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0754 - 88943210
  • 0
首页 汕头新闻 汕头人大 查看内容
【党史学习】
汕头信息 2021-7-14 19:30
9505 0
摘要: 【党史百年回望】71年前,渡海作战兵团从湛江徐闻灯楼角等地横渡琼州海峡广东人大昨天渡海作战纪念园内,高18米的白色纪念碑及渡海作战时牺牲的7位无名烈士合葬墓。图片来源:南方+客户端4月中旬,湛江市徐闻县角尾 ...

【党史百年回望】71年前,渡海作战兵团从湛江徐闻灯楼角等地横渡琼州海峡


广东人大 昨天



渡海作战纪念园内,高18米的白色纪念碑及渡海作战时牺牲的7位无名烈士合葬墓。图片来源:南方+客户端

4月中旬,湛江市徐闻县角尾乡灯楼角。站在沙滩,向南极目远眺,与中国第二大岛海南岛隔琼州海峡相望。

71年前,国民党军队企图凭借数十公里宽的琼州海峡,阻挡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全中国的步伐。为早日解放海南岛,渡海作战兵团指战员多次来到灯楼角一带,考察地形。

1950年3月5日开始,渡海作战兵团从灯楼角等地分多批启航,一举突破国民党10万守军构建的所谓“伯陵防线”,历时50多天,最终解放海南全岛。此役,人民解放军以木船击败军舰,创造海战奇迹。

渡海战役中,徐闻县作出巨大贡献:组织5万民工修筑公路380多公里;协助训练1万多名适应海战的指战员;53名船工舵手牺牲、62人受伤致残……后来,指挥解放海南任务的第四野战军15兵团向徐闻县委、县政府赠送写有“有力支前 胜利保证”和“解放海南 功在徐闻”的两面锦旗。

奋斗之路

徐闻成解放海南

前哨阵地

在灯楼角“渡琼作战指挥所”旁,一块刻有“中国人民解放军渡海作战解放海南启渡点”的石碑,一语道破灯楼角在解放海南中的重要地位。

斑驳的石楼、石碑,让人思绪不禁回到那烽火连天的年代。

1949年底,在华南大陆未被歼灭的国民党大量残兵逃至海南岛。蒋介石为加强海南岛防御,成立海南防卫总司令部,由薛岳(字伯陵)任总司令,构建一道以陆海空军共同防卫的所谓“伯陵防线”,企图负隅顽抗。

史料记载,当时国民党军在海南岛兵力有陆军5个军,19个师、70至73个团;海军舰艇50余艘;飞机40多架;加上保安队等地方武装,总兵力约10万人。

“薛岳吹嘘其防线是‘东方的马奇诺防线’,妄图凭借琼州海峡天险,长期固守海南岛,阻止中国人民解放军进攻。”徐闻县委党史研究室主任谢胜捷说。

海南岛是中国仅次于台湾岛的第二大岛,物产丰盈、战略地位重要。国民党军若长期盘踞于此,将极大影响华南地区政治安定和经济恢复发展。渡海作战兵团指战员日夜远眺海南岛,个个摩拳擦掌:“这块骨头再硬,也要啃下!”

所谓的“伯陵防线”弱点其实很明显。一方面,当时海南岛上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琼崖纵队等武装2万余人,琼崖纵队依靠人民群众支持,积极开展反“清剿”斗争。另一方面,海南岛海岸线长,国民党军队兵力严重不足,处处捉襟见肘,且官兵多为败逃而来,军心涣散、战斗力较弱。

海南省党史研究室史料记载,从雷州半岛乘木帆船起渡,顺风顺流5小时至7小时可抵达海南岛。若不顺风而顺流,以人工划桨一夜也可到达对岸。

得此天时、地利,徐闻县自然成了解放海南的前哨阵地。

1949年12月下旬,四野第40军、43军共6个师,配置高炮第一师一个加农炮团、一个高射炮团,以及部分工兵、通讯兵,共10万余人组成渡海作战兵团,挥师雷州半岛,担任解放海南光荣任务。

徐闻人民捐粮441万斤

在灯楼角“解放海南岛战役渡海作战陈列室”,一张张渡海作战船工证明书、船工协战光荣证、支前模范奖状,彰显了徐闻在解放海南岛中的丰功伟绩。

顺利解放海南岛,“人和”亦是关键。

谢胜捷介绍,1949年12月下旬,渡海作战兵团先头部队两个师共2万多名指战员在徐闻集结后,当地群众满怀喜悦地投入到解放海南战役支前工作。

1949年12月,徐闻县成立支前司令部。徐闻县委党史研究室史料记载,在县委、县政府领导下,徐闻人民全力以赴地参加筹备粮草、修路搭桥和海上练兵、渡海作战工作。

——全民动员,修筑公路。徐闻县先后组织修路民工5万多人,2个月内修筑公路20多条,长达380多公里。支前期间,该县共征用牛车27066辆(次),及时解决支前物资运输问题。

——征集船只,招募船工。渡海作战,必须依赖船只。经深入发动,战前徐闻县共征集船只486艘,招募船工舵手1519人。外罗港杨进材一家积极响应政府号召,贡献两艘拖网船,一家5人应征为渡海作战船工。

——捐献粮草,确保军需。拆下门板给解放军当床铺、拿出嫁妆给解放军使用……直至海南解放,徐闻人民一共捐献粮食441万斤,马料100多万斤,柴315万斤,银圆4万多元,木板6万多块,还有铜、铁钉、电线杆等物资一大批。

——协助海练,培训舵手。开展海上练兵,培养更多的船工舵手,以适应海上作战,是夺取解放海南胜利的重要保证。2个多月内,在徐闻船工舵手们协助下,共训练出1万多名能适应海战的指战员。

在“解放海南岛战役渡海作战陈列室”,一幅幅泛黄的黑白照片记录了徐闻人民踊跃支前的感人画面。多张照片记录了徐闻渔民舵手细心指导解放军战士进行海上适应性训练的场景。

“渡海作战兵团将士绝大多数从未见过大海。徐闻船工舵手们除了协助战士们航海练习,还想了很多‘土办法’帮他们在陆上训练。比如让战士们通过荡秋千、走浪木、转迷螺、踩翘翘板等方式,迅速使身体适应平衡。”谢胜捷说。

在这过程中,不少渔民英勇负伤甚至牺牲。迈西乡新地村舵手樊奇,在海练时遭遇国民党飞机袭击,头部受伤、鲜血直流,战士们为他包扎好后,劝他休息,但他坚持掌舵,继续指导训练。三塘村一只木船在海练时,突遭国民党军舰袭击,吕明华、王妃裕等4名船工光荣牺牲……

当时,整个雷州半岛人民群众都被动员起来,通过各种形式支援解放海南岛。紧锣密鼓的练兵备战之下,渡海作战兵团全体将士从不识水性的“旱鸭子”,成为了英勇善战的“海上蛟龙”。引弓待发,剑指海南。

解放军分批横渡琼州海峡

灯楼角东北约2公里处,有座渡海作战纪念园。该园面朝南海、远眺海南,主体是一座18米高的白色纪念碑,及渡海作战时牺牲的7位无名烈士合墓。

渡海作战中,徐闻船工舵手与解放军战士同生死、共患难。

史料记载,1950年1月,徐闻县委、县政府派遣武装骨干护送部队侦察兵,携带电台渡过琼州海峡进行航线侦察。随后,他们多次从徐闻博赊港启航往海南岛进行试探性偷渡,均获成功。

当年2月,渡海作战兵团确定了“积极偷渡、分批偷渡与主力部队大规模强渡相结合”的战役指导方针。同年3月上旬始,渡海作战兵团开始组织分批偷渡。

1950年3月5日,第40军118师352团第一营799人组成的“渡海先锋营”从灯楼角启航,进行第一批首次偷渡。同年3月10日,第43军第128师383团团长徐芳春率领的加强营1007人从湛江硇洲岛起航,成功实施第一批第二次偷渡。

在琼崖纵队接应下,第一批偷渡取得成功。“两个加强营的成功偷渡,打消了部分人对渡海作战的顾虑,坚定了大家靠木船解放海南的信心。”谢胜捷说。

当年3月26日、3月31日,在第二批两次偷渡行动中,6724名解放军战士先后从徐闻灯楼角、博赊港起航,成功横渡琼州海峡。据当地史料记载,参加第二批两次偷渡行动的徐闻船工有800多名。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经过几次成功偷渡,海南岛上解放军增加了将近1个师兵力,大规模渡海登陆作战的时机终于成熟。

历时50多天解放海南岛

临高角位于海南岛北部,与雷州半岛隔海相望。伸向大海的“角尖”处,立着一块石碑,上书“解放海南岛渡海登陆点”,与灯楼角解放海南启渡点石碑遥相呼应。

将时钟的指针拨回1950年,4月16日,渡海作战总攻开始。第40军扬帆起航,开始强渡琼州海峡。不久,第43军近7000名指战员也正式启航。

数百名徐闻船工及支前工作队员参与总攻。迈西乡新地船工莫乃连、陆君非面对国民党军舰阻击,紧握船舵,冲过枪林弹雨,把部队顺利运抵港口。战船靠岸时,20多名战士陷入泥潭,船工邓长鸿、姚世福、姚世竹跳入水中,及时将他们救起。

当年4月24日凌晨,参加渡海作战的10万人民解放军胜利登上了海南岛。很快,“伯陵防线”土崩瓦解。

在琼崖纵队及海南各族人民的全力支援下,人民解放军登陆部队势如破竹、国民党军节节败退。1950年5月1日,海南岛宣告解放。渡海登陆战役,历时50多天,先后歼灭国民党军3万多人。

在整个海练和渡海作战过程中,徐闻县损失船只297艘,船工舵手53人牺牲、62人致残。1950年5月,15兵团召开庆功表彰大会,分别向徐闻县委、县政府赠送“有力支前 胜利保证”和“解放海南 功在徐闻”两面锦旗。150多名徐闻船工和支前队员后被授予渡海功臣、渡海英雄、支前模范等称号。

角尾乡乡长黄开宽介绍,“船工精神”一直激励着当地干部群众在实现乡村振兴战略中勇担当、敢作为。

蹲点手记

军民同心

其利断金

在“解放海南岛战役渡海作战陈列室”,一张张渡海作战前夕,战士们在徐闻紧张海训的老照片令人印象深刻。其中一张照片,记录了3个光膀子战士,将一挺机枪架在浮木上练习射击时的场景。

中国人民解放军何以仅凭劣势装备,创造出“木船打败军舰”的赫赫战绩?答案很简单:军民同心、其利断金。

陈列室内,展陈了多件当年解放军送给徐闻百姓的生活用品。其中一个展柜里,保存着一条当地群众捐赠给展馆的土黄色棉裤。“这是我们征集渡海作战文物时,村民无偿捐献的。”黄开宽向笔者讲述了这件文物背后的感人故事。

1949年12月下旬,渡海作战兵团进驻角尾,一名解放军战士住进了当地一名叫陆运栋的村民家中。陆运栋家境贫寒,刚怀孕的新婚妻子衣衫褴褛、无以御寒。这名战士见状,将自己的棉裤送给了陆妻。

陆妻深受感动,一直舍不得穿这条棉裤,将其锁在柜子里悉心保管,并叮嘱后代:“这条棉裤是解放军的爱心,一定要保存好。”

70多年过去,这条棉裤传承3代,依旧如新。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透过这个小故事,足以一窥深厚的军民鱼水情。正是有了人民群众的全力、无私支持,中国人民解放军才能从白山黑水,一路打到天涯海角,最终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圆梦故事

渡海作战纪念园无名7烈士合墓守墓人陈文广:

后人一定要守护好烈士英灵

4月中旬的一个正午,角尾乡许家寮村75岁的陈文广老人顶着烈日,如常到渡海作战纪念园扫墓。园内,有渡海作战时牺牲的7位无名烈士合墓。自2018年建园以来,陈文广一直默默守护着这里。

解放海南岛战役结束后,有的烈士遗骸被海浪冲回角尾海岸,当地群众便就近掩埋于岸边。2012年夏,当地建设风电场时,在海边发现7具无名烈士遗骸。陈文广得知后,和村民自发加入保护烈士遗骸工作。

“这些烈士是为解放海南牺牲的。我们作为后人,一定要守护好烈士遗骸。”陈文广说,当地很多村民参与过解放海南战役支前工作,村中长辈从小就教育子孙不能忘记解放军恩情。在重新安葬烈士过程中,村民们都是无偿参与。

渡海作战纪念园的建成,也离不开当地村民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原来,角尾乡村民很早就想建渡海作战纪念设施,8600多名群众还自发组织了一轮捐款。在当地建设风电场的四野将士后代、商人张宝贤知道后,主动提出帮忙。

 “用我们的地吧!”在乡党委会和村民大会上,大家一致通过了将烈士合墓周边近8000平方米土地无偿让出,划作渡海作战纪念园用地的提案。英烈原所在部队捐出数十万元,修建了无名烈士合墓。

陈文广告诉记者,其大哥陈文春是当年参与渡海作战的徐闻船工之一,在渡海作战兵团组织第一批偷渡时,满腔热血的大哥就主动报名支前。“第一次出海后,大哥一直没回来,母亲以为大哥牺牲了,每天都在哭,眼泪都哭干了……”陈文广回忆,直到海南解放,大哥才回来。

近几年,每逢清明和解放海南岛胜利纪念日,都会有政府机关、企业单位、中小学生来此扫墓。渡海作战纪念园成为当地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的一笔宝贵财富。

来源:南方日报记者:祁雷  关喜如意  顾大炜通讯员:谭总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全部评论

关于我们|帮助中心|法律声明|诚聘英才|联系我们|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APP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3, Hepan.com Cloud.    Powered by hepan.com Discuz!X3.4    粤B2-20080418 粤ICP备11103827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54-88943210 举报邮箱:help@hepan.com 粤公网安备 44050702000900号

GMT+8, 2024-12-20 2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