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接续推进脱贫地区发展,全面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完善落实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机制,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支持脱贫地区发展特色产业,加强劳务协作、职业技能培训,促进脱贫人口持续增收。记者采访了解到,阶段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全国两会”精神,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放在突出位置,将深入开展组团式驻镇帮镇扶村工作,进一步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多措并举精准帮扶,做好“巩固”“衔接”文章,促进脱贫人口持续增收,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推动乡村振兴发展。 防返贫新模式守住底线 自去年7月我市全面启动乡村振兴驻镇帮镇扶村工作以来,我市强化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责任,凝聚省直部门、深圳市和汕头市三方驻镇帮扶力量,60支帮扶工作队点对点帮扶汕头市30个镇和30个涉农街道,144名干部任重点村(社区)驻村第一书记,不断强队伍、深调研、找症结,出良策,用心打好帮扶“组合拳”,驻镇帮镇扶村工作取得良好开局。 建立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关键一环。在市委农办指导下,雷岭镇和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打造了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1+2+N”工作模式,形成了“雷岭样本”,为全市乃至全省在防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方面提供了借鉴。 “我们实行‘红、黄、蓝’由高到低的分级预警,对全镇26户监测对象进行重点监测,并落实精准帮扶措施,确保每一户都不返贫。“驻雷岭镇帮扶工作队队长杨金山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对丧失劳动力的,工作队采取资金帮扶;有轻微劳动力的,则安排到家庭作坊就业。“全镇现有200家小型家庭作坊,我们谋划把这些家庭作坊整合在一起,以帮扶车间的形式,帮助更多人就业,同时,将重点监测户、脱贫户吸纳进来,提高他们的收入,降低他们发生返贫的风险。” 目前,我市以镇“清晰”、村“明了”、户“方便”的原则,在潮南区雷岭镇试点建立了议事协调和预警响应两个工作机制,对监测对象实行“红黄蓝”三个层级预警,全市村居设立“防返贫”群众自主申报窗口,因人因地落实责任开展产业、就业、消费、教育、医疗、住房帮扶和社会帮扶、扶贫资产收益分配等“N”项帮扶措施,构建“村排查、镇核查、区审定三步协同防返贫”动态监测帮扶工作方式,形成“对象发现、风险预警、交办核查、动态帮扶、问题消除”管理闭环,打造“1+2+3+N”的防返贫监测和帮扶“汕头模式”,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 出实招发力“五个提升” 记者采访了解到,今年,我市将持续发力提升脱贫攻坚成果水平、提升镇村公共基础设施水平、提升镇域公共服务能力、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提升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水平“五个提升”任务,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我市计划从2021至2025年,每年筹集资金2亿元用于30个涉农街道驻镇帮扶工作。各驻镇帮扶工作队还对当地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现状进行全面摸查调研,科学遴选一批能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民生项目,目前全市共储备驻镇帮镇扶村项目392个,规划总投资达15亿元。 乡村产业振兴是做好“衔接”文章的重要内容。驻雷岭镇帮扶工作队经过实地调研发现,雷岭镇已有4000多亩油柑种植地以及大量待开发林地,规划将油柑种植基地扩展至一万亩,打造汕头市内最大的油柑种植基地,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不断增强帮扶村造血功能,提高群众的收入。“今年我们已启动一年内建成年产十万株优良品系油柑苗的育苗基地项目,目前育苗、引种等相关工作正在有序开展。”杨金山如是道。 开展乡村振兴驻镇帮镇扶村以来,深圳对口帮扶汕头指挥部各帮扶队伍深化深汕两市合作,全面整合两地优势资源,利用深圳优势资源带动汕头产业发展,引进4个产业项目,总投资约7亿元。实施消费帮扶促深汕两市产销对接,推荐33家企业100多个产品申报“圳品”,组织9家企业入驻“圳帮扶”线上平台,举办潮汕美食文化节促成深汕两地企业签约,协议金额达6000多万元。在今年春节前后,该指挥部又开展“消费帮扶新春行动”,发动26家对口帮扶的市直单位及国企采取定向采购、以买代帮等方式,购买潮州柑、番石榴、红薯、茶叶、海产品等优质农产品共计195.4万元。 编辑:张银荣 校对:翁夏 审核:陈群 来源:汕头日报(记者:刘文钊) |
2014-06-23
2015-05-30
2015-03-20
2018-08-24
2015-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