护航;今年6月14日,潮南区司法局、潮南区侨联携手成立“汕头市潮南区司法局驻侨联法律服务站”,为有需要的侨界群众,侨资企业、港澳台投资企业提供热情、专业、优质的法律服务,合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来源 | 南方+ 编辑 | 陈泽嘉 在这里 看懂潮南 更多资讯请关注“最潮南”APP |
2014-06-23
2015-05-30
2015-03-20
2018-08-24
2015-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