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古建筑营造技艺是一门古老的传统技艺。潮汕历代建筑工匠在长期的营造中积累了丰富的技术工艺经验,在建筑布局、建材的选用、施工控制、构件制作诸方面,形成了独特与系统的方法或技艺,以及相关的禁忌和操作规范。所营造的潮汕古建筑,形成了以石木柱梁结构为主,精美石雕、金漆木雕、嵌瓷三大民间技艺特色显著,形态端严、深厚稳固、装饰华丽的风格,在我国民族建筑中独具一格,具有极高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 2021年,潮汕古建筑营造技艺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普宁城隍庙(来源:广东纪传英古建筑营造有限公司) 潮汕古建筑营造技艺起源于唐宋,盛传于明清,至民国时期达到鼎盛,传承至今已有千余年历史。 地处东海南海之交,潮汕地区从唐宋以来就港口兴旺,频繁来往于海上的贸易即便在明朝海禁时期也未中断,这又给潮汕地区舶来了海外的文化。这种近千年间中原、海外与本地文化的融合,使得潮汕文化独树一帜,造就了今天依旧璀璨、极具地方特色的民族建筑文化。 修复后的“汕头小公园开埠区”(来源:广东纪传英古建筑营造有限公司) 潮汕传统民居特色鲜明,传统布局由小至大可分为下山虎式、四点金式、驷马拖车式。 其中的下山虎式传统潮汕民居,是一套居住条件基本完备的单户式小院,是潮汕地区最典型的民居布局。从广东出土的汉代陶屋上,可以找到跟潮汕下山虎式民居十分相似的布局结构。 下山虎式手绘图(来源:《潮汕老屋》) 典型的“下山虎”潮汕厝格局(摄影:袁笙) 而“四点金”式的潮汕传统民居则是最接近四合院的原型,也是潮汕地区多户型的中式民居。 “驷马拖车”式传统潮汕民居,则是潮汕地区聚族式大型民居。 四点金式手绘图(来源:广东纪传英古建筑营造有限公司) 陈慈黉故居(驷马拖车)(来源:广东纪传英古建筑营造有限公司) 潮汕独具特色的建筑营造工艺包括:建筑多以石木结构为主,石桩、石梁、杉木上梁架的屋架构成;大量应用嵌瓷工艺的房屋中脊和垂梁;建筑装饰中的金漆木雕和彩绘;讲究五行的潮汕厝头等等。 嵌瓷是潮汕古建筑营造技艺之一(来源:广东纪传英古建筑营造有限公司) 泥塑是潮汕古建筑营造技艺之一(来源:广东纪传英古建筑营造有限公司) 潮汕地区传统小型民居和大型庙堂随处可见独具潮汕风情的壁画。这些特别的壁画采用当地的海产资源贝壳煅烧成贝灰,搅拌为泥作为墙面,在未凝固之前由画师以墨彩创作。 潮汕古建筑营造技艺所涵盖的彩绘、泥塑、木雕、石雕、砖雕、壁画、油漆、嵌瓷,灰塑等多种传统工艺中,一部分工艺已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整个营造技法已是中国传统建筑的活化石。 彩绘是潮汕古建筑营造技艺之一(来源:广东纪传英古建筑营造有限公司) 在各具特色的潮汕古建筑中,沉淀和记载了历代潮汕建筑工匠在长期的营造过程中积累下的技术工艺经验,集建筑布局、建材选用、施工控制、构件制作等为一体。长期以来,这种民间营造技艺没有经典古籍传世,只靠营造师与能工巧匠“言传身授”世代相传。 由于该技艺所涉及的手工技艺类别较多,传承路径与脉络复杂,为家族式和非家族的师带徒,传承谱系呈网状的交织状态。其中较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人物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潮汕古建筑营造技艺项目省级传承人纪传英。从事该技艺50年来,由他设计和建造的众多庙宇、园林景观和欧陆风格别墅,兼容南北派之长,融会贯通,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建筑风格。汕头市百载商埠“小公园历史文化街区”、妈屿天后宫、白花尖大庙和万佛塔、鸥汀腾辉塔和揭阳市普宁城隍庙等修复,都是出自他的巧手。2014年由纪传英主导修复的新加坡粤海清庙获得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文化资产保存优异奖”的殊荣。 汕头礐石风景名胜区内白花尖大庙(来源:广东纪传英古建筑营造有限公司) 修复后的新加坡粤海清庙(来源:广东纪传英古建筑营造有限公司) “京都帝王府,潮汕百姓家”,潮汕古建筑不仅在建筑形制与规模上展现出非凡气度,还因潮汕人的生活智慧和对装饰工艺的极致追求,使潮汕古建筑光彩夺目、富丽堂皇。 潮汕古建筑作为潮汕文化的物质承载,是潮汕先民智慧的结晶,更是所有潮汕人共同的精神家园。 来源:广东省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汕头市地方志办公室 往期推荐 更多精彩 欢迎关注 【非遗汕头】精雕细刻、匠心之极——鮀浦石雕 汕小布:请帮小布转发这篇文章吧! 公众号/新浪微博/南方+/今日头条 @汕头政务发布 |
2014-06-23
2015-05-30
2015-03-20
2018-08-24
2015-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