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红色资源与旅游开发、产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饶平县上饶镇上善村探索出一条“红色+绿色”的特色振兴之路;围绕“红色文化+美丽乡村+农业产业+生态旅游”,东山镇湖岭村打造美丽乡村;加强村基层组织建设,浮山镇石壁村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和新农村建设各项工作取得成效…… 自2016年5月中山对口帮扶潮州精准脱贫攻坚以来,中山市驻潮州市饶平县(潮安区)工作组始终坚持党建引领精准扶贫、助力精准脱贫,以党建带扶贫、以扶贫促党建,通过抓党建、促扶贫,抓产业,促发展,抓规范、促提升,充分发挥第一书记及帮扶干部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有力推动精准扶贫各项工作的开展。2018年、2019年,中山连续两年在省考核中获评“好”的等次,潮州市在2019年度也同创佳绩,获评“好”的等次,中潮扶贫开发协作共建呈现“好上加好”的可喜局面。目前,中山对口帮扶潮州共38个省定贫困村、1274户3562名贫困人口均如期“双出列”。 尽锐出战 选优配强队伍 2019年初,驻村工作队员进行新一轮轮换,按照省委组织部部署要求,对口帮扶市选派干部担任贫困村第一书记。中山市委主要领导亲自部署,中山市委组织部严格落实省委组织部关于第一书记人选要求,从严把关,在全市层面、各镇区广泛发动,拓宽选人渠道,争取选派出最优秀的干部在收官阶段关键节点,尽锐出战,为全力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组织保障、干部保障。 中山对口帮扶潮州38个省定贫困村的第一书记,全部兼任驻村工作队队长,其中10位第一书记同时兼任10个帮扶镇的总队长。38名第一书记全部符合省委组织部对第一书记人选的要求,平均年龄为41.3岁,都是各镇区优秀的年轻干部,且全部是部门中层领导,甚至是镇区重要部门的主要领导,如党政办、农业农村局、劳动人社分局、综合执法局等,拥有广泛的代表性,综合能力强,进入工作状态快。从中山市、潮州市各级领导及帮扶对象综合反馈情况来看,该批同志以及驻村工作队队员普遍素质高、作风好、能力强,得到潮州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和认可。 脱贫攻坚作为当前最重大的政治责任之一,一线扶贫干部是锤炼干部的特殊岗位,要求更严、标准更高。在选派干部之初,中山市委组织部、选派单位广泛发动,讲清政策和重大政治责任,自愿报名,优中选优。38名第一书记、驻村队长清晰身上的重担,主动请缨在关键节点脱贫攻坚一线奋战,任劳任怨。同时,中山市委组织部、扶贫办、驻县工作组在日常管理坚持标准从严,严格按照省、中山潮州两市相关部门要求,加强队伍管理,严格遵守中潮指挥部“十不准”规定,严格日常考核管理,严格请休假。 此外,驻县工作组还落实党建帮扶责任,大力开展党建“双结对”工作,推动中山73个机关、社区和企业的党组织(党委、党支部)分别与潮州38个贫困村党支部结对共建,实现结对共建全覆盖,同时,还有潮州本地17个党支部分别与10个贫困村结对共建。通过互访参观、交流农村党建工作、互学促提高。每年牵头组织中山结对支部来潮州帮扶村座谈交流慰问、走访贫困户、项目、筹措社会资金,扩大帮扶面,并广泛发动社会帮扶、送医送药,解决贫困户实际困难。 强基提质 夯实组织建设 基层党组织建设是脱贫攻坚的坚强保证。脱贫攻坚战场在哪里、党的工作就跟进到哪里、党的工作就跟进到哪里。以党建带扶贫,以扶贫促党建,将基层党建与精准扶贫工作深度融合,发挥党建在脱贫攻坚中的引领作用至关重要。 走进饶平县北部丘陵的饶洋镇龙兴村,党群活动中心、文化活动中心、活动广场、农家书屋、村民健身跑道焕然一新。龙兴村是革命老区村,近年来,该村结合村情实际,以党建促扶贫,扬长避短,努力推动乡村振兴。 扶贫工作开展后,针对龙兴村党员老龄化严重,党员老龄化严重,党员文化素质较低等问题,在驻村第一书记及党建指导员的协助下,龙兴村逐步加强了基层党建工作,通过修改完善了村规民约,提升了村民素质;提升基层党支部的领导力,规范村级重大事项决策程序,不断强化基层党建工作;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纪律教育活动”、“重温入党宣誓”等专题活动,加强了村“两委”干部和党员的教育和管理,进一步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把龙兴村党支部锻炼得更加坚强有力。 在夯实贫困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基础上,龙兴村在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充分利用帮扶资金,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并与本地农业龙头君威果蔬合作社开展合作,对村内闲置农用土地进行返租,并利用中山市扶贫自筹资金以资金入股方式与合作社开展果蔬种植项目合作,目前该项目运行良好,为贫困户及普通村民提供多个工作岗位,并持续保证本村贫困户获得分红收益。目前,龙兴村计划以党员干部、村里致富带头人牵头成立种植合作社,流转村中一百余亩闲置的农业用地,用于发展中草药、蔬菜等种植项目,继续增加贫困户及村集体收入,巩固脱贫成效。 在饶平县东山镇湖岭村西泉公书院,红色氛围浓厚,这里曾是湖岭莘莘学子求学的地方,更是湖岭人民革命斗争的历史见证。2017年,湖岭村被省委组织部列为第一批省定“红色村”党建示范工程村。如今正围绕“红色文化+美丽乡村+农业产业+生态旅游”打造美丽乡村。近年来,湖岭村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大力挖掘红色基因,以红色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发展。 湖岭村的党建广场。 中山市南区街道帮扶湖岭村驻村第一书记兼队长林剑鸿告诉记者,在规范村组织建设,筑牢战斗堡垒方面,湖岭村党支部全面落实基层组织建设三年工作实施方案,深入开展党内各项组织生活。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物色村党组织书记储备人选和“两委”后备干部,有计划地发展党员,不断提高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在驻村工作队的带领下,湖岭村党组织积极开展“无职党员设岗定职”活动,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在开展“三清理、三拆除、三整治”、人居环境整治、红色村建设、“四大战役”、脱贫攻坚、疫情防控等重点工作中,党员主动带头参与,积极配合做好各项工作的宣传发动,在新农村建设和“红色村”党建示范工程建设方面积极出谋献策,充分发挥党员联系群众的作用,做实做细群众的思想工作,及时化解矛盾,以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让党旗在各项工作中高高飘扬。 加强帮扶干部自身建设,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加强宣传教育学习,提高政治素质;规范党支部建设、三会一课,严肃民主生活会、支委会、党员大会等;加强村务规范管理,将中山相关农村管理制度嫁接、消化利用,规范村级各项管理……在驻县工作组的统筹指挥下,贫困村开展党建工作得到有效规范,贫困村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夯实,切实增强帮扶贫困村党支部战斗力,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建设一支带不走的工作队。 聚焦主业 党建引领攻坚 从潮漳高速公路东山出口出来后,一条宽阔平坦的柏油路延伸通往饶平县东山镇东明村,道路两旁竹山梅林相互辉映,米黄色的房屋搭配灰色的屋顶,村民房前屋后整洁有序……东明溪小瀑布绿色线路,到古村古树公园、客家三百年老围屋、神龟石等人文景点,再到水果采摘体验园等互动场所,吸引了众多游客的到来。目前,东明村成了远近闻名的网红村,“特色农业+生态旅游”振兴画卷徐徐展开。 东明村村口标识牌。 “从5月起,来自周边潮州、汕头、普宁等地的旅游团明显增多,最多的一天来了6台大巴车近300名游客,充分说明了东明村乡村旅游的魅力。”中山南区驻潮州东明村第一书记兼扶贫工作队队长廖子扬自豪地告诉记者。 东明村立足本村实际,紧紧围绕“抓党建促扶贫”工作思路,以党建工作为引领,积极创建“潮州市文化和旅游特色村”“广东十大美丽乡村”,动员党员群众加入乡村振兴行列,实现共建共治共享,全面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东明,提高村民生活品质,促进生态文明和提升群众幸福感。 在支部和驻村工作队努力下,2020年东明村“三保障”项目全部落实到户到人,确保贫困对象有书读,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同时,以党建引领,通过产业扶贫、就业扶贫、资产扶贫、社会帮扶等多措并举实现贫困户脱贫增收。在资产扶贫项目方面,2017年东明村投资东明水头水电站项目,投入由中山市南区自筹资金60万元,2017年至2019年共收益18万元(每年村集体收益6万元,其中3万元作为贫困户收益)。此外,该村还发挥党员干部“带头致富”作用,党员陈金福指导贫困户和村民发展水果种植,成为村“致富带头人”。 东明村从2018年起便加快新农村建设的步伐,廖子扬介绍,在驻村工作组、村干部以及村民的共同努力下,东明村也成功实现“旧貌换新颜”。“道路整修、围屋翻新、小公园建设……村里的30多个新农村建设项目几乎同时在推进,那些天比过年还要热闹。”回忆起推进环境整治和新农村建设的场景,廖子扬依然倍感振奋。 廖子扬说,东明村为传统种植青梅村,青梅年产量约300万斤,针对青梅产业发展实际情况,经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干部多方考察、调研和论证,提出把青梅产业发展与脱贫攻坚、乡村旅游相结合,通过科学化管理、整合产业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等综合性措施,努力探索出一条做强青梅产业的绿色小康路。 目前,东明村正与有实力的青梅产业公司洽谈合作发展东明村青梅产业项目,计划投入中山市南区自筹资金50万元,在东明村建设青梅现代化加工厂及展销平台,大力发展青梅产业链。 竹编工艺是东明村传统的特色手工,八九十年代农户都以竹编手艺收入为主。89岁的陈东旗老人是村里目前年纪最大的竹编手艺人,从事竹编已有70多年,他娴熟地向记者展示编织技艺,一根根竹篾在他手中往返交错,逐渐构成了疏密有致的竹篮。他兴奋地告诉记者:“随着村里的名气大了,越来越多游客来东明村游玩,编织的竹篮有销路了,可以贴补家用。” 如何将东明村的竹编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廖子扬心中已经有了明确的规划,他告诉记者,目前已引入饶平县力诚公司打造竹编展厅,下一步将成立竹编工艺合作社,对接有实力的竹编企业合作发展东明村竹编产业,将竹编制品从传统的实用性工具向家居装饰品转换,提高竹编制品的市场空间和价格,让传统产业焕发新的生命力。 同样,凭借红色旧址与悠久历史,湖岭村以现有的红色村党建广场、革命史展览馆和西泉公书院为重点,抓好党建示范村建设,以“红色”引领脱贫攻坚,积极打造一个可观可游可赏的“红色文化观光游览书院和党建教育基地。近几个月来吸引大批游客前来,旅游大巴络绎不绝,乡村旅游大放光彩。村里的农家乐也悄然发展起来,蜂蜜、青梅等特产成了热销的产品,农民增收致富路子得到了进一步开拓。 据统计,中山对口帮扶潮州累计投入0.41亿元开展产业扶贫项目107个,带动在家有劳动能力贫困户参与人数2189人,平均增收1082元;累计投入0.45亿元开展资产收益项目84个,带动贫困户人数3184人,平均增收879元。致力于打造“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加快产业项目落地,今年新开发23个产业项目,项目更精准,带贫益贫能力更强。潮州特色产品,如南药种植(溪黄草)首期370亩,二期扩建至600-700亩;潮安区归湖镇铺头村佛手二期120亩;官田的毛豆种植收购、年销售140余万元等等……有力促进了贫困村产业项目发展,贫困村集体稳定增收,益贫带贫效果明显。 中山驻县工作组多方借力联动,充分动员和组织党建指导员及潮州帮扶单位、村两委干部等,形成党建、脱贫攻坚工作合力,做实做细做优各项具体工作,推进党建工作、脱贫攻坚各项工作扎实开展。如今,贫困村干部政治意识、精神面貌、工作能力、工作热情有了明显提高。部分软弱涣散村干群关系得到改善,矛盾得到管控,甚至化解,工作规范程度不断提高,形成良性循环。 中山驻县工作组表示,作为一线统筹、协调、指挥部门,接下来将同潮州市、县(区)、镇心连心手牵手肩并肩,团结一致并肩战斗,争分夺秒利用好收官阶段关键时间节点,带领38个驻村工作队,争取在党建、脱贫攻坚,特别是产业、消费扶贫等方面再努力,为帮扶村留下长期稳定项目,使帮扶村集体收入、贫困户脱贫稳定有效,村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长期保持,带动全体村民共同富裕,为有效衔接乡村振兴打好坚实基础。 □ 文/本报记者 黄 琼 □ 图/本报记者 陈宏文 |