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古老的生命记忆和活态基因,体现一个民族的智慧和精神。近日,汕头首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馆在小公园开埠区正式开馆,该体验馆集作品展示、技艺体验、文创销售于一体,成为潮汕地区首个沉浸式城市非遗文化体验空间,让市民游客近距离感受指尖上的“潮文化”。 我市首家非遗体验馆,位于小公园开埠区安平路37号和39号。古香古色、典雅大方的展厅内,剪纸、潮州木雕、瓶内画、潮绣等非遗作品满目琳琅,更有多位非遗技艺传承人现场“坐镇”,带领游客体验手工制作的魅力,近距离感知非遗文化之美。这位正在镌刻印章的艺人,正是印章镌刻技艺非遗传承人丁明,他默默坚守这项技艺已30多年。 印章镌刻技艺非遗传承人丁明说:“我们潮汕的印章说起来是很有历史的,特别是在我们的侨批里面,侨批里面的每一封侨批都有两到三个‘如意章’,这些‘如意章’孕育了我们潮汕地区的这种诚信,表现了他们在外地对家乡亲人的祝福、祝愿。” 在现场,不少市民游客纷纷体验了镌刻技艺。与家喻户晓的篆刻相比,印章镌刻更讲究实用性与精细性,刻起来相当费工夫。 体验者说:“我第一次接触这种石刻,觉得很惊奇,我写了个姓氏,是反着写的,我现在刻了一下,盖上去是正的。” 据介绍,汕头的印章镌刻技艺已传承了至少120年,然而,上世纪90年代之后,电脑数控技术的发展,使得传统手工镌刻技艺日渐式微,时至今日,能完整掌握镌刻技艺的人已寥寥无几。 印章镌刻技艺非遗传承人丁明说:“随着老一辈的匠人艺人相继去世、退休,懂得这门独门技艺的人是越来越少,所以,我们要加大它的传承力度,把这么好的技法、技艺流传下来。” 潮绣,作为粤绣的流派之一,在中国刺绣园地中独树一帜。在非遗体验馆2楼,潮绣非遗传承人洪裕静手把手带领市民游客亲身体验潮绣技艺的魅力。 潮绣非遗传承人洪裕静说:“你得原针从这下去,然后在这边穿起来,再打个圈,穿过来,又是原针下去,你得记住这边是原针,那边也是原针。” 体验者说:“初学就是秉着兴趣,还有对潮汕文化的喜欢,觉得每一针一线都不容易,都得有时间的沉淀,有爱好的人才会来体验和学习,这是一种文化的传承,没那么容易。” 洪裕静7岁开始学艺,至今已40多年,对艺术精益求精。她说,潮绣与珠绣,以前潮汕地区很多妇女都会,但如今,坚守技艺的人非常少,需要有更多人来传承。 潮绣非遗传承人洪裕静说:“这个技艺看似非常容易,但潮绣有200多种针法,要学不是一时半会就能学会的,珠绣是20多种针法,也是得通过一段时间的沉淀才能学习出来,我们希望更多的市民来这里体验,他们体验,我们也非常乐意将这种技艺传承下去,传播下去,让更多的人知道潮绣和珠绣项目的技艺。” 闻着阵阵茶香,我们来到3楼的汕头非遗工夫茶文化体验馆。茶艺师一双妙手,冲茶犹如书法创作,不急不缓、一气呵成。工夫茶冲泡的每个步骤,都极富文化底蕴,“关公巡城”与“韩信点兵”,是整个表演仪式中极为精彩的部分。 均匀地环洒,这一般在潮汕工夫茶里面称作“关公巡城”,然后,最后把余汤滴干,这个叫做“韩信点兵”。 体验者说:“就觉得工夫茶,我是外地的嘛,跟北方的泡法是很不一样的,每道工序都有每道的说法,我学了这个就会让自己心比较静下来。” 国家高级茶艺师、评茶员丁妮说:“希望通过这样一个展示的机会,能够让市民朋友们体验到工夫茶背后的文化,以及喝到地道的工夫茶,更好地弘扬和传承我们的汕头工夫茶艺。” 据了解,目前,我市共有市级以上非遗项目102项,涵盖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传统医药、民俗等。馆方表示,希望通过设立非遗体验馆,进一步助力文旅融合和小公园保育活化工作,吸引更多游客来到汕头,领略汕头非遗的独特魅力。 来源 | 汕头橄榄台 |
2014-06-23
2015-05-30
2015-03-20
2018-08-24
2015-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