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信 App下载

蓝色河畔

汕头澄海:新时代文明实践 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2020-7-14 10:25| 发布者:admin| 查看:7420| 评论:0|原作者:汕头新闻

摘要:汕头澄海:新时代文明实践 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近日,由澄海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主办的2020年新时代文明实践“七个一”项目下基层活动走进隆都镇,让当地群众足不出户就享受到丰富的文化盛宴和暖心的志愿服务。自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以来,澄海区立足群众需求,整合各类资源,举办形式多样、接地气的文化活动,切实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在澄海区隆都镇,一场以“决战脱贫攻坚 助力乡村振兴”为主题的文艺汇演在省定贫困村下北村文化广场内举行,现场还设置了农技科普下乡志愿服务、决胜脱贫攻坚成果、特色农产品展示等内容。

“近年来,我们依托区、镇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在隆都镇的祠堂、学校、广场开展了很多有意义的文艺活动。一开始群众的参与度也不是很高,通过举办了多场活动之后群众的参与度越来越高,因为他们都从这些活动中学到了知识学到了技术。”隆都镇党委副书记林泳城告诉记者。

非富多彩的活动吸引了千余名群众参与,41岁的村民洪义贤就是其中一位,他原本在深圳从事文秘工作,随着精准扶贫工作的开展,他看到了家乡的前景,回到下北村从事电商行业,销售本土的农特产品,生活有了新的奔头。

“我原来在外地打工,家里人叫我回来自己创业发展。多亏了村里,我参加了电脑的培训、电商的线上经营培训,这些给我带来了基本生活的保障。近几年每年有增收1万多到2万元。”下北村村民洪义贤说。

为了强化广大妇女交通安全意识,澄海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还联合交警和妇联等相关部门开展“文明交通 巾帼行动”主题宣传,将交通安全教育课送到百姓家门口,真正做到“群众在哪里,新时代文明实践的触角就延伸到哪里”。

澄海区交警大队民警许斯嘉说:“主要就是为了向妇女儿童宣传文明交通的规章制度、法则,特别是广场舞大妈这个特殊群体。制定更详细、更有针对性的交通安全宣传,呼吁她们文明参与交通。”

澄海区还充分发挥志愿者队伍的宣传优势,利用老祠堂开展潮汕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育,樟林塘西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就在起凤陈公祠举行“粿品文化展示”亲子活动,传播潮汕文化、侨乡文化,打造文明实践的志愿服务品牌项目,探索“百年老建筑”的保育活化之路。

“我们这个项目主要是依托当地‘起凤陈公祠’这种历史悠久的优势资源来持续开展潮汕文化讲座和传统民俗课程,以此来提高村民的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同时助力振兴乡村发展,打造一个共治共建共享的和谐美好社区。”澄海区东里镇社会工作与志愿服务协会会长陈宝秀说。

一次主题教育实践、一场“种文化”培训、一批惠民志愿服务、一场电影下乡、一场广场集中文艺展演、一场交通法律法规培训、一次慰问困难群众…… 澄海区作为全省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区,坚持守正创新,因地制宜利用老祠堂、古民居、文化广场等群众集聚的场所,建设了教育文化、科技科普、健身体育等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志愿服务平台445个,深化教育实践和志愿服务,着力打造“微笑澄海”特色品牌,推动人民群众精神素养提升和精神文明建设提质升级。

澄海区委宣传副部长、区文明办主任王积勇表示:“澄海区主要是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以侨文化、潮文化这些群众比较容易懂的内容,结合这些,把党的理论融入这些活动当中,让这些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我们也组织了农产品展示,把农业科技教给农民朋友们,提振了他们的信心。农民看到了在农村有这些高科技的种植方式,农业产值提高,农民逐渐富起来。”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