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为助力潮州在新一年里开好局,起好步,连日来,我市各县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传达学习贯彻落实省委李希书记到潮州调研和工作座谈会讲话精神及全市领导干部会议精神,肩负起“把潮州建设得更加美丽”的使命担当,扛起办好潮州自己的事的主体责任,围绕“打好营商环境翻身仗”“让潮州父老乡亲生活更加美好”等目标要求,结合各自实际,认真谋划好“十四五”和新一年工作,起而行之、真抓实干,奋力推动潮州加快实现高质量发展。
潮安区 优化营商环境 加快打造制造业强区 本报记者 黄琼 新年伊始,潮安区将认真谋划推动“十四五”发展,努力实现发展目标定位,在新阶段焕发新气象,在新征程展现新作为。 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软实力和综合竞争力。只有不断优化营商环境,企业才能留得住、发展得好。那该如何打好营商环境翻身仗?潮安区表示,将快马加鞭推进“数字政府”建设、“放管服”改革,全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让企业安心经营、放心投资、专心创业。持续深化行政执法、政务服务、项目审批等方面改革,保护企业合法权益,营造公平公正法治环境,让潮安成为创业沃土、致富乐园。 同时,潮安区将以打造制造业强区为抓手,利用好古巷生产力促进中心、中山—潮安科技创新孵化服务中心等一批创新平台,全力推动陶瓷、不锈钢、食品等传统产业进行更高水平的自主创新和自动化、智能化改造。发挥好潮安的区位优势,主动融入汕潮揭都市圈建设,加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公共服务共建共享、社会治理和生态环境联防联治、产业项目互补互嵌,实现优势互补、整体提升。充分挖掘打造凤凰山、桑浦山、龙湖古寨三大人文景观带,强化文化遗迹、红色遗址、古村古寨等保育活化,加大非遗传承保护力度,延续潮安文脉。推进文化与旅游、金融、科技等融合发展,大力发展新型文化业态、文化消费模式,把文化产业打造成为经济发展新支柱。 此外,潮安区还将抓好乡村建设行动,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推进“厕所革命”、垃圾分类等工作,全面加快农村承包地流转工作,加快美丽乡村建设,激发释放农业农村发展潜能。与此同时,坚持走绿色发展之路,努力实现乡村振兴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双胜利”。通过推进国家水系连通及农村水系综合整治试点县、中小河流综合治理等工程,打好打赢枫江综合整治攻坚战,高质量建设万里碧道,为潮安增添绿色动力。坚持走新型城镇化路子,积极补齐发展短板,下大力气推进中心城区品质提升和镇区综合整治提升,构建“智慧城市生态圈”;完善“小切口大变化”民生实事办理制度,办实办好民生实事,不断增进民生福祉。 办好潮安的事、关键在党、关键在人。潮安区表示,将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和党的建设,切实发挥各级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作用,把“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融入基层每一名党员干部的“血脉”,推动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以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风雨无阻的精神状态,加快潮安高质量转型发展,奋力在“把潮州建设得更加美丽”上再创新思路、再求新突破、再见新成效。 饶平县 实施创新驱动战略 大力打造特色产业集群 本报记者 刘银璇 近段时间来,饶平县深入谋划“十四五”工作,进一步增强政治责任感、历史使命感和现实紧迫感,卯足干劲、真抓实干,全力构建“一城一廊一海湾”发展新格局。 省委李希书记到潮州调研时要求,要围绕优化营商环境推动创造型、引领型改革,拿出背水一战的决心和勇气,打好营商环境翻身仗。为此,在新征程新起点上,饶平县将拿出自我革命的决心和定力,以营商环境的大变革、大改善,带动全面深化改革向纵深推进。一方面,学习借鉴深圳综合改革试点的经验做法,聚焦法治社会建设、诚信体系建设、政府服务管理、利企惠企政策等重点领域,加快推进“数字政府”建设、“放管服”改革,打造法治化、便利化营商环境。另一方面,持续深化行政执法、政务服务、项目审批、市场准入、知识产权等方面制度改革,严格规范涉企执法行为,坚决打破针对民间投资的隐性门槛,依法平等保护企业合法权益。 与此同时,饶平县将全面落实国家和省、市各项开放发展新战略新举措,发挥资源禀赋优势,主动参与“双区”建设和“双城”联动,强化交通圈“硬联通”,搭乘“双区”“双城”发展快车,推动产业共建,积极承接优质资源溢出和优质项目转移,不断拓展发展新空间,培育发展新动能,塑造发展新优势。在此基础上,饶平县将抓住汕潮揭一体化发展的契机,加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公共服务共建共享、社会治理和生态环境联防联治、产业项目互补互嵌,实现优势互补、错位发展、共同发展、整体提升。 产业发展是饶平实现高质量加快发展的根基所在。为落实好李希书记提出的“以科技为支撑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要求,接下来,饶平县将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大技术改造投入力度,推动日用陶瓷、电子茶具、水族机电、岭头单丛茶、食品加工等传统产业加快转型升级。深入实施强链补链工程,完善产业链条,进一步降低成本,增强竞争优势。同时,饶平县将抓住省“推动重大产业向东西两翼沿海地区布局发展,打造世界级沿海产业带”政策机遇,大力发展潮州港绿色新能源产业集群和粤东粮油糖集散基地,谋划申报省级清洁能源产业基地和省级优质农产品进口集散地,以集群效应带动全县产业整体提质升级。此外,将进一步用好用活“国家首批农业对外开放合作试验区”政策,以省级、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为支撑,做大做强岭头单丛茶、水产、畜禽、水果、南药等特色农业,统筹抓好农村电商和冷链物流等工作,打造现代特色农业产业集群,实现高质量发展。
湘桥区 提升古城颜值 打造美丽特色精品城区 本报记者 郭博文 新一年里,湘桥区将加快打造美丽的特色精品城区,推动湘桥实现高质量提升发展,为把潮州建设得更加美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湘桥是潮州文化核心发祥地和集中展示区,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文化资源。湘桥区表示,将以潮州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为总目标,全力配合、积极作为、加快推进国家级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国家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国家5A级景区、世界美食之都“三区一都”创建工作;加强非遗项目的挖掘、保护、传承、申报,积极培养传承人,建立健全湘桥区非遗名录体系,扩大国家级、省级非遗项目数量,让非物质文化遗产绽放出更加迷人的光彩;深入推进“潮州菜师傅”工程,加大湘桥饮食品牌推广力度,弘扬潮州菜特色文化;以潮州古城为依托,深挖古城文旅资源,全面完善旅游服务体系,优化文旅线路策划和整体营销,全面提升文化旅游产业质效。 在全面扩大开放,做好“侨”字文章方面,湘桥区将进一步发挥好自身优势,主动参与“双区”建设和“双城”联动,搭乘“双区”“双城”发展快车,大力推动制度型开放,加强互联互通,积极承接“互联网+”、数字化、智能化等优质资源溢出和优质项目转移,全面提升开放合作水平。同时,湘桥区将继续用心用情打好“侨”牌,以潮州文化为纽带,汇聚侨智侨资侨力,深度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全面加强文化、旅游、金融、商贸等领域的对外交流合作。 营商环境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生产力、软实力和综合竞争力。为进一步推动营商环境的大变革、大改善,湘桥区将以“数字政府”建设为引领,促进政府职能转变,推动“放管服”改革向纵深发展;深化土地、劳动力、技术、数据等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降低税费、融资、人工等制度性交易成本,助力企业发展壮大;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依法平等保护企业合法权益,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全面打造市场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此外,湘桥区还将大力推动韩江流域综合治理,释放生态经济价值,通过“一江”激活“两城”;实施古城提升计划,以“绣花功夫”持续推进“微更新”“微改造”,开发利用好潮州老城宅院、民居代表性历史建筑,提升古城颜值,全力推进高质量提升发展。
枫溪区 建链强链补链 推动陶瓷产业转型升级 本报记者 袁晓金 近期,枫溪区提出要聚焦关键重点,持续精准发力,大力发扬“钉钉子”精神,敢于动真碰硬,敢于涉险滩、闯难关,坚决干好事、干成事,奋力推动枫溪加快实现高质量转型发展、打造产城人游深度融合发展的中心新城区。 改革开放以来,枫溪以饮“头啖汤”的勇气和魄力,先行一步,大胆创新,推动陶瓷产业做大做强,实现区域经济的跨越式发展。面对新时代、新使命,枫溪区将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一方面推动更深层次的改革,学习借鉴深圳综合改革试点的经验做法,深化各领域各方面体制机制改革,推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持续深化法治政府、数字政府建设,深化“放管服”改革,全力打造“环节少、程序简、时间短、效率高”的一流政务服务环境和营商环境。另一方面实现更高水平的开放,围绕实施“内外市场兼修”和“开放合作共赢”战略,巩固国际市场份额,全面抢占拓展国内市场,实现国际国内市场双循环、相互促进;主动参与“双区”建设和“双城”联动,使枫溪融入时代机遇浪潮,依托陶瓷产业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深化与“双区”城市、同类产区的交流合作。 对于推动陶瓷产业转型升级这一发展课题,枫溪区提出,要实施“建链强链补链”工程,进一步延展产业链、强化创新链、完善供应链,推动产业集群效应不断提升;实施“合纵连横扶优”工程,坚持总量扩张与质量提升并举,推动企业纵向兼并做大、横向兼容发展,加快扶持培育出一批龙头企业、骨干企业。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一步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将创新融入产业全链条全过程,全面提高科技成果转换率、智能装备覆盖面和品牌产品附加值,推动产业多元化、智能化、高端化发展。 陶瓷产业的发展见证了文化和产业的不断融合。新一年,枫溪区将继续做好文化挖掘传承弘扬文章,积极推动传统文化与产业转型融合发展,进一步深化传承人队伍培育和文化资源挖掘整合,使陶瓷产业更多地融入潮州文化元素,大力开发“陶瓷+文化旅游”项目,形成独具潮州文化特色的陶瓷产品新风格和文化产业新链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