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6日,“2020中国非遗年度人物”推选结果在北京揭晓。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潮剧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姚璇秋榜上有名,是广东省首位获得该殊荣的中国非遗年度人物。
背景 获“非遗年度”殊荣 潮剧成第三入选剧种 “2020中国非遗年度人物”推选宣传活动由文化和旅游部非遗司指导,光明日报主办,旨在盘点过去一年中为非遗保护传承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标志性人物,梳理一年中非遗领域的重大事件,记录非遗传承发展的生动实践。 记者了解到,“2020中国非遗年度人物”活动经光明日报非遗传播专家委员会评议,综合网友投票,从100位候选人中确定了30位提名候选人,涵盖非遗传承人,策展人、企业家、艺术家,管理者,研究者、媒体人、传播者、教育者四大类别,并最终产生10位代表当前我国非遗保护发展成绩的标志性人物。 据介绍,“中国非遗年度人物”活动至今已连续举办四年,在往年的活动中,已评选出一批标志性的非遗年度人物,他们或潜心钻研,或深入实践,或传道授业,全身心投入非遗事业,为非遗保护做出突出的贡献。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举行的第四届“中国非遗年度人物”,姚璇秋代表潮剧项目入选,填补了这个奖项在汕头市乃至广东省的空白。至此,潮剧成为继京剧、昆曲之后进入此奖项的第三个剧种。 现场 “潮剧姓潮,人人爱听、人人学唱” “含咬吞吐,多样妙手,秀口吟唱中她树起了传统潮剧的发展大旗;大家名角,蜚声海外,言传身教下她播撒了戏剧传承的星星火种。”这是“2020中国非遗年度人物”活动现场,中国文化集团总经理蔡萍在为姚璇秋老师揭晓授奖前的颁奖词,简单扼要评介了姚璇秋的艺术人生。 在潮剧界,著名潮剧表演艺术家姚璇秋是标志性人物,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代潮剧演员,从上世纪50年代表演成名作《扫窗会》,到潮剧陆续上京汇演,辗转国内及东南亚交流演出,从艺70多年来,姚璇秋与这个古老的剧种共荣发展,使潮剧走出广东、走向全国,甚至走出国门,让这朵“南国奇葩”声誉传遍海内外。 2000年姚璇秋退休后开始致力于潮剧的传承工作,2008年被文化部确定为潮剧国家级传承人。姚璇秋老师退休后20多年来如一日,为潮剧培养了大批接班人,遍布海内外,例如摘取中国戏剧最高奖梅花奖的张怡凰,被誉为新中国成立后第二代五娘的吴玲儿,接过《扫窗会》薪火的李莉以及新加坡的李诗瑶、马来西亚的吴慧玲、美国的郑凤娜等弟子。2016年,姚璇秋老师传承的《扫窗会》还进入“名家传戏——当代戏曲名家收徒传艺”工程,获得“中华优秀传统艺术传承发展计划”戏曲专项扶持项目。至今,姚璇秋老师已经为潮剧传承了《扫窗会》《陈三五娘》《梅亭雪》《辞郎洲·送郎》等剧目。尽管退休后定居广州,但是为了潮剧的传承工作,高龄的她仍不辞辛苦,一如既往当起潮剧传统艺术保护传承工作的带头人,为传播潮剧文化和传授潮剧传统艺术,培养新一代潮剧人才奉献余热。 在颁授环节中,主持人在台上问姚璇秋:“您作为我们潮剧的代表性人物,我想问问您,我们潮剧有近600年的历史,但现在依然受到很多年轻人的喜欢,潮剧为什么这么潮啊?”姚璇秋回答说:“因为潮剧是姓潮的,她是用地方方言来演唱,演的都是潮汕人的故事,深受海内外潮汕人的热爱。习近平总书记对潮剧的关心,使人们更为关注潮剧,更加人人爱听、人人学唱。” 访谈 “不忘初心,做好潮剧传帮带工作” “广东潮剧院第一时间告知我这个消息,我第一时间的感觉是意料之外,但是又在意料之中。”在活动现场,记者采访了姚璇秋。她表示,意料之外,是在全国这么多的非遗项目之中,潮剧作为一个地方剧种,她只是尽她的能力,力所能及去做好潮剧事业的传承工作而已,能够进入前十名,从来都没有想过。意料之中,是潮剧底蕴深厚,是连接海内外数千万潮人的文化纽带,在党和政府的关心下,在全体潮汕父老的努力下,有这么深厚的依托,古老的地方剧种在新时代的传承呈现一派生机,因此她代表潮剧去获得这个荣誉,又是在意料之中。 姚璇秋出生于1935年,谈起从艺的经历和往事,她眼神间笑意满满。“我的从艺经历要从潮剧废除童伶制说起。” 姚璇秋告诉记者,潮剧在新中国戏剧改革后发生的改变,几乎是所有剧种中最大的,因为演员由原来的童伶变成了成人这一变化,使得潮剧的审美基础、表演程式、音乐结构,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几乎是一个“新剧种”。 当记者问及在潮剧从艺生涯中,让自己印象最深或者最有意义的事,姚璇秋思路清晰地说,印象最深的是1957年在北京怀仁堂演出获得国家领导人的接见。我作为新中国成立后党培养起来的新一代演员代表,当时代表潮剧从地方来到京城,接受最高领导的检阅,这是我一辈子都难以忘却的荣耀,这不只是我的荣耀,更是剧种的荣耀。” 2008年,姚璇秋被文化部授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潮剧代表性传承人。她认为,作为剧种代表性人物,她有责任做好传承的工作,只要力所能及,不管年纪多大,都必须去做。“我的表演艺术是上一代的前辈传给我的,到了我这一代,我必须将这门艺术传给年轻一代,只有这样,潮剧艺术才能一代接一代,艺术常青。”姚璇秋说。 姚璇秋认为,潮剧能成为海外华侨的精神寄托,是因为潮剧具有潮汕特色,大多数剧本都是本土题材,弘扬了潮汕传统文化,因此得到海外华侨的喜欢,“很多海外的潮籍华侨都是借着潮剧寄托乡情的。”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作为一名有着多年党龄的老党员,我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做好潮剧传帮带工作。”姚璇秋说。
【记者手记】 老艺术家可贵品格令人感动 潮剧迷说起姚璇秋,都亲切地称她“秋姨”。“我只是尽自己的能力,力所能及去做好潮剧事业的传承工作而已。”这是她经常说的一句话,年届87岁高龄的她亲切和蔼,如家里长辈般,像邻家奶奶一样,热情而慈祥。在她身上散发出来的可贵精神品质和对潮剧的挚爱,以及对潮剧传承发展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心,让人感动,令人敬佩。 本报记者 陈文惠 文/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