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 宵 节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元夕或灯节,为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正月是农历的元月,正月十五又是进入农历新年后的第一个月圆之夜,因此这一天被称为“元宵节”,有着和睦团圆的寓意。根据道教“三元”的说法,正月十五又称为“上元节”,这一天天官赐福,给节日增添了吉祥色彩。
元宵节的起源
元宵节的形成与演变有着漫长的发展过程。据史料记载,正月十五日在西汉已经受到重视,汉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宫祭祀“太一”的活动,被视作正月十五祭祀神明的先声。
东汉明帝时期,明帝提倡佛教,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就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也令士族和庶民挂灯,从此以后这种佛教礼仪节日逐渐成为民间盛行的节日。
南北朝时,元宵节燃灯已成气候。隋朝时,正月十五元宵节已盛况空前,《隋书·柳彧传》记载:“每正月望夜,充街塞陌,聚戏朋游。鸣鼓聒天,燎炬照地。”唐朝时,元宵赏灯更加兴盛,无论是京城或是乡镇,处处张灯结彩,满城的火树银花,人们还制作巨大的灯轮、灯树、灯柱等,街头表演也丰富有趣。
元宵节在宋代发展成为最热闹的民众狂欢节,从正月十四至正月十八,都有赏灯的活动,灯的样式繁复精巧,其他的庆典仪式也更加丰富多彩,因此逛灯市成为一件十分赏心悦目的事情。辛弃疾在《青玉案·元夕》中写道:“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这首词描述的就是宋朝元宵节的情景。宋朝时,元宵节的游艺活动也更加丰富,那时还兴起了猜灯谜,即将各种灯谜写在纸条上,贴在花灯上,猜中的人还能得到小小的奖励,这种娱乐益智的活动受到人们喜爱,广为流传。
现在,元宵节的传统习俗包括赏花灯、吃元宵、猜灯谜、放烟花、送孩儿灯等。此外,不少地方元宵节还增加了耍龙灯、耍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传统民俗表演。
赏花灯
元宵节习俗自古以来就以热烈喜庆的观灯习俗为主,灯节的灯市一般为五天,即从正月十三晚上灯至正月十八晚落灯。在南京人的记忆中,说到元宵节,第一个想到的就是秦淮灯会了,一般在每年的农历正月初一至正月十八在夫子庙及其周边举行。
秦淮灯会是流行于南京的民俗活动,是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天下第一灯会”和“秦淮灯彩甲天下”的美誉,是中国唯一一个集灯展、灯会和灯市为一体的大型综合型灯会,也是中国持续时间最长、参与人数最多、规模最大的民俗灯会。
吃元宵
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为食品,在我国也由来已久。宋代,民间即流行一种元宵节吃的食品,这种食品最早叫“浮元子”后称“元宵”,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元宵以白糖、芝麻、豆沙、枣泥等为馅,用糯米粉包成圆形,可荤可素,风味各异,有团圆美满的寓意。
猜灯谜
猜灯谜又称打灯谜,是一种传统民间文化娱乐活动。每逢农历正月十五,灯市上都要挂起彩灯,燃放烟火,后来有人将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迎合节日的气氛,所以响应的人众多,猜灯谜也逐渐成为元宵节不可缺少的民俗活动。
送孩儿灯
送孩儿灯简称“送灯”,也称“送花灯”,这一习俗许多地方都有,希望女儿婚后吉星高照、早生贵子。因为“灯”与“丁”谐音,所以在元宵节前,娘家会送花灯给新嫁的女儿家,或由一般亲友送给新婚之家,以求添丁的吉兆。
元宵节寓意
元宵节重要的文化价值在于它是民众的狂欢节,人人参与,乐在其中。从除夕关门守岁开始,到元宵节,也是一个人们不断扩大活动范围、人际关系不断得到延伸的过程。初一给家长拜年,初二回娘家拜年,逐步扩大拜年范围到一般的亲戚朋友,在这个时段,人们的活动范围还是局限在熟人之间。正月初五是五忙日,农活可以开始干了,商店可以开门营业了,这个时段,社会开始正常运作。到了正月十五元宵节,全体社会成员则不分男女老幼都加入到节日的活动之中。
中国传统节日习俗适应了中国社会广大民众在物质、精神和审美等方面的综合需求,也转化为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在农历新年的第一个月圆之夜,全家人在一起吃元宵,象征着家庭团团圆圆,和和睦睦。人们在这一天点燃烟火,赏花灯,猜灯谜,驱散整个漫长冬季的沉闷和严寒,同时也开启了新的期望和憧憬。
趣味灯谜
1.小时像逗号,在水中玩耍。长大跳得高,是捉虫冠军。(打一动物名)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
青蛙
2.一把刀,顺水漂,有眼睛,没眉毛。(打一动物名)
鱼
3.唱歌不用嘴,声音真清脆,嘴尖像根锥,专吸树枝水。(打一动物名)
蝉
4.半个西瓜样,口朝上面搁。上头不怕水,下头不怕火。(打一日常用品)
(点击空白处查看内容)
锅
5.楼台接楼台,一层一层接起来,上面冒白气,下面水开花。(打一日常用品)
蒸笼
6.平日不思,中秋想你。有方有圆,又甜又蜜。(打一食品)
月饼
祝愿大家元宵节快快乐乐,团团圆圆!
15785
文章
360
粉丝
2014-06-23
2015-05-30
2015-03-20
2018-08-24
关于我们|帮助中心|法律声明|诚聘英才|联系我们|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APP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3, Hepan.com Cloud. Powered by hepan.com Discuz!X3.4 粤B2-20080418 粤ICP备11103827号 |网站地图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54-88943210 举报邮箱:help@hepan.com 粤公网安备 44050702000900号
GMT+8, 2025-1-21 1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