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群聊,本是技术的进步,如今却变成犯罪的工具。据最高人民法院的统计,2018年,微信超过QQ成为网络诈骗犯罪中使用频率最高的工具。 今年6月13日开始,公安部在全国开展了“云剑行动”,对电信网络诈骗、民族资产解冻、套路贷等犯罪进行了严厉打击。警方还发现,民族资产解冻类诈骗案件的屡屡发生,也隐现传统传销组织的身影。 我们今天来看一起藏在微信群里的千亿骗局。 微信群的千亿骗局 “国家任务”的诱惑 video: https://mp.weixin.qq.com/mp/readtemplate?t=pages/video_player_tmpl&action=mpvideo&auto=0&vid=wxv_1096165245262905345 △央视财经《第一时间》栏目视频 2018年的一天,杭州的丁女士被朋友刘某芳拉进了一个叫做“中华爱心基金会”的微信群。在这个群里,她认识了过去想也不敢想的“大人物”。
微信群里的领头人叫方某平,自称是“中华爱心基金会”主席,受中央委派来处理几笔民族资产项目,就是要将海外解冻的民族资产转入境内,以“爱心基金”“扶贫基金”等名义向群里报名的人员发放。
方某平的介绍让丁女士分外兴奋,能参加到这么机密的国家项目中来,是莫大的荣幸。更让她心动的是,整个项目还会给参与者以巨额的福利。
丁女士说,他们这级会员,每人只需要缴纳30到50元不等的手续费用就能获得现金、房产和医疗保障,这样的投资回报对她来说自然诱惑很大。
丁女士说,从报名开始,方某平多次以押运费、转账费等名义收取费用,因为每次数额都不大,几乎所有会员都会如数上缴。直到有一天公安民警找到自己,她才知道这是一个荒唐的骗局。而此时,方某平等人已经通过多个微信群发展会员5万余人,覆盖全国20多个省市,获取非法所得3000余万元。 民族资产解冻骗局 为何屡屡成功? 一个方某平和几个所谓的“下属”通过微信群,甚至连面都不用见,就可以发动起几万的会员,获利上千万。那么,他们究竟靠什么令数万人去相信他们的呢? video: https://mp.weixin.qq.com/mp/readtemplate?t=pages/video_player_tmpl&action=mpvideo&auto=0&vid=wxv_1096172968905949184 △央视财经《第一时间》栏目视频
犯罪嫌疑人抓住大部分老年人不懂互联网技术的弱点,通过p图,伪造国家机关公文、身份证件、领导人合影等,骗取他们的信任,并以高额回报为诱饵,通过微信群对受害人们进行所谓的宣教。
因为有了网络,犯罪嫌疑人的欺诈手段也变得丰富了。犯罪嫌疑人还经常伪造一些名人的微信,利用这些名人的影响力,进一步加深受害人对民族资产解冻事件的相信程度。
根据微信群里的要求,一些受害者对方某平等人是言听计从,不仅没有向家里人透露,甚至拒绝配合公安机关的调查。
尽管嫌疑人花尽心思试图对抗警方的调查取证,但是大数据平台等信息化技术还是让他们难逃法网。目前,方某平及刘某芳等十余人被公安机关以诈骗罪逮捕。据公安部统计,从今年6月份截至10月底,“云剑行动”共打掉各类民族资产解冻类诈骗犯罪团伙491个,抓获犯罪嫌疑人7710人,截止到8月,已查明涉案金额高达6.23亿元。 网络诈骗 隐藏传销的身影 video: https://mp.weixin.qq.com/mp/readtemplate?t=pages/video_player_tmpl&action=mpvideo&auto=0&vid=wxv_1096187239404552193 △央视财经《第一时间》栏目视频 办案人员告诉记者,无论是本案中的受害人丁女士还是犯罪嫌疑人方某平,他们都有身为传销组织成员的经历,正是这些经历和与之相应的人际关系,才使得他们更容易身陷这一类的骗局之中。
曾经传销组织里需要面对面的上下线关系,如今在微信群里,通过网络通讯工具,变得更加简单。
就这样,没有任何实际的产品和服务,只是几张拼接出来的任命书、红头文件,通过微信群便可以在数月的时间内,变成一个掌握数万会员的组织。
针对涉众人数巨大的民族资产诈骗犯罪,公安部表示,“云剑行动”将继续开展,深入犯罪重点和源头地区,严惩幕后组织者、操纵者,切实维护群众财产权益和社会治安稳定。
公安机关提醒,当前,我国没有任何民族资产解冻类的项目,凡是打着类似民族资产解冻旗号进行敛财、让你交钱的,不管钱多钱少,都是诈骗。大家一定要提高警惕,增强防范意识,严防此类诈骗。 来源:央视财经 |
2014-06-23
2015-05-30
2015-03-20
2018-08-24
2015-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